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敦煌寻宝     
大约在一千年前,因西夏国入侵敦煌,莫高窟和尚将不便带走的经书、绣画、法器匆匆封存,洞外用泥巴涂砌起来,并画上壁画。然而,局势安定后,那批和尚再没回来,神秘的藏经洞从此便无人知晓。1900年5月26日,道士王圆在监督工人清理莫高窟前的积沙,一名姓杨的抄经人跑来告诉他一件奇怪的事。原来,他按王道士的安排,在南区洞窟北端“三层楼”下层的一个洞窟的甬道上安放了一张桌子背向墙壁抄经。每当休息时,他习惯用芨芨草点袋旱烟,而且常将点完烟的草棍顺手插在背后墙壁的裂缝中。那天,当他又一次插草棍时觉得缝很深,用手敲敲,咚咚的声音使他觉得…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人员最近完成一批敦煌莫高窟环境及壁画保护研究的技术课题,为莫高窟珍贵文物系统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这些技术课题包括:敦煌壁画的病害的环境因素及防治的对策,莫高唐小气候初步观测,光监控带在莫高窟的应用,敦煌壁画颜料变色原因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莫高窟窟内异味气体成份初步剖析及治理对策,莫高窟霉变壁画霉菌菌种的分离鉴定等.历终千余年大自然和人为的破坏,莫高窟壁画产生了大面积的龟裂、起甲、剥落、酥碱、发霉、变色和褪色等病害.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敦煌莫高窟服饰流变的分析,认为莫高窟服饰文化是一部中华民族服饰发展史,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融合,并最后汇聚于中华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4.
敦煌,坐落在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塞,"敦"是地大物博,"煌"是非常之盛的意思。在这座城市有着明珠般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洞窟中的壁画、彩塑仿佛令人置身于仙境般的佛国世界。艺术前辈们在20世纪中期前往莫高窟,克服了风餐露宿的种种困难,临摹彩塑,勾勒壁画,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宝藏。其中,根据莫高窟壁画和彩塑创编的敦煌舞最鲜为人知,它以中原舞蹈文化为主要潮流,吸收了西域文化和凉州文化,既是"中原、地方、西域"的三结合,又能从中看出维族舞、藏族舞、鲜族舞等中国民族舞蹈,这也是敦煌舞民族性、时代性的体现。它以佛教中的人物为表现主体,结合西域和地方特色,表现出了天上神仙和凡间世人的景象。  相似文献   

5.
敦煌文书中所见的古代丧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敦煌莫高窟发现的数万卷敦煌文书中丧礼的"丧仪"部 分,从初死、告丧、奔丧与吊唁、殓、出殡、葬仪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6.
敦煌舞脱胎于敦煌莫高窟中的舞蹈艺术形象,是20世纪六十年代的产物,虽作为中国古典舞之一,但却有着异韵风情,和急剧想象力的艺术线条,是一种多元文化的融合.在10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莫高窟成为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佛教艺术宝库,并留下了世界上最长的古代音乐舞蹈画廊.本文将从敦煌的历史文化背景,敦煌舞蹈的艺术审美特点,还有历朝...  相似文献   

7.
八月敦煌是甜的戈壁滩上也听到了西瓜的脆响街头巷尾,莫高窟前都有甜甜的吆喝八月的敦煌是绿的人们的笑声也泛着绿月牙泉是一杯绿葡萄酒  相似文献   

8.
据新华社兰州98年10月10日电(记者李江)昨天,当日本友人青山庆示先生将家藏的八件珍贵的敦煌遗书递到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手里时,会场里爆发出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是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文物流失近一个世纪以来,外国人第一次将他们保存的敦煌文物归还给中国。据敦煌研究院的专家初步鉴定,青山庆示先生所送还的八件古代文献,确系出自莫高窟藏经洞,且多数属唐朝或唐以前的东西,其中包括北魏纸本历书写卷、五代宋《归义军酒账》、五代《金刚经》抄本、隋代《涅 经》等社会文书和宗教文献。在参观敦煌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时,…  相似文献   

9.
概括来说,中国绘画艺术是由文人画、宫廷画以及民间画三者共同组成的独特绘画艺术,每一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审美理念和表达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呈现的比例也不尽相同。由于各种原因,前两者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较重,而民间美术往往独立于正统美术之外,今人只能依靠其保存现状来进行研究。本文所研究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其重要性就在于,莫高窟自南北朝十六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开窟以来,历经北魏、东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元等朝代,都保存了大量的壁画艺术珍品,详细考察之下不难发现,其作品与相关历史时期的大的审美倾向与格局息息相关,无论是内在理念还是外在表达方法似乎都能在同一时期的整体中国美术大趋势中找到对应,而这恰巧又在另一方面使中国绘画在内外表达方面更加完善。因此本文在研究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同时,并未忽略其与中国美术史的整体关系。  相似文献   

10.
2008年8月2日-5日,敦煌吐蕃文化学术研讨会在甘肃省敦煌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敦煌研究院主办,来自全国各地及台湾地区的敦煌学、吐蕃研究专家汇集敦煌莫高窟,对吐蕃统治敦煌期间的历史、文化、宗教、艺术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概括来说,中国绘画艺术是由文人画、宫廷画以及民间画三者共同组成的独特绘画艺术,每一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审美理念和表达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呈现的比例也不尽相同.由于各种原因,前两者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较重,而民间美术往往独立于正统美术之外,今人只能依靠其保存现状来进行研究.本文所研究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其重要性就在于,莫高窟自南北朝十六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开窟以来,历经北魏、东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元等朝代,都保存了大量的壁画艺术珍品,详细考察之下不难发现,其作品与相关历史时期的大的审美倾向与格局息息相关,无论是内在理念还是外在表达方法似乎都能在同一时期的整体中国美术大趋势中找到对应,而这恰巧又在另一方面使中国绘画在内外表达方面更加完善.因此本文在研究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同时,并未忽略其与中国美术史的整体关系.  相似文献   

12.
敦煌莫高窟第454窟前室门南西壁裸露墙面上,有一对用行草书体墨写的游人题记性质的图形"文字式花瓶",经最新辨识解读,其文字内容系由124字组成的一篇《西藏降表》奏章抄本。该组文字记载的历史事件为清档、史书和方志所阙载,故或可为辑补西藏地方与清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资料提供参考,也对研究清代西北地区边疆政治、宗教发展史、莫高窟兴衰史等方面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文献资料价值和历史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敦煌,位于甘肃河西走廊的西端、远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一一一年)时,就已在这里设郡。它是古代著名“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是通往西方三条道路的枢纽,客商往来,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佛教兴盛,并由此孕育了敦煌艺术。莫高窟开凿在敦煌城东南二十五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南北长约一千六百米。它创建于前秦建元  相似文献   

14.
在炫耀着当时佛教的繁华,敦煌壁画存在着历史悠久的神秘感。从古至今,莫高窟已名扬四海,现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之一。而这些菩萨的塑像和画像,有别于印度、中西亚、东南亚、西域和中原地区的菩萨造像风格。因此,人们把敦煌石窟中的菩萨塑像和画像,称作"敦煌菩萨"。在敦煌民间流传着敦煌壁画中的佛教故事和具有艺术特色的洞窟壁画,大大小小的艺术家们用自己毕生的经历临摹与创作着敦煌壁画,这已在敦煌的民间形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结合敦煌吐蕃名僧译经三藏法师法成在敦煌的活动线索,对莫高窟第161窟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第161窟极有可能就是吐蕃统治时期法成在敦煌营建的功德窟.  相似文献   

16.
刘璟  贺明 《中国民族博览》2017,(12):170-171
在炫耀着当时佛教的繁华,敦煌壁画存在着历史悠久的神秘感.从古至今,莫高窟已名扬四海,现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之一.而这些菩萨的塑像和画像,有别于印度、中西亚、东南亚、西域和中原地区的菩萨造像风格.因此,人们把敦煌石窟中的菩萨塑像和画像,称作"敦煌菩萨".在敦煌民间流传着敦煌壁画中的佛教故事和具有艺术特色的洞窟壁画,大大小小的艺术家们用自己毕生的经历临摹与创作着敦煌壁画,这已在敦煌的民间形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7.
敦煌行     
从兰州坐上西去列车,沿着河西走廊,往西去,再往西去,到“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走廊最西端、一个叫柳园的地方下车,换乘中巴,又行110公里,便到举世闻名的敦煌了。柳园是安西县的一个镇。镇子很小,但车站很大。其实车站就是镇子。旅馆和饭店占去多半。居民少,旅客多,这现象别处少有。安西县在古代就出名,唐朝曾在这里设立都护府,这在史书里就有记载。而柳园镇的兴起则是近代的事。这可能与艺术圣地敦煌莫高窟被发现有关。因为要去敦煌参观的人,必须在这里下车,人来人往就成集镇了。当地人说“如果没有敦煌,人不会来。”这是实话…  相似文献   

18.
正樊锦诗,中共党员,1938年7月生,浙江杭州人,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馆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她是我国文物有效保护的科学探索者和实践者,长期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  相似文献   

19.
吐蕃统治时期,莫高窟开凿的洞窟出现了一种特殊而又典型的组合形式,即在崖面的同一条垂直线上,上下两个洞窟与崖顶土塔形成一组整体性建筑,作者暂称为“塔、窟垂直组合形式”.这种组合形式一直延续到了晚唐时期,并早已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但关于这种形式的来源一直未能确定.文章通过对藏经洞出土纸本绘画P.T.993《吐蕃寺庙图》、莫高窟第361窟药师经变、东嘎石窟宝楼阁曼荼罗、桑耶寺初建史及同时代的印度寺院建筑形式的考察,结合吐蕃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认为莫高窟这种塔、窟垂直组合的新形式,应是受吐蕃本土的影响,其建筑涵义来源于密教中的“宝楼阁”,建筑形式最初可能来源于印度,并带有吐蕃桑耶寺的“三样式”特征,或可定名为宝楼阁式石窟建筑.  相似文献   

20.
西夏与敦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元十一世纪初,在著名的丝绸之路上崛起一个以党项羌人为主体的多民族政权,地跨令甘肃、宁夏两省的大部分,陕西、内蒙、青海三省区的各一部分,版图相当大.存在的时间也很长,仅正式立国就长达190年(1038—1227年).这个政权就是“大夏”王国,俗称西夏.当时,举世闻名的丝路要冲——沙州和瓜州(今敦煌县和安西县)——古敦煌郡,以及莫高窟、榆林窟等)佛教胜地就在西夏的版图之内.那么,西夏是什么时候占领敦煌的?西夏对敦煌的建置、政策是怎样的?经济、文化的建设成就又是如何?……这不仅是研究西夏史的必要课题,也是研究敦煌史的重要课题.但是,对于这些课题,或者众说纷纭;或者尚未很好研究,这主要是材料太少的缘故.最近,借筹办日本邀请的《敦煌·西夏文物展览》的机会,我将手头积累的资料加以比较、研究;也看了一些新材料,有些心得,现提出来,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