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芳民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文章认为欧阳修主要选择了韩愈与李白作为其诗歌创作的典范,他通过对韩、李二人的学习与继承,从而形成了具有自己个性特征的诗风,并对整个宋代诗风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章最后分析了唐诗对其诗风形成的得失,认为前人对欧阳修的贬评,是抱着以唐人为正法眼藏的保守的观点,应从发展的观点看到欧阳修对诗歌艺术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吴大顺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3(4):57-58
欧阳修与梅尧臣一生互为诗友,梅尧臣诗歌创作风格特点得到了欧阳修及时的总结和评价;欧阳修分析了梅尧臣诗歌风格早、中、晚三期的特点及其变化;其晚年《六一诗话》对梅诗"闲远古淡"的概括比较符合梅尧臣诗歌风格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分析、比较互证等方法,探究欧阳修的儒学思想与其诗歌风格形成的关系,结论认为:欧阳修经世致用的独到儒学见解,为其诗歌创作起到了重要的充实作用.他以政治家与文学家的双重身份进行创作,令诗歌表现出内容的扩展性,风格的议论性及以文为诗、平易流畅等完全不同于唐代诗歌的面貌,也为宋诗风格的逐步形成,创造出自由纵横之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4.
张静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5)
欧阳修的词除婉约风格以外还有疏放明快的作品,就其审美特征来说,应归为豪放类。欧阳修的豪放词多以山水、风月为题,表现出一种借外景为遣玩的主体情绪方面的明朗疏放。欧词具有豪放风格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在豪放风格的开拓与发展上,欧阳修的词是承接范仲淹而开启苏武豪放词风的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5.
张静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5)
欧阳修的词除婉约风格以外还有疏放明快的作品,就其审美特征来说,应归为豪放类。欧阳修的豪放词多以山水、风月为题,表现出一种借外景为遣玩的主体情绪方面的明朗疏放。欧词具有豪放风格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在豪放风格的开拓与发展上,欧阳修的词是承接范仲淹而开启苏轼豪放词风的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6.
8.
在北宋中期优待文臣,倡导儒家孝义的大背景下,欧阳修的孤儿经历促使他以极大的热情去探索欧阳氏族的发展历程,撰《欧阳氏谱图》,开中国古代“谱牒学”之先河.仔细考究其《图谱》与《序》,及其在修身、为政、治学上所持的态度,我们可以清楚地感知到,家族文化传统对欧阳修文化性格的形成,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韩愈欧阳修碑志文风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丽萍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101-104
作为古文运动不同时代的领袖,韩愈和欧阳修同为名重当时的碑志大家,由于时代、文风、气质、经历等方面的差异,他们的碑志文又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其中包括叙事方面的雄逸之别,抒情方面的肆醇之别,还有取材方面的奇正之别等等。通过对他们碑志文风格的比较,本文认为韩愈的碑志文开拓了碑志一体的文学功能,而欧阳修的碑志文则凸现了碑志一体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菊花与莲花,是欧阳修步入中年以后经常题咏的两种花卉,它们在欧阳修诗歌中,有着截然相反的象征意义:菊花象征人生的痛苦无奈,莲花象征生活的快乐欢愉,二者相反相成,共同构成欧阳修中年以后人生态度的两个侧面. 相似文献
11.
作为北宋文坛盟主,欧阳修独特的文学主张和美学思想对于宋代文学的发展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欧阳修的文艺思想突出地呈现出一种兼容性,主要表现为:文道结合、风格兼容、骈散融通、用奇得常等方面。这些思想共同指向富有调和性、包容性的创新态势。较之前人更为合理,也更易于接受,正体现出宋代文学面临前代丰厚成果,努力寻求突破的积极姿态... 相似文献
12.
余敏辉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3):114-118
宋代著名文献学家欧阳修非常重视文献的考证工作,他精通"书证",立足文本,主动寻求文献依据来支持结论.擅长"理证",求情责实,情理推断法、逻辑论证法运用娴熟.尤其是在"书证"之外,又用"物证"加以验证,开启了后世"二重证据法".非常可贵的是,他还把"理证"和"书证"相结合,运用了综合考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高有鹏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9(5)
欧阳修以特立独行的批判方式形成自己疑古辨伪的理论风格,对于整个宋代社会之前的风俗思想进行了必要的理论清洗.其中,他将经学与风俗思想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对<易>、<周礼>等典籍进行的批判、质疑、驳斥,显示出其战斗精神.他所要强调的,无论是有意或是无意,都在事实上以民与俗为重要依据,显示出其风俗思想的民本内容.但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民本思想的表达者,他的风俗思想与他的文化思想,在根本上或在总体上都是以国家、社稷为出发点的.欧阳修特别重视礼教对社会风俗良性发展的重要作用,一再强调对三代传统的维护,藉以抵抗佛老鄙俚、怪妄之俗,他所要坚持、维护、修复的正是冠之以尧、舜、三代之名的正统. 他的风俗思想是北宋前期政治家、文学家阶层风俗思想的代表. 相似文献
14.
叶帮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6)
宋词的发展和繁荣离不开宋诗的影响和支持,这一点最早可以从欧阳修的词中看出。欧阳修是宋代第一个诗词兼擅的大词人,他的词和他的诗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特别是二者在主体形象和理性精神的突出方面表现出深刻的联系,颇能说明宋词在发展的过程中深受宋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杨钊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3,2(3)
首见于《文选》的《古诗十九首》,从梁至近代,历代文论多从三个方面论"其体源出于《国风》",即词婉意微,温柔敦厚;平淡自然,气敛神藏;古诗浑圆,元气所结. 相似文献
16.
对《六一诗话》,"观念史"研究之评价与宇文所安之评价,形成鲜明对比。以《六一诗话》为个案,从方法论角度分析宇文所安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有助于研究者走出观念史研究的单一视角。宇文所安的方法论贡献在于,可还古文论研究一份人文情怀。他认为古文献的形式与内容一样重要,阅读比研究更重要。 相似文献
17.
刘晓玲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6):61-63,66
李渔的《闲情偶寄》不仅是对前人戏曲理论的总结,更是在前人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戏曲认识的全新角度,即叙事学角度.对于戏曲结构的重视实际上是以叙事为中心的戏曲文学观.李渔认为,叙事艺术的中心问题是整个故事如何围绕一个关键行动展开.李渔的观点在今天的叙事艺术研究中仍然是一个具有重要特色的甚至可以说是很新颖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郝敬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4)
自班固《汉志》建立“小说”之学,确立了“小道”的学术性核心特征,直至唐人撰修《隋志》时,虽然“小说”创作出现了较为显著的文学色彩,但其理论构建层面未发生重要变化.欧阳修撰修《崇文总目》与《新唐书》,在将部分“杂传”作品界定为“小说”类所作的持续努力,使“小说”从一种没有固定表述体式的学术之说,逐渐转变成一种具有显著文学特征的叙事性文体.在传统“小说”观念向近现代“小说”观念转变的过程中,欧阳修为“小说”引入“杂传”的书写体式,确立“小说”的独立文体位置,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德隆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4):5-12
《馀沤集》是最新出版的一本古体诗词集 ,收集的诗词跨度 1 54年。其作者和编者是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五代人。《馀沤集》的写作不为传世 ,但它却是历史的记录。它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特点和一个家庭的亲情。《馀沤集》的作者们是太谷学派传人 ,其诗词对此有充分的反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