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学术期刊的办刊特色与学术影响力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在逻辑上具有紧密的联系。文章以大学人文社科学报为视角,从期刊特色与学术影响力的内在逻辑关系,形成大学学报办刊特色的主要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讨论,并就大学学报特色及其建设、大学学报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提高等问题从理论、实践两个方面提出了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名刊名栏"工程带动下,很多高校社科学报走特色化办刊道路,推动了地方历史文化、区域经济研究,有助于特色学科建设和地方社科学术成果的传播与转化,学报也不再"千刊一面";但地方高校社科学报仍存在特色栏目稿件短缺、文章低水平重复、转载率和征引率不高、传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地方高校社科学报欲坚持特色化办刊,加快地方社科学术成果的传播与转化,可考虑从四方面改进:依托学校强势学科,加强动态策化;拓宽栏目学术视野,广邀名家,提携新秀;适当宣传"炒作"特色栏目,打造学报品牌;"内容"与"渠道"并进,加快数字化出版转型。  相似文献   

3.
提升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报学术质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报(以下简称高校学报)学术质量存在着下降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刊发论文整体质量不高,许多论文缺乏一定的学术性;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为评职晋级、为"任务而发表";人情稿、关系稿不断等影响了学报的学术质量。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应从学报的科学定位、作者培养和编辑建设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报质量的下滑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究其原因,有学报学术地位不高、学术失范、教学评价体制的局限、编辑素质有待提高等因素,对此,学校领导应制定相应的措施,提高学报的学术地位,加强学术道德教育,改善科研教学评价体制,学报应提高编辑自身的素质水平,以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报是由高等学校定期出版的学术性刊物,早期高校学报兼具学术与新闻特性,《清华学报》是我国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高校学报。中国高校学报发展历程大致划分为五个时期:民国以前的萌动,新中国初期的起步,"文革"时期的停滞,改革开放后的数量扩张与新世纪的健康发展与跨越。高校学报具有质与量并举,传承与创造文化、培育新人等多功能性,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综合性与特色化兼顾以及"顶天立地"的办刊理念等特征。高校学报当前面临着互联网数字化、国际化、体制束缚等发展中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可进一步明确高校学报的性质与办刊宗旨,加快期刊与编辑转型,推动办刊形式与方式创新,科学细化期刊评价等。  相似文献   

6.
高校人文社科学报社会影响力弱化原因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高校学报的社会影响力有所下降。近年来高校人文社科学报颇受社会指责,高校管理部门和学报界应当反躬自省。落后的文化教育体制是根本原因,重数量轻质量的数字化管理又直接造成学术评价机制的缺失。然而期望高校学报改革自身办刊模式来增强社会影响力是不现实的。高校学报社会影响力的提高有待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有待社会学术思想的进一步开放,并逐步建立公正权威的学术期刊评审机制。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学报自诞生至今的一百多年来,为学术研究事业以及学术人才的培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普通高校学报功不可没。但近年来,普通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不断下降,发展陷入窘境。究其原因,普通高校学报数量与稿件质量、办刊理念和办刊方式、编辑队伍素质和能力、普通高校自身办学层次与师资队伍水平、学术期刊评价机制的介入、学术成果量化考核制度等因素制约其发展。探究其影响因素,加以克服,才能使普通高校学报真正成为作者与读者之间进行学术交流沟通、对话的桥梁与纽带,实现其真正意义上的学术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8.
当前,办刊理念功利化、办刊定位不明确、稿源枯竭导致高校学报质量遭遇困境。究其原因,数字网络技术的工具效应及反向利用、当前功利化的学术评价体系及制度的价值导向是外部环境因素;作者严谨学术精神的缺失、编辑综合素质及角色转换未能与时俱进、审稿专家队伍鱼龙混杂把关不严、高校学报受众面狭窄及反馈意愿缺失是内在主体因素。化解当前高校学报面临的质量困境,要从主体保障(四大群体的协调发展)、促进自身调整(期刊全方位调整求提高)、优化生存环境(构建期刊质量提升的物质、制度和精神环境)三方面入手,以促进普通高校学报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9.
高校教材出版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校教材存在的低水平重复出版、编写和编辑质量不高等问题,分析导致高校教材出版乱象的法制环境、出版体制和教育体制等方面的原因,提出在教材出版与使用环节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报的功能定位与办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高校学报的内容特色、学报在知识和教育创新中、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以及为教学和科研成果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等方面论述了高校学报的功能定位.提出了准确定位走特色化的办刊之路;加强组稿策划、开放办刊;坚持学术公正、依靠专家办刊;加强编辑队伍建设、提升期刊质量;增强服务意识等办刊策略.  相似文献   

11.
学术不端行为违反学术规范,浪费学术资源,损害学术共同体的利益,侵蚀着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有学者自身、学术管理与评价、学术法规等多种因素。防范学术不端,必须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和诚信制度建设,淡化学术管理中的行政化色彩,建设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学术不端问责制度,从而构建起集教育、预防、监督和惩治于一体的学术不端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2.
高校学术诚信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从根本上说,由"赶超型"科技发展战略所决定的行政化的高校科研管理体制是学术诚信问题形成的制度根源。高校科研管理体制行政化、学术资源配置方式行政化、学术评价行政化和学术诚信维护与惩戒机制行政化等因素,共同促成了当前的学术诚信问题。在执行"赶超型"科技发展战略的过程中,逐步改革完善高校科研管理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研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机制在科研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术权力自身的作用,最大限度降低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影响,这是防治学术诚信问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受制于管理机制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中存在学术评价行政化、评价标准模糊化、评价主体失位化、评价方法过分量化、评价程序失范化、评价工具落后化等诸多问题,亟待改进。研究认为,现阶段应坚持服务学术发展与促进学术繁荣、尊重学术规律与分级分类评价、注重同行专家评价等原则,坚持培育多元化评价主体、以质量和创新为导向的评价标准,建立分类评价的指标体系、综合运用适宜的评价方法的评价机制改进思路,提出了完善评价制度、遴选评价主体、改进评价技术等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大学制度和学术环境是影响高校学术生态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构建良好的学术环境是学术创新的重要基础,也是高校学术治理的逻辑起点。大学《章程》是对高校自主办学地位的制度化保障,是突破制度困境和跨越实践阻碍的必然选择。在此基础上,尊重高校教师作为学术创作者的主体地位,建立科学有效的学术评价方式和学术管理体制,协调学术创作、学术评价、学术出版和学术应用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形成良性互动循环、建立学术共同体,使之能够有效运转,并以制度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建设为重要依托,鼓励和激发学术创新,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美国学术评价制度与实践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介绍美国学术制度、学术评价组织和学术成就奖励及学术违规惩戒实践基础上,分析了美国学术评价制度与实践特点.并从建立严厉的学术惩戒机制、建立健全学术评价组织体系、改进学术评价的方法技术、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四个方面对加强和改进我国学术评价制度建设提出了启示.  相似文献   

16.
高校研究生学术诚信的缺失具体表现为:弄虚作假、放弃对科学精神的坚守;急功近利、疏离学术传统;买卖论文,败坏学术风气。导致研究生学术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是学术量化评价制度的误导,学术自律与学术他律的缺位和“兼职学生”的干扰。治理研究生学术诚信缺失的措施是,大力营造弘扬科学精神的校园氛围,加强研究生学术诚信的系统教育及制度环境建设,强化导师在学术诚信方面的引导,并对“兼职学生”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7.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一直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目的.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水平,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坚持党的领导、"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保障,坚持"质量为本"和"创新至上"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科学权威和公开透明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现实需要.结合当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量化评价下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论辩","学术评价与科研管理评价的边界异化"和"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制度规制"三大问题聚讼,文章建议通过强化学术成果质量保障机制、优化学术共同体工作机制、构建学术争鸣长效机制和完善学术成果转化应用机制等制度建设,推动构建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体系,以期进一步改善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8.
我国学术评价制度论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术的本质是求真,其灵魂是创新。学术评价是对学术活动价值的判断。学术评价制度的产生以自然科学的充分发展为前提,但受社会制度、社会发展阶段等特定环境的制约。学术评价制度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目前我国学术评价制度以量和业绩点的评价为主,偏离了学术评价的本质;与国外评价制度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改进我国的学术评价制度应从遵守学术活动的规律、建立"学术信用"制度、完善"同行评议"、建立第三方的学术评价组织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需遵循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提升学术质量和教学质量。现实中,圃干学术力量薄弱,学术管理意识淡薄,学术管理组织不具备实质权力等因素,部分省属高校出现了学术管理权力过于集中、学术权力弱化、人情关系泛化等诸多问题。高校需重视学术道德风气建设、建立刚性与柔性相结合的学术管理制度以及建立对学术管理过程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0.
学术评价的元评价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评价是对评价的评价,它对于规范各类评价活动,发现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提高评价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当前中国学术评价体系中存在一定的混乱现象,需要建立相应的元评价机制来加以引导和规范。可以考虑从对评审专家的评价、对评价机构的评价、评价行业协会、学术出版认证等角度来构建中国学术评价体系的元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