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原地区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源地,而中原的“商”文化的发展对整个华夏商文明的影响也是毋庸置疑且有据可查的。中原商文化对整个华夏商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从中原“商”文化的内涵以及商业理念等方面进一步说明了中原商文化的发展是华夏商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中原商业文化概括为智、仁、勤、俭四个字,指出中原商文化是建设华夏文明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中原商周文化向长江流域的扩张,对不同地区的影响是通过不同的模式进行的,其影响程度及结果也不相同。中原商文化在二里岗时期曾大规模向长江流域扩张,直接促成了长江流域商代青铜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殷墟时期,中原的青铜文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由于商王朝疆域的内缩及对周边控制力量的减弱,促使长江流域的青铜文化迅速发展,并使区域性文化中心得以形成。此时,南方青铜文化明显承袭二里岗时期所形成的一些传统,同时又接受了以安阳殷墟为中心的中原晚商文化的新因素。长江流域各支青铜文化在中原商王朝礼制文化的强烈影响下,不仅进行着物质文化的融合与统一,而且还是思想观念上的融合与统一,为西周集中统一的政治格局的形成奠定了文化基础。而到了西周中期,中原地区的强势文化已波及到大江南北,长江流域已成为西周王朝政治文化统辖的直属地区。随着中原先进文化的传播,在意识形态领域,长江流域有的部族已开始采用中原商周的礼仪制度作为社会的整合手段,以规范社会的等级秩序和社会的正常运转。长江流域在商周时期的文明化进程既体现出中央王朝与边疆地区的文化与其政体性质及生活形态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也反映出长江流域的古代社会主要通过地方与中央的行政隶属关系被纳入文明社会的发展框架中。  相似文献   

3.
王震中 《东岳论丛》2005,26(3):11-14
国家的出现可以作为文明社会到来的标志,从国家形态的演进反观文明化的进程,则应是从社会意义、社会层面对文明化进程加以考察的可行路径。循此路径,丰富的考古资料可以说明,我国中原地区经历了从中心聚落形态到邦国形态、从邦国形态到王国形态、从王国形态到帝国形态这样非常典型、完整的国家形态演进阶段,从而使得其文明化的进程也是几个阶段的率先递进,并获得了连续、完善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鲜卑族①在从漠北向中原推进的文明进程中,经过从部落联盟到国家、从游牧经济到农耕经济、从崇武到尚文的文化转型,完成了民族的文明化进程,最终融入华夏群体之中.在这样一个历史进程中,制度是转换的标志与保障,同时也是一种极大的推动力.而河陇士人,因得汉魏以来中原儒家文化之精髓,故能在鲜卑族汉化过程中凸显出关键性作用.从而,亦可见河陇文化"承前启后,继绝扶衰"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核心和代表。主要体现在:三皇五帝兴起于中原,文明源头发自中原,万姓之根始于中原,帝都之乡、圣贤居所定于中原。中原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显著的开拓性和创新性,典型的集成性和代表性。这是由于:中原地区最先进入文明时代,中原文化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对周围尚处于蛮荒时代的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促使彼此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通过长期的融合发展,中国古代文明区域以中原为中心像滚雪球一样逐步扩大,将周围地区不断汇入中国古代文明区域之中。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中原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塑造着我们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6.
虞夏之际 ,中原地区的后岗二期文化因素和二里头文化因素相继大量传入远在燕山北麓的西辽河地区 ,从而引发了古代中国北方社会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等层面出现的重大变革 ,并由此促进了北方地区政治社会礼制化建设的进程。古代中原文化区与燕辽文化区自旧石器时代以来就存在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亲缘关系以及龙山时代以来 ,由于周边各支优秀古文化纷纷内聚而形成的中原地区的中心地位 ,是早期的中原文化北向传播的根本原因和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7.
“不敢忘本,不敢违仁”的诗圣杜甫在其诗歌中流露出其对中原故土的乡土“情结”,这是古代传统农耕文明中“叶落归根”思想的体现,亦是中原农耕文化影响诗人创作心态的一个剖面。本文结合诗人漫游经历及其诗歌创作探究杜甫的中原情结,并蠡测杜甫中原情结产生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原地区农耕文明的影响;二是诗人生活虽颠沛流离,但其内心始终充满“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8.
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大融合时期,元朝就属于这样一个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由于蒙古统治者的支持与倡导,理学在全国各民族中,尤其是在蒙古族中得到了迅速传播。它推动了蒙汉民族的思想文化交流,促进、深化了蒙古的封建化。与此同时,受蒙古入主中原的影响,理学自身在元代也得到了补充,从而为理学的进一步发展起了重要的承递作用。 蒙古汗国建立之后,随着军事上的胜利,便日益多地接受了周边被征服民族的文化。尤其是蒙古奴隶主统治者的统治范围扩大到已经具有高度封建文明的中原地区后,中原地区封建的政治、经济体制以及封建文化开始逐步地注入蒙古奴隶制生产关系中,进而使蒙古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变革更加深刻、急剧。蒙古统治者刚进入中原,就被中原的封建物质文明所吸引。由于传统儒家学说的影响,蒙古统治者不断调整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政  相似文献   

9.
王子今 《中州学刊》2012,(4):134-140
自文明初期开始形成区域文化影响的古国,以中原地方遗存最为集中。中原多处历史悠久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可以借用蔡邕《述行赋》的说法,称之为"群都"。考古学的新收获使我们对这种历史真实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上古时期"群都"这一历史存在所体现出的中原地区作为文化重心的地位,自有交通地理方面的优势条件。中原"群都"作为文化地理现象,也可以通过生态环境史视角的自然地理的考察说明其背景。  相似文献   

10.
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对高句丽壁画和中原壁画进行对比研究,可以看出它们在制作工艺、风格、内容、技巧、材料上是同出一炉,一脉相承。充分反映出高句丽绘画艺术在其生成进程中既吸收中原文化,发展、完善自己,又注重本民族个性表现的特点,可以从中看出高句丽壁画的渊源与特色。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地理空间移动是人类基本的空间行为之一.本文分析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基本类型,重点探讨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特点及其对回族的影响,对深入研究大分散状态下回族族群认同及其文化一体形成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一是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二是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人口大国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三是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四是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在未来仍然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  相似文献   

14.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起源于德国社会民主党,形成于苏共,对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极大。邓小平身体力行地作出了表率,废除了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这是对毛泽东干部路线的直接承存和发展,不仅在中共历史上,而且在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史上也属首创,具有不可估量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理论界》2015,(11)
"周公梦"和"蝴蝶梦"既是孔子和庄子曾经实际做过的梦,也是他们梦想的体现。前者渴望某种成就,后者渴望某种自由。借助精神分析的释梦理论可以挖掘出两者深层次的共通之处,都反映了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对命运的抉择。深受其影响的后世学者也常常借助梦境展现自己的梦想。他们既要为国为民奉献自己的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又追求充分的自由,张扬个人的特性。这种融"周公梦"和"蝴蝶梦"为一体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梦想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深化,并已渗入到中国人的文化无意识层面,成为中国传统的文化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在中国政治系统中充当着中央政府行使职权的代理者和具体执行者的角色,在社会转型期,更多地承担着直面各种社会矛盾的重任,其公信力建设对于提高国家整体治理能力有着重大意义。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弱化不但增加了政府运作的实际成本,而且威胁到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的深层次原因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现有央地权力配置模式,是当前央地关系运作逻辑下的必然结果。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是与央地规范分权同行并交织在一起的,要实现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重塑就应着眼于央地规范分权,力求在共同战略目标之下构建两者的和谐支撑机制。  相似文献   

19.
20.
文章从理论到实践探讨了贪污罪主体的演变过程,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村民小组长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人民团体委派到非国有企业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是否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贪污罪主体共同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