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偶像崇拜是存在已久的社会文化心理现象,现代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更为普遍.本文试图从依恋、认知、人格特征、自我认同四个方面分析偶像崇拜产生的心理缘由,以便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偶像崇拜这一特殊现象,从而正确地引导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最后,在纵观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偶像崇拜的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心理学解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偶像崇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在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心理学各个流派和社会心理学的视角解读了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心理机制,希望由此可使教育工作者能探索出更有效、完善的大学生偶像崇拜教育的疏导措施。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偶像崇拜是青年时期特有的人格心理。研究青年群体价值观念的演变,是研究社会价值观念演变的最佳视角,而研究青年偶像崇拜的变迁则是研究青年价值观演变的最直观的现实切入视角。偶像建构的三个结构性因素——制度因素、市场因素、个体因素中,青年的自身主体性越来越得以重视和体现。青年偶像崇拜多元化趋势是主体意识觉醒的前奏,往往孕育着社会新价值建构的萌芽因素。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偶像崇拜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主要是由于青少年的性本能、宣泄和归属等心理因素的需要。偶像崇拜既可以对青少年发展起激励和充实作用,也可能导致盲从、模仿等消极效应。为此,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系统分析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成因,探寻出引导其正面发展的路径,可以为教育工作者们提供实际治理的指导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易卜生的<娜拉>诞生百年之后,极具争议的奥地利女作家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与之遥相呼应,续写娜拉的命运:<娜拉出走以后>,娜拉从玩偶之家中出走后从天使蜕变成妓女.从二人的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社会影响入手,解读娜拉这一角色及其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易卜生的三幕剧《玩偶之家》在中国的介绍始于五四前夕,由于契合了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现实,“娜拉”成为一个时代的男男女女肯定自我,并与传统社会束缚决绝的代名词.然而,娜拉的形象绝不仅仅是一个贴上了某种意义标签的符号,从另一个角度解读易卜生和他笔下这一不朽的文学典型,我们也可以认为,是娜拉自己主动选择了自己的生活.俄底浦斯情结使她纠结于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到最后才在破灭的理想中选择坦然面对现实.  相似文献   

7.
媒介批评视角下大众媒介的偶像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时代偶像崇拜现象的意义和作用已颠覆传统.偶像崇拜的"错位"与大众媒介的利益追求和娱乐至上的社会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媒介批评的视角下,大众媒介应对偶像现象中自己的责任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8.
论法治文明与人文精神的张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人文精神弘扬问题有很多讨论,其中法治与人文精神关系是重要内容.法治不能看作只是对社会进行控制的方式,它也是一种价值趋向.法治文明与人文精神有着内在联系,这也是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时要强调德治的重要根据.  相似文献   

9.
在《玩偶之家》的娜拉举着“为女性争自由”的大旗、挥舞了三十多年已是疲惫不堪之际,被誉为“物质文明过程中的精神美的捍卫者”的美国女作家薇拉.凯瑟,为我们推出了两位当代的“娜拉”,即她的《瓦格纳作品音乐会》中的乔治娅娜婶婶和《花园小屋》中的卡罗琳;用她们的人生经历,重析彼时之社会冷暖,按摸女性之生息脉搏,对“女性追求”这一母题做一番新的思考,为当代“娜拉”们究竟何去何从寻找解答。  相似文献   

10.
民众的法治心理是法治最广泛和坚实的基础 ,民众的法治心理发展到哪一步 ,一个国家的法治就可以现实地达到相应水平。其中民众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利本位心理发展程度如何是最重要的因素。民众权利本位心理与社会法治具有直接相关性 ,并与法治发展程度上具有同步性 ,民众权利本位心理是防止权力滥用的基本保障 ,通过增加权力滥用成本和风险予以防范 ,民众权利本位心理形成发展需要社会条件和法律条件  相似文献   

11.
偶像崇拜始于原始图腾崇拜,是人类社会中一种排他、自大、独恋的盲目性愚妄性心理现象,偶像崇拜有有形与无形、显性与隐性、真实与虚假等不同类型。历史表明,偶像崇拜会造成巨大的不良后果,其救治之道在于培育科学怀疑和求真探本精神。  相似文献   

12.
人治意识是一种与专制统治相适应的社会政治心理, 它与法治统治存在根本冲突, 是当代中国向法治社会转型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社会政治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教育体制背景对"偶像崇拜"现象的原因和认识进行了探讨, 反思我们对"偶像崇拜"行为的评价和担忧, 审视我们对这类言行的教育和引导方法.为正确引导青少年的"偶像崇拜", 建设青少年先进文化提供参考价值,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在《玩偶之家》的五个主要人物中,娜拉、海尔茂、林丹太太和柯洛克斯泰仿佛是建筑物的四根脚柱,支撑起整部戏的主体,通过彼此间多重交叉的复杂关系构成了以借据事件为中心的戏剧冲突,唯有另一个主要人物——阮克医生,却游离于中心事件之外。易卜生为什么在这部结构极其严谨的剧中安排一个“虚”、“闲”、“散”的角色,是很值得思索与玩味的。  相似文献   

15.
娜拉,作为中国女性觉醒和"五四"叛逆精神的表征,在进入中国语境后发生了未被觉察的精神变异,从而显示出女性解放话语的裂痕.从易卜生笔下决绝的"女儿娜拉"到进入中国的软弱的"妻子娜拉",表明"娜拉"作为一种被书写的叛逆精神浸染着浓厚的传统色彩,而五四时期中国觉醒的女性新文学作家对于娜拉的自我书写,则显示出与时代主流话语的疏离.  相似文献   

16.
当今人类社会存在着4种基本的文明形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生态文明。在这4种文明形态中,生态文明是其他文明的前提和基础,具有重要的地位。法治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也要符合生态文明的要求。生态文明要求我们的法治建设在价值取向上应当以社会正义为基本目标,建设生态法治。  相似文献   

17.
具有强烈女权色彩和社会批评意识的耶利内克一直是个备受争议的女作家,她的《娜拉出走以后》好似是对易卜生《玩偶之家》的重构。但耶利内克的本意并不是要颠覆经典中的娜拉形象,而是要从女权的角度构建一个新的娜拉,回答出走后的娜拉在男权社会中的生存抗争。本文试图从双性同体角度解读《娜拉出走以后》的女性意识,从而揭示耶利内克对两性关系的审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易卜生的作品对现代中国文学和文化影响巨大,而其在中国的接受过程又充满了误读、曲解和断章取义。究其原因,胡适和罗家伦翻译的《娜拉》,作为该剧在中国的第一个译本,对易卜生在现代中国的接受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胡适和罗家伦在翻译的过程中对剧中一对次要人物——林敦夫人和柯乐克——的形象和关系进行了改写,对海尔茂的人物设置也有所变动。这些误译和改写看似微不足道,其实却至关重要,因其遮盖了易卜生原著对人物设置、结构安排的精巧设计,简化了原著对"浪漫""幻想""现实"等问题的深刻反思,由此,这部译作中的误译和改写对《娜拉》在中国的接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促使人们忽视作品的艺术性而更关注其思想性;并使人们在关注该剧思想性的时候,又集中关注其社会改革的方面,即女权主义的因素,相应地忽视了易卜生思想中更深刻而复杂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叙事模式是社会政治、文化特征在文学艺术界的反映,是文学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一种套路.陪都电影在叙事模式上呈现出"木兰从军"(女性革命叙事)、"革命的罗曼蒂克"(女性爱情叙事)和"娜拉出走"(女性成长叙事)三种明显的模式化倾向.这几种模式彰显了陪都电影的价值诉求,在本质上仍是革命叙事的"同质异构".  相似文献   

20.
娜拉、简·爱是欧洲文学史上典型的具有反抗性格的女性形象,她们的奋斗历程鼓舞了许多女性去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由于两人的成长经历、婚恋感受不同,她们最终的人生走向呈现相反趋势:娜拉离家(出走),简·爱回家(结婚).不论何种走向,在社会还没有进步到两性彼此和谐共融的阶段,在男性仍居社会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她们作出的任何抗争,都不会冲决男权之网.这是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剧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