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家庭科技》2013,(10):54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是一个传统节日,与除夕、清明、中元三节合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重阳节的庆祝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老年节。  相似文献   

2.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这一天,人们喜欢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  相似文献   

3.
看上去不配     
阿才 《家庭科技》2007,(10):4-4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月日均为九数,双阳相重,故名重阳节。每年的重阳节都要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等等。古人诗云: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相似文献   

4.
民和官亭地区土族的“七月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关于土族“七月会”的起源 民和县的土族主要聚居在官亭、中川两个公社,也有一部分居住在与官亭邻近的甘沟公社,约三万人。官亭地区位于民和县南部八十多公里的黄河北岸,四季分明,以农为主。 “七月会”是土族人民本民族传统的集会活动,土话叫“纳顿”。“纳顿”从每年农历七月中旬开始举行,直到农历九月中旬才结束。若追溯到“纳顿”的起源  相似文献   

5.
孟浩然《过故人庄》诗尾联“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句中“菊花”是实指菊花呢,还是指别的什么?《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把“就菊花”解为赏菊花,我认为似有不妥。以菊入诗,屈原《离骚》中就已经有了:“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可以推知,在当时已有食用菊花的习惯了。汉代便有了“菊花酒”,  相似文献   

6.
重阳载酒行     
千年万年有重阳千年万年那有我今年我与重阳值不饮不醉我不可天风(訁失)荡山复嵬黑云一散天为开两岸青藤作藜杖身自尘中踏上来飘飘两袂如两翼欲向明河问牛织浮槎汗漫不得前云里似闻行不得俯身低首意徘徊未是行空入骚才天阙高寒无分到蓬莱风浪引舟迥回向尘寰谋一醉笑指菊花我同类豪情  相似文献   

7.
自1991年开始,根据第45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的106号决议,每年10月1日为国际老人节。据风俗习惯,1988年我国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传统的中国老人节。和我国一样,不少国家和地区按照自己的特点和民族的习俗,都有着各自的老人节庆日。  相似文献   

8.
清太宗皇太极死于何时?这本来不成问题。因为《清太宗实录》卷65,崇德八年癸未八月庚午记云:“是夜亥刻,上无疾端坐而崩。”查该八月朔(初一)为壬戌,可知庚午即是初九。所以皇太极死于崇德八年八月初九,即公历1643年9月21日。若按我们通常的习惯,年用公历,月日用农历,那就是1643年八月初九。这是确凿无疑的。  相似文献   

9.
《汉语大词典》第九册“■”部“菊节”条曰:“菊节,菊花开放的季节。清孙枝蔚《和俞天木侍御韵送钱均历归吴门兼呈令弟山铭广文》:‘偏逢菊节归家近,欲看秋衣念妇裁。’又《程生真州移居》诗:‘菊节须关户,秋华再泛舟。’”上引解释有误,所引书证亦不确。按,菊节,当为重阳节的  相似文献   

10.
登高是古代重阳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古人登高的目的是避祸消灾,用现代人的眼光看,秋日登高对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秋日登高具有显著的心理保健作用。九九重阳节正值深秋,此时天高气爽,丹桂飘香,红叶似火。宜人的气候,多彩的景致,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难怪诗仙李白在重阳登高时诗兴大发,写下著名的《九日登巴陵望洞庭水军》:“九日天气晴,登高无秋云。造化  相似文献   

11.
纳西族居住、生活的云南丽江一带,自古盛行“三朵节”的风俗。(详见本刊本期《“三朵节”的由来》)每年农历二月八日,中甸白地“白水台”表演歌舞、赛马、进行野炊、丽江坝子有妇女“见丹节”、“牧童会”等活动。纳西族人民家家户户盛装前往,热闹非凡。这一风俗受到党和人民政府的高  相似文献   

12.
读宋初九僧诗零拾(一)周本淳简长籍贯《全宋诗》卷一二五云“释简长,沃州(今河北赵县)人。九僧之一(《清波杂志》卷一一).”按周辉《清波杂志》,《四部丛刊续集》影宋本作“州简长”,《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本并作“州”,各种辞典均无“州”之条,而个别...  相似文献   

13.
《全唐诗》杂考(十七)胡可先卷五一四朱庆余《上江州李史君》,注:“一作员外。”按“史”为“使”之讹。李使君即李渤,见新、旧《唐书·李渤传》。渤为江州刺史在长庆二年至三年,见郁贤皓《唐刺史考》。又朱庆余有《陪江州李使君重阳宴百花亭》诗“江州李使君”亦为...  相似文献   

14.
36 毛古斯     
《中文信息》2007,(12):62-62
“毛古斯”流行于湖南湘西土家族地区,土家语大意是浑身长毛的打猎人。为了纪念传授农耕技能的先祖,每逢农历正月有还愿、祭祖等活动时,都要表演“毛古斯”。表演人数10至20人不等,一人身着土家族服饰,饰老“毛古斯”,他代表土家族先祖,其余为小“毛古斯”,代表子孙后代。他们都身披草衣,赤着双脚,面部用稻草扎成的帽子遮住,头上用稻草和棕树叶拧成冲天而竖的单数草辫,四个单辫的是牛的扮演者。  相似文献   

15.
明代宗族祠庙祭祖礼制及其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洪武时期多次作出祭祖方面的规定 ,《大明集礼》的规定具有仿照《家礼》和国家礼制象征的性质 ,《家礼》、《教民榜文》和胡秉中的主张在社会上更为流行 ,政府祭祖礼制的特点是认同朱熹《家礼》,这也反映了《家礼》被社会认同的现实。明代宗祠的建设与发展 ,是以《家礼》的普及和士大夫的推动为背景的。“议大礼”的推恩令导致的嘉靖十五年家庙及祭祖制度的改革 ,特别是允许庶民祭祀始祖 ,更在客观上为宗祠的普及提供了契机 ,强化了宗祠的普及。  相似文献   

16.
《中文信息》2007,(12):61-61
“於菟”在汉语典籍中解释为“虎”。“於菟”节距今已有数百年的有历史。至今尚存在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畔年都乎村土族群众中。“於菟”节上,小伙子在法师的带领下,边歌边舞,赤裸的上身画满白虎的花纹,涂满油彩的脖子上缠绕着羊肠,到每户村民家为其家为祈福消灾。土族群众跳“於菟”活动是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日举行。  相似文献   

17.
51 祭祀谷神     
《中文信息》2007,(12):73-73
福建长汀县路湖村湖洋背的村民们每年农历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举行传统的祭祀谷神迎三神活动,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祀活动中还有“颠轿”“九连环”等项目。颠轿是民间悠久的民俗活动,在颠轿比赛中胜利的。队来年能多福,湖洋背颠轿轿子里坐的是请来的谷神。九连环,表演形式多是且歌且舞,曲调大都是本地区的民歌,内容多为表现男女爱情。  相似文献   

18.
桐乡市地方志办公室把《年鉴信息与研究》作为培训阵地,经常组织编辑人员开展学刊用刊活动,发挥了刊物的教育辅导阵地作用,使《桐乡年鉴》的编纂质量不断提高。桐乡市地方志办公室为学好用好这本刊物,每年都有针对性地从该刊“专文”、“年鉴理论研究”、“年鉴编撰论坛”、“年鉴管理天地”、“年鉴信息化建设”等栏目中选取学习内容,组织编辑人员学习;每年都要结合自己平时编纂实际,开展一次理论研讨活动,并积极向《年鉴信息与研究》杂志投稿。大家普遍反映,在年鉴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年鉴信息与研究》有着其他教育培训辅导阵地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9.
高梧 《天府新论》2020,(2):封二-封三
羌年,是羌族人在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前后举行,以庆丰收为主要内容,有特定仪式的节庆活动,流行于羌族聚居区。2008年6月,羌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 年,羌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20.
清代康熙年间辑集的《御定全唐诗》九百卷中,收录有相传为黄巢写作的《题菊花》、《不第后赋菊》、《自题像》诗三首(见《全唐诗》今本第733卷),此后,不少的唐诗选本乃至中国文学史沿袭了这一看法。“四人帮”利用评《水浒》,大搞阴谋文艺和影射史学,曾抬出所谓黄巢的《不第后赋菊》诗当棍子,说什么:“唐末著名农民领袖黄巢写过一首冲天(菊花)诗,而宋江的江州‘反诗’中,曾有“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句子(见《水浒传》三十九回)……”。并说:“宋江在菊花会上唱的调子(见《水浒传》七十一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