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非言语跨文化交际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言语交际是交际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非言语行为文化差异常常引起误解,已成为跨文化交际的严重障碍之一.提高跨文化非言语交际意识,介绍目标语非言语行为方面的知识,比较本族语与目标语之间非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看经典原声电影等,是培养学生非言语行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非言语交际是人们沟通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实际上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非言语行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过程。由于非言语行为具有民族性和多义性,不同文化的人对非言语行为的要求是不同的,非言语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因而有必要了解语境与非言语交际的关系:非言语交际的策略和手段的选择取决于语境;语境有助于非言语行为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在俄语中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非言语行为在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非言语交际的功能,以及非言语交际意义的翻译,特别是具有文化差异的非言语交际意义的翻译。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商务口译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外交活动和商务活动中,口译不仅局限于单一的翻译,在谈判中还要借助于包括目光控制、手势、身体动作、头部动作、面部表情、身体距离、沉默等非言语交际行为来进行谈判达到预期目的.而且,非言语交际行为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因地域文化的差异,经常由于对其他地区的非言语交际行为的不了解,往往导致在交谈中造成尴尬和误会,严重影响到交流成果.为了避免这种错误,我们要加强对这些非言语交际行为的学习.  相似文献   

5.
作为言语行为的重要辅助工具,非言语行为在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行为更是起到了克服文化差异、克服言语行为表达缺失而达到交流的目的。在英语课堂中,教师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作为课堂主导角色的教师,时刻关注自己的非言语行为并作适当的调整会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虚假邀请言语行为是虚假言语行为的一种。在邀请言语行为中,有时尽管说话人向受话人发出了邀请,但并不真的希望受话人接受邀请。这种非诚挚的邀请言语行为是虚假邀请言语行为。这种邀请是出于礼节等方面的需要而实施的言语行为。虚假邀请言语行为具有虚假性、共识性、矛盾性和非公开性,不具备实施诚挚邀请言语行为的条件。非诚挚邀请言语行为的实施主要是体现人际功能,以满足社交中礼节性、应酬性、礼貌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试论新闻传播者获取信息中的非言语沟通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言语沟通行为是在不借助言语、文字符号情况下,通过体态、目光、发音的细微差别或面部表情等静态及动态的信息符号进行的一种人际沟通。新闻传播者获取信息过程中的非言语沟通既包括采访者通过言语之外的方式影响采访对象以获得信息,也包括通过对采访对象非言语行为及其环境的观察、分析而获取信息。非言语沟通往往通过面部表情、目光、时空、副言语等非言语行为实现。非言语行为因其直观性、形象性,且难以伪装,不仅能够传递言语难以表达的信息,而且比言语行为更接近事实,因此,非言语沟通行为在新闻传播者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教师非言语行为对课堂气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学习动机,人际交流,情感互动等角度探讨了教师非言语行为对课堂气氛的影响.并以实验论证了两个假设1)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气氛呈正面相关关系.2)教师能够通过录相反馈及学生反馈改进自己的非言语行为,从而改善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9.
非言语行为是人际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它通常与言语交际结合进行,传递一定的信息,帮助人际的心理沟通。文章从身体行为和声音行为两个方面分析非言语行为对课堂教学的影响,阐述了非言语行为对外语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指出非言语行为不仅可以增强言语交际的力度,而且能弥补言语交际的不足,以达到言语交际难以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入研究请求言语行为的本质特征,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和分类法,对直接请求言语行为、规约性间接请求言语行为,非规约性间接请求言语行为进行了范畴化分析。研究发现从直接请求言语行为到非规约性间接请求言语行为,请求意图和原型等级逐渐降低,原型界限愈加模糊。有些请求言语行为需要通过复杂的推理才能把握其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