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知行统一观。它的形成经历了从主观唯心主义知行思想到知行二元论、从知行二元论转变为辩证唯物主义知行统一观两个阶段,科学地界定了"知"与"行"的概念,阐述了"知"与"行"的辩证统一关系,确定了人民群众是知行活动的主体。毛泽东知行观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以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知与行是中国古代哲学认识论的基本范畴。毛泽东对它用辩证唯物论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和变革。在认识来源上,阐明了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来源于实践,摒弃了主观唯心的修心说和格物论的直观性。在认识过程上,阐明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两次飞跃,这是知行观的重大发展。在认识真理标准上,批判了主观真理论,提出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对知行统一论作了批判改造,提出“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是毛泽东在对中国传统知行观进行批判性继承的基础上,在理论上为传统的"知"与"行"概念赋予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色彩,将其深化为"认识"与"实践",并阐明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提出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且对实事求是进行了科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是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的根本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刚需。毛泽东对传统知行观的知行范畴、知行主体、知行关系以及认识过程进行了创造性转化。之所以能够实现对传统知行观的创造性转化,主要是由于革命斗争的现实需要促使他思考传统知行观存在的弊端,近代知识分子对知行观的探讨为他实现创造性转化提供了启发,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他实现创造性转化提供了指引,自身学习和革命实践经历为他实现创造性转化奠定了基础。系统诠释毛泽东对传统知行观的创造性转化,对新时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具有重要启示,即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注重以时代诉求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科学指导以及重视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5.
"知行认识观"是孙中山最主要的哲学思想,其重视"行"(实践)的基础地位和"知"(认识理论)的指导作用,与毛泽东的"实践认识论"具有相通之处。但在"知"与"行"涵义的界定、知行统一关系以及对待人民群众的观点上,孙中山和毛泽东的哲学认识论却呈现出较大的不同。究其原因,与他们所处的时代特征、阶级属性和理论来源有着很大的关联。  相似文献   

6.
7.
知行观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长期以来,人们对其认识论意义作了重点研究,本文作者在承认其认识论意义的基础上,大胆谈了自己对知行观伦理化特征的看法。文章以知行观的形成、发展为线索,以历代哲人(既有唯物论者又有唯心论者)的知行观为论据,论证了知行观的伦理化特征:道德认识、道德实践、道德修养、道德教育和道德理想等,并探讨了造成这一史实的原因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理学家,他的知行观更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思想价值。他认为只要人有认识客观事物的主动性,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他还深刻地揭示了人的认识来源于客观世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特别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强调学以致用,只有学而有用的学问才是真学问。杨万里强调知行并重,倡导和弘扬力行精神,具有积极入世的品格和刚健求实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的知行观是唯物主义的知行观。他主张行是知的源泉和基础,是知的发展动力,是检验知的正确与否的标准,并主张通过行而求得知,然后用知指导行。在知与行的难易关系对比中,孙中山主张知难行易,且知行过程中的难易具有相对性。孙中山的知行观继承和发展了古代中国哲学的唯物主义认识论思想,具有明显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因素。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高度重视生产劳动的基础性作用,在实践基础上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要素论,主张发挥劳动的教育和改造功能,并着力培育社会主义劳动精神、劳动文化,形成了带有鲜明社会主义特点的劳动观。习近平从劳动幸福观、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教育观等方面丰富了毛泽东劳动观并进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习近平对毛泽东劳动观的创造性发展对引领新时代中国人民劳动实践、推动创新性劳动观念形成、助力时代新人培育、促进劳动价值共识凝聚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曾国藩对体育的认识,不仅把中国传统的养生与封建礼教相结合,而且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联系,表现出始于养生、重视习身练武、志在奠基人生的认识特征.曾国藩对体育的实践,主要集中在养生的细节方面,追求养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在毛泽东看来,东方落后国家要赶上或超过西方发达国家,可以不必等待生产力的常规发展,而可以借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首先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实现社会形态的跨越式发展,然后在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前提下,打破常规,实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经济,创造和巩固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毛泽东看来,东方落后国家要赶上或超过西方发达国家,可以不必等待生产力的常规发展,而可以借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首先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实现社会形态的跨越式发展,然后在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前提下,打破常规,实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经济,创造和巩固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完善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 ,也是整个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石。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继承、运用、完善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论 ,尤其是在实践的概念、形式、地位和作用等方面作出了许多独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是他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汇总。它既有符合中国实际的对今天仍有启迪作用的有益探索,又有脱离中国国情的空想因素,是正确和比较正确的思想与错误的思想交错掺杂的矛盾统一体,表明了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实践的观点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详细论述实践的内涵与基本形式、深刻认识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实践本质、科学阐释实践主体以及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系统构建以实践为基础和核心的认识论体系,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实践观。新时代,习近平对毛泽东实践观进行了创造性发展,包括重视创造性劳动、尊重群众的实践主体地位、坚持实践第一原则、推进实践标准时代化、拓展实践的国际视野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宋明时期,知行关系成为理学家关注的焦点,从“知先行后”到“知行合一”,知行及知行关系被理学家赋予积极的道德内涵。由知行关系到格物致知,理学家同样赋予格物致知以丰富的道德意蕴,并把格物致知作为一种提高个体道德修养的必要手段。理学家的知行观,迎合了统治阶级加强道德教化,巩固宗法等级秩序的需要,对促进封建统治的稳定和谐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在重视知行关系道德价值的同时,却漠视了人的物质要求和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20.
明清实学思潮的产生,就其思想渊源来说,是来自于宋明理学而又 对立于宋明理学,是理学中所包含的实学思想的继承、改造与发展,二者既有密切的联系, 又有严格的区别。本文从剖析理学知行观这一角度,揭示理学,尤其是王守仁的“心学” 与明清实学的关系,进一步透视明清实学的渊源、演变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