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政策性就业歧视与农民工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性就业歧视在我国的形成是由经济、政治、意识以及历史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贯穿了农民工就业的全过程,成为农民工进城务工无法逾越的第一个障碍。政策性就业歧视的实行加重了农民工的经济负担,损害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增加了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使农民工受到不公正待遇。消除政策性就业歧视可以通过推进制度改革、明确政府定位、转变城市居民的观念以及增强农民工自身素质等方面的努力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王丽英 《天府新论》2004,(Z1):75-76
在现在社会保障不断得以完善的城市之中,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做出很大贡献的农民工们却被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所遗弃,他们的权益得不到保护,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国家要进行户籍改革、消除各种不合理的歧视;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创新,使城市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社会生活;应加强对农民工就业技能的培训,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完善社会保障和实现体面劳动是全球的共同举措。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定型和社会政策日臻完善的今天,加强对农民工的社会保护,完善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服务,实现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和体面劳动,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也是企业和工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国《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将有利于农民工更好地享有社会保险,实现体面劳动。  相似文献   

4.
就业歧视对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就业歧视表现为就业机会歧视、就业待遇歧视和就业保障歧视.农民工就业歧视影响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经济基础,加重了农村社会保障的负担,影响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投资从而影响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5.
"民工荒"问题及其法律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农民工在劳动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重视,工资待遇水平较低、同工不同酬,且未纳入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同工不同利,加之劳动权利易受侵犯,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司法保障,我国不少地区出现"民工荒"现象.对此,应重视和加强农民工权利的保护,提高农民工的社会地位,消除身份歧视;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加大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和覆盖力度,实现同工同利;并加强农民工权利的司法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民工在数十年的流动就业过程中一直被边缘化,他们在城市流动就业遭遇到就业歧视,受到种种不公平待遇,而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包括制度性、经济性、农民工自身和社会性因素,因此,必须消除制度性障碍,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农民工人力资本开发和社会资本投入,改变政府管理方式以及推进城市化进程,从而促使农民工在城市稳定就业。  相似文献   

7.
吴丽萍 《兰州学刊》2011,(6):120-128
农民工人权现状不容乐观,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些对农民工人权保护形成了障碍。西方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歧视理论,对于理解我国农民工的就业歧视问题有很大的借鉴作用。现阶段,力争最大限度地消除对农民工的歧视,保护农民工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对就业歧视的法理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翁里  宋丽燕 《兰州学刊》2004,8(6):261-262,182
文章从法律角度分析了就业歧视的认定标准。第一个标准是内在需要标准,即用人单位的用工条件是基于岗位和工种的需要,用工条件与岗位、工种要有关联性,如果用人单位的用工条件不是基于岗位和工种而产生就可能构成就业歧视;第二个标准是社会公共利益标准,即用人单位滥用用工权而损害劳动者的就业权。文章的第二部分主要讨论了就业歧视的救济途径一是把就业歧视纳入劳动争议的解决范围;二是学习美国的作法,增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就业歧视方面的职能。  相似文献   

9.
就业歧视是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于许多国家和地区.美国和英国都有一套比较健全的反就业歧视法律体系.而我国反就业歧视法长期缺位,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司法救济也显得力不从心,劳动行政管理机构在反就业歧视方面的作用仍不够.因此,尽快出台<反就业歧视法>,树立就业平等的观念,设置具体的法律责任与司法救济途径,设立专门的反歧视法执行机构,以确保法律实施,从而完善反就业歧视法律体系,是我国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市民化是当前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农民工市民化是家庭土地、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就业、用人单位、社会歧视、经济发展水平等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家庭土地因素对农民工市民化没有直接影响,但是通过就业、用人单位、社会歧视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民工市民化产生间接影响。人力资本因素和社会资本因素除直接影响农民工市民化外,还通过就业、用人单位、社会歧视、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民工市民化产生间接影响。就业、用人单位、社会歧视、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民工市民化具有直接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系数由大到小的次序为:社会歧视因素、人力资本因素、社会资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用人单位因素、就业因素和家庭土地因素。  相似文献   

11.
城市农民工问题调查与政策思考——以西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西安市农民工问题调查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农民工工资拖欠严重、看病难、子女上学难、社会歧视与社会保障缺失等突出问题.为了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政府应该从改革户籍制度、推进农民工向"新市民"转变、加快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两个方面进行政策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就业性别歧视与保障女性就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加剧和我国就业形势的严峻,劳动力市场上对女性就业的歧视现象也变得越来越突出。要在现实中有效地消除对女性就业的性别歧视,还需要相关立法、司法和执法等法律制度的完善。推进就业立法,明确政府的职责;消除性别歧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完善生育保障制度,提高女性的就业竞争力;加强执法和监督的力度,维护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规制就业歧视的法治重任主要由《劳动法》和《就业促进法》予以担当。然而,《劳动法》显露出滞后性的缺陷:一是就业歧视争议法律属性混沌不清;二是举证责任配置规则语焉不详。因此,制定"反就业歧视法"实属必要也更合时宜:首先要拓宽法律调控视野,"劳动过程"要囊括求职阶段和职业阶段。其次,要明确就业歧视类型,设定就业歧视认定标准。最后,要厘定就业歧视争议法律属性、合理配置举证责任,就在于其在法律效果上力求兼顾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和用人单位的用工自主权,找寻最优的契合点以均衡、调和劳资双方的冲突。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进城就业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制度、观念、管理和政策法规等几个方面。解决农民工进城就业问题应打破城乡体制和政策分割,调整社会结构,实现社会结构的一元化,逐步建立统筹城乡就业的管理体制,尽快把农民进城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强化和健全对农民工的法律保护和管理,加快建立健全农民进城就业的资金保障和服务体系,加强对进城就业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建立适合进城就业农民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就业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的重要问题,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难题更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因素复杂多样,社会资本是其中的显性因素之一。社会资本能够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获取就业信息、降低就业成本、维护合法权益,也有益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更加全面地发展。然而,离土又离乡的异地就业,导致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资本规模小,存量少,种类单一,同质化严重,严重制约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就业质量的提升。因此,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均应作出努力,拓展社会资本的存量与种类,为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服务。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迅猛发展,许多农民离开农村进城务工,随之产生了许多问题,其中,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尤为突出。尽管我们在解决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上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然而,仍然存在职业培训欠缺、就业待遇歧视以及社会保险参与率低等问题,我们应该在制度上、法律上和思想观念上探讨消除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保护农民工劳动权益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打工,农民工的数量日益壮大,己逐步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实中他们的劳动权益却没有受到应有的保护,主要表现在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缺失、就业权受到限制、取得合理劳动报酬的权利遭到侵害、休息休假的权利得不到保证、工作环境恶劣,缺乏劳动保护以及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劳动关系缺乏法律的有效约束等方面.我们应完善保护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法律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积极发挥工会组织的维权作用,把劳动合同制度落到实处;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险立法;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对农民工实行属地管理;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  相似文献   

18.
青年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提高,对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城市化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青年农民工和城市青年就业质量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与城市青年相比,青年农民工在工作特征上表现出收入水平低、劳动时间长、就业稳定性差的特点;在工作保障上,表现为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小等特点;在职业发展上,表现为技能培训比例低和发展空间小等特点。提高青年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应加大农村地区教育投入,提高青年农民工的基础教育水平;加强职业培训,提高青年农民工的就业能力;规范企业的用工行为,保障青年农民工的就业权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覆盖率;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促进青年农民工创业。  相似文献   

19.
李青 《学术界》2004,(2):238-242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就业制度经历了从统包统配到政府政策指导下市场就业的改革 ,体现在改革国有企业劳动制度、推行多种就业形式、统筹城乡就业、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扩大就业、建立和完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历程说明 ,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必须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 ,用改革的精神推进就业工作 ;必须统筹兼顾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曲莉丽 《理论界》2013,(7):196-198
伴随国情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模式由计划经济体制主导下的统包统分过渡为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的供需双选,进而演变为如今市场经济体制主导下的市场化就业模式。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存在就业失衡现象明显、就业服务仍显不足、就业歧视尚未消除以及就业认知存在偏差四点问题。文中提出了改进大学生就业的四条路径,即强化政府对就业失衡的宏观调控;完善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规范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以及强化大学生的市场化就业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