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对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进行探讨,集中分析了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概念、特征和必要性,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具体表现,以及法官自由裁量权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法官自由裁量权存在的原因,提出了防范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的建议,即提高法官自身素质,加强对法官的管理,改善法院外部条件,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一方面赋予和保障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另一方面对其加以适当的规制,以充分发挥其正面价值。  相似文献   

3.
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而是有一定的限制的自由。我国司法实践中在运用法官自由裁量权时,应结合我国社会环境,界定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范围,防止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滥用。  相似文献   

4.
法官自由裁量权及其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而是有一定的限制的自由。我国司法实践中在运用法官自由裁量权时,应结合我国社会环境,界定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范围,防止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滥用。  相似文献   

5.
诚实信用已由最初的道德规范发展成为现代民法的一个基本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的实质就在于授予法官自由裁量权。在现代社会 ,依诚实信用原则授予法官自由裁量权 ,有利于克服立法滞后性 ,增强法律的稳定性 ;有利于调整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利益关系 ;有利于促进当事人更好地守法 ,建立一种公平竞争、友好协作的信任关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法官自由裁量权:存在、运行及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法院集体作为审判权独立运行主体、审判呈现高度行政化状态并且司法机制具有相对明显大陆法系特征的审判过程中,我国法官的角色扮演及其行为实际上处于一种难以确定状况——无论对于外部社会公众还是法院系统内部。即使在82宪法相关规定中,人们也很难把握法官在具体案件审理过程到底具有什么权力,哪些权力是属于法官个体行使并且具有确定力的。可以说,我国法官一方面依法不享有充分的自由裁量权,但一方面又具有实际上庞大的自由裁量权。司法实践表明,法官自由裁量权是司法与生俱来的存在,这既是司法活动应有的功能,也是解决制定法自身缺陷的需要。但是,过度的自由裁量对于法律权威和权利保障都是一种风险。因此,对法官自由裁量权无论从体制内抑或体制外,都有必要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7.
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充分体现了道德判断与伦理选择,因此有必要从伦理的视角对其进行考量和审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具有价值取向性、伦理自主性、主观能动性、自由有限性等伦理属性,以相对现实主义、司法能动主义和实现个案正义为其存在的伦理依据,其运行应当遵循彰显司法正义、彰显司法良知、讲求司法公信、符合公序良俗等伦理限度。  相似文献   

8.
自由裁量权是利弊兼有的一把双刃剑,若行使不当或者被滥用,则不仅无利益于法律价值的实现,反而更有损法律的尊严。本文从自由裁量权的本质和理念出发,对影响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心理因素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对建立有效防止司法裁量权滥用的法律规制机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量刑规范化改革改变了传统的量刑方法,建立了"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的量刑方法,对人民法院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出台《量刑指导意见(试行)》,要求法官以此为参考确定基准刑和对量刑情节加以合理的衡量和适用。在我国着力推进量刑规范化改革的背景下,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应当主动迎合改革的步伐,从提高法官自身素质、改善立法状况以及规范裁判文书制作等方面对法官自由裁量权进行规制,以实现量刑公正。  相似文献   

10.
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是一种司法权力,但在实质上却是一种伦理裁判权。在特定的政治体制和法律体制下,法官会面临着诸如事实认知、规范选择、组织人的伦理自主丧失等种种伦理困境。应当将法官的伦理自主确立为法官自由裁量权走出伦理困境的基本策略,并设计法官自由裁量权的科学合理的制度伦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法律条款对行政裁量行为的司法审查存在难以把握、不易操作的缺陷。行政法基本原则是行政法的精髓所在,是行政法规范的核心、灵魂,作为行政法基本原则之一的比例原则,在行政审判中可以直接作为判案依据。运用比例原则中的适当性、必要性、比例性三个子原则来对行政裁量行为进行司法审查较为直观、可行。  相似文献   

12.
行政裁量权是行政法的重要制度,理论和实践表明对行政裁量权的控制存在着诸多不足。将正义作为控制行政裁量权的标准,保证行政裁量目的的实现是法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司法权主要指审判权,即裁判权。异化是哲学上的概念,司法权异化是对其本质与价值的背离,具体表现为主动性、非终结性、混沌性、非及时性,必须对司法权的异化进行防治,恢复应有的正义品格。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司法改革的背景下,司法权和司法权的建构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西方国家,其经历了一个根据法治原理要求司法权摆脱王权的束缚,确认司法权的宪政地位和作用,完善各具特色的司法独立制度的道路,这一道路也就是司法权的法治化建构。研究这一历史问题,对于我国的司法改革及其能够深化到何种程度,可能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斯·韦伯经过系统论证,从合法性角度提出三种权威类型,即传统型、个人魅力型和法理型。其中,法理型权威是我们的治国理念,也是司法遵循法治的基本要求。但是,法官在司法过程中,自由裁量权的运用不容忽视,它会动摇法理型权威的根基。因此,必须在法理型权威中整合进个人魅力型权威,即加强法官个人魅力的建设,这样才能充分保障司法权威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酌定不起诉制度存在明显不足,表现为它未赋予被不起诉人公正审判权,不符合是诉讼主体的内在要求;它违背了解决公正与效率矛盾关系原理的必然要求;它不符合控辩对等原则的需要;它有悖"无罪推定"原则的意旨;它也难以使被不起诉人堂堂正正地返还社会;它也背离刑事诉讼的两大任务.因此,应该完善被不起诉人的公正审判权制定.  相似文献   

17.
司法腐败已成为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道巨大障碍。只有从根本上克服司法腐败,才能高高擎起司法公正的利剑,从而创造一个正义至上、人权不可侵犯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公正社会。  相似文献   

18.
司法审查机制是现代国家审前羁押制度的核心。它的目的在于制约公共权力,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刑事诉讼法》对逮捕规定了相对严格的条件和程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权力制衡原理的要求。但是,审前羁押的司法审查机制的缺失,无疑是实践中不同程度上存在的滥捕、错捕、不适当长期羁押和超期羁押的重要原因。因此,建立审前羁押的司法审查机制,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19.
行政案件起诉审查制度是司法权与行政权的联结点,对当事人的起诉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受理时,必须遵循司法审查适时性三原则,即初审权原则、穷尽行政救济原则和成熟原则,妥当处理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以规范权力行为,保障公民权利。司法审查适时性问题的实质是协调行政权与司法权之间的关系,实现行政法制监督法律关系中这两种国家权力行为的规范化。司法审查的时机是否适宜,对行政诉讼中司法权与行政权这一基本关系具有深刻的影响,与公民权利的保障直接相关,解决这一问题,必将推动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司法权是国家权力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监督非常必要。从司法权监督方式来看,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由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专门法律机关的监督、新闻传播媒体的监督、社会公众的监督等构成的司法权监督体系,但每一种监督方式在当下又面临着各自的缺陷与弊端。司法权监督任重而道远,未来的司法权监督应当走向规范、有序、实效和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