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代小报与以往研究者所描绘的有很大的出入。首先清代小报的概念是指未经发抄而被刊载传播的新闻。其次,清代小报的发行者不仅仅有驻京提塘及其刷写报文者。还有民间报房《京报》的主人及其刷写报文者,以及偶尔为之的个人。小报从清代之初就开始被当局一再禁止,但又屡禁不止,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公开存在,究其原因是清代小报本身的隐蔽性和中国封建社会缺乏立法精神使然。  相似文献   

2.
清代耕地地亩分类较为繁杂,也一直是学界涉及较少的领域。在清代,南方和北方土地种类的划分方式有所差异,地亩类型的分类也有所不同。清代山东是北方比较有代表性的直省,地亩种类较多,各种名目的地亩达二十余种。基于对清代山东各州县志的系统性查阅、梳理与归类,根据成因、用途与税赋等因素的不同,文章将清代山东各类地亩区分为大粮、荒田、更名、学卫、其他共五大类属,通过对山东地区地亩种类的辨析,可以较为系统地了解清代山东乃至北方地区的耕地地亩分类,辨析不同地亩名目的起源与实质,以便于更为准确地区分不同地亩的性质,更为清晰地辨识耕地地亩的类属,乃至更为有效地统计清代山东地区的耕地面积。  相似文献   

3.
世界人口一览表(单位:万人)┌───────┬────┬────┬────┐│国家(地区)名称│现在人口│2000年 │最终人口│├───────┼────┼────┼────┤│阿富汗 │ 1590 │ 2640 │ 6580 ││阿尔巴尼亚 │ 270 │ 380 │ 570 ││阿尔及利亚 │ 1900 │ 3690 │ 9360 ││安哥拉 │ 670 │ 1120 │ 2920 ││阿根廷 │ 2710 │ 3290 │ 410 ││澳大利亚 │ 1460 │ 1790 │ 1850 ││奥地利 │ 750 │ 760 │ 780 ││巴哈马 │ 20 │ 30 │ 40 ││巴林 │ 40 │ 70 │ 110 ││孟加拉国 │ 9060 │15670 …  相似文献   

4.
喜读我校历史系二年级学生马小鹤《清代前期人口数字勘误》一文(载《复旦学报》今年第一期),欣佩学壇上“初生之犢”敢于审理清史一大悬案缚@排比了二十余种著述,说明史家对明清史料的混乱理解,并正确指出史家忽视“丁口”到“人口”统计单位的变化是导致清代人口解释混乱的原因。我们为马小鹤在“勘误”中取得的突破而高兴,更加鼓励他在治学方面富于进取的态度。当然,马文在分析方面尚嫌不足,例如关于清代人口统计源流演变的概念,特别是人口“陡然突破”方面还缺乏其它资料的分析和印证。本文斟对清初人口统计质疑,再审清代人口悬案,不是之处,望读者不吝指正。  相似文献   

5.
准确地掌握全国人口数字,对国家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都是重要的依据。系统地统计历代人口数字,对了解中国人口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分析人口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研究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宋代的人口统计原则,在宋人编撰的史册中并无明确的记载,以致迄今尚成为史学界争论的问题之一。根据史册所载,宋代户口统计数字,大多平均每户只有两口左右,这在中国历代封建社会中是一种仅有的现象。这一特殊现象,在当时即已引人注目,如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十一,于记述了宋代户口之后,有一段按语说:  相似文献   

7.
河南地区的人口资料,最早的见于汉书《地理志》。公元二年(即西汉平帝二年)有03个郡国的户口资料。据明朝顾祖禹辑著《读史方舆志要》的考证资料,可知河南地区汉时为七郡、一国,兹分述如下: 一、弘农郡:武帝元鼎四年分河南郡置弘农郡,领弘农等县十一。明朝河南府以西至陕州,又南阳府西境,及西安府之商州皆是其地。弘农县在今灵宝县境。有118,091户,  相似文献   

8.
人口及其相关的社会、经济分析都需要大量人口方面的数据信息作为分析的依据,人口统计信息调查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和科学方法论原则.本文主要研究人口统计信息调查系统,主要包括技术方法系统,收集程序系统,误差检验系统、信息管理系统.一、人口统计信息调查方法系统人口统计信息调查重点是对一定时点的人口状态作详细的观察,从静态调查取得存量资料.同时由于人口总体不断发生变动,又必须对一定时期的人口变化作连续不断的调查,从动态调查取得流量资料.人口统计调查技术方法主要有人口普查、人口经常调查和人口抽样  相似文献   

9.
所谓失学人口,指的是学龄人口中未能入学的人数同各级教育中因种种原因而中途辍学的人数之和。失学人口并非今日所特有,它是伴随看学校教育的产生而必然出现的,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学校教育,就必然会有失学人口存在,不过,一般地讲,那只是个别或偶然的现象。但近几年来,尤其是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我国许多地区出现的学龄儿童不入学或因某种原因而中途辍学的现象已相当普遍,并且颇具规模。据《中国教育报》1988年4月26日报道:目前全国每年约有270万学龄儿童未入学,其中,女儿童224万,占83%;1987年儿童入学率在95%以下的有11个省区,有些地区的儿童入学率仅有40—50%。另据《中国妇女报》报道:在1980—1987年间,我国中小学的辍学人数就有4000多万人;又据估计,近年来我国的失学人口每年至  相似文献   

10.
清代台湾平埔族常有迁移他处、别置生业的现象。导致平埔族迁移的原因多种多样,有风俗习惯、人口膨胀、权力竞争、汉人挤压以及带着从汉人处习得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向外扩张移民等等。这些因素有的迫使平埔族不得不无奈地进行迁移,而有的则吸引平埔族主动、理性地进行迁移。整体而言,清代平埔族的迁徙可谓是在无奈与理性之间的一种抉择。  相似文献   

11.
在《钦定皇舆西域图志》一书中,伊犁维吾尔人回屯与新疆绿营兵屯的收获计算单位都是分。回屯之分与兵屯之分能否等同?回屯是如何以分计算收获量的?回屯分的确切含义又是什么?国内学界有关回屯的文章对这些问题尚未涉及。日人佐口透氏在其《塔兰奇人的社会》(载《史学杂志》1964年)一文中进行了探讨,但其结论不无商榷之处。笔者不揣谫陋,试辨析之,作为对拙作《清代新疆的回屯》(载《西北民族学院学报》85年1期)一文的补充,并就教于有关专家学者。一、回屯之分与兵屯之分能否等同? 我们先来看《钦定皇与西域图志》一书中对回屯与兵屯分的记载。《钦定皇舆西域图志》卷32《屯政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人口学角度研究了汶川特大地震受灾地区的人口特征.从人口总量、人口结构和人口成长等方面分析了地震灾区,尤其是18个重灾区人口统计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从梳理纷繁复杂的人口统计数字的来源入手,探究了1945—1949 年间安徽省的人口调查与登记的推行情况,尤 其是学界引用较多的1946 年、1947 年等年份的人口数据,且以1947 年怀宁县人口调查的实施方法和过程一窥安徽省当年的人 口调查全貌;利用人口性别比、人口年龄结构等人口学方法对1947 年的人口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出1947 年的人口调查数据 是安徽省1945—1949 年间相对较为完整、可靠的人口统计数据,但与当时实际人口状况仍存在一定的误差,在使用这些数据 进行历史研究时需要谨慎甄别  相似文献   

14.
清代选学的兴盛源于对六朝文学的重视和对其文学观念与生活态度的追捧。清代骈文大多模拟清代选学 ,同时又在其基础上有选择和甄别  相似文献   

15.
比拟辨析     
比拟是汉语中重要的修辞格,这里从比拟的定义及特征、比拟的分类(拟人和拟物)、运用比拟的效果、比拟的运用、比拟和比喻的区别五个方面对比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辨析,让读者对比拟有较全面正确的认识,从而正确地运用这一辞格。  相似文献   

16.
生育权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育权是决定是否生育以及如何实现生育或不生育的权利.计划生育对生育权既构成一定的限制,也与之有内在的统一性.为了尊重子女,对他们负责,在我国现行法律架构中,生育权的主体以作为夫妻的公民为宜,因而生育权属于配偶权的组成部分,夫妻平等享有.生育权是生育决定权、生育请求权、生育方式选择权和生育知情权等具体权利的有机统一,有的为夫妻同等享有,有的则不对等地享有,以实现事实上的平等.  相似文献   

17.
辨析有益     
读古书时,常会看到坐、跪、跽三个词。如果只是一般的走马观花式的翻阅,自然觉察不到它们在意义上有什么关联。假如仔细、认真地翻看古书,就会意识到坐、跪、跽的词义,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坐。最常见、最熟悉的动作。它指人们“把臀部放在椅子、凳子或其它物体上,支持身体重量”的姿态。①然而,古人的坐不是这样,却同现代人跪的姿势相同。从字形看,篆文生写做“?”,两旁象人跪着,中间是土,土即地。常说古人“席地而坐”的坐,很可能就  相似文献   

18.
生育权辨析     
生育权是决定是否生育以及如何实现生育或不生育的权利 .计划生育对生育权既构成一定的限制 ,也与之有内在的统一性。为了尊重子女 ,对他们负责 ,在我国现行法律架构中 ,生育权的主体以作为夫妻的公民为宜 ,因而生育权属于配偶权的组成部分 ,夫妻平等享有。生育权是生育决定权、生育请求权、生育方式选择权和生育知情权等具体权利的有机统一 ,有的为夫妻同等享有 ,有的则不对等地享有 ,以实现事实上的平等  相似文献   

19.
真理辨析     
真理的本质是唯一的客观实在性。客观存在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变化的概念。真理具有客观性、本然性、相对性和可证性等基本特征。真理是其所"道",是其所"在",是其所"是"。自由是探索真理本质的前提。剥离笼罩在客观实在之上的假象是初露或者裸露真理本质的必由之路。对事物本原的探究,对事物原初的追寻,对事物逻辑的起点和历史发生的议论,原来是同一回事情。"自然"是"道"是真理。"以自然为本"是探索真理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20.
比拟辨析     
比拟是汉语中重要的修辞格,这里从比拟的定义及特征、比拟的分类(拟人和拟物)、运用比拟的效果、比拟的运用、比拟和比喻的区别五个方面对比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辨析,让读者对比拟有较全面正确的认识,从而正确地运用这一辞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