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典美学作为中国古典哲学在审美方面的体现,在文学、艺术领域的运用非常广泛,其特有的审美心理对它们各自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探讨中国古诗词与现代标志中的古典美学法则,不仅有利于吸取古诗词的审美经验,将文学抽象美转化为艺术形象美;而且有助于发掘现代艺术形态的丰富性内涵,提升现代艺术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2.
迄今为止,古诗词的"今译"没有一首能代替原诗,这与技术无关,根本原因在于古诗词不能"翻译".古诗词就是它自己,就是古汉语的,翻译成任何一种语言都会从根本上改变了它.古诗词之所以不能"今译",首先是由语言体系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其次是由文学的特点以及古诗词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古诗词中的格式、意境、多义性等都是不能"今译"的.  相似文献   

3.
梁燕 《南方论刊》2006,(4):65-65,61
现在许多中专学生入学后对语文、数学等基础课不重视,学习积极性不高,总想一下子就学好专业课,为找到一份工作掌握一技之长。如何让语文课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呢?语文书选取的名家名篇都写得很美,我觉得语文课可以不单纯是按照教学大纲讲述课文,还可以在对课文的学习的同时,在认知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去领略语言文字所传达的丰富情感,去欣赏文章所蕴含的美,在艺术欣赏中感悟文学、陶冶情操,使学生懂得辨别真善美,从而发现美,体会美,成为热爱生活、积极生活的人。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的事物,而是缺少发现美的心灵,发现美的眼睛,学生…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8,(2):258-259
<正>杨宪益提出:"翻译的本质是忠于原文的艺术形象,阐述原文所表达的意境,既不夸张、也不夹带……"我们可以理解为古诗词英译的最高境界,是其对审美艺术的追求,本质上是把这种审美艺术充分地展现出来,把诗人的灵魂传承给读者。黄国文在《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探索:古诗词英译本的语言学分析》中提出"古诗词英译是翻译与美学融合发展、传播文学的一种方向",这就是古诗词英译应该注重美学的艺术表现力,提高审美价值,从而达到传承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审视美术欣赏,有借助于学生既有知识体系通过视觉对艺术美中的美术作品进行观察、欣赏.本文所谈的观点正是美术欣赏的特殊性决定的--让学生在他人(主要是老师)的帮助下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去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享受美术欣赏学习的趣,领悟欣赏的真谛.  相似文献   

6.
忠孝文化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粹。中国古诗词中忠孝文化的英译应结合文化翻译的本质以及中国古典诗词本身的审美特征进行综合翻译。从文本分析入手,对中国古诗词中蕴涵的忠孝文化内涵进行细分,发掘中国古诗词中忠孝文化的独特性与审美因子。在此基础上,探索中国古诗词英译时如何通过选词、构句、语篇效果等各种语言手段,表现中国古诗词中忠孝文化的独特性与审美性,使英语读者也能够体验到中国忠孝文化的神奇魅力。  相似文献   

7.
今年改革的高中语文新课明确提出要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新的普高语文课本,单是关于古典诗歌鉴赏的就有两个单元。在选修的课本中,又专门有一个是关于“诗歌和散文鉴赏”的专题。每年的高考试卷中,也都有一道古诗词鉴赏题。这些说明:我们教育者从上至下都对这些文化遗产相当重视。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古代诗词的鉴赏呢?  相似文献   

8.
情感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方法和手段。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当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点等因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的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情知交融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把学习变为自身要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一、以情入境,体现情境美,意境美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要手段之一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感情,使学生理解作品中的形象,在各方面被文章所打动、所感染,在感情上产生共鸣。l导语情境的设计,把学生领人作品的情景中去。如在第六册机园春·雪卜课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  相似文献   

9.
"五四"后新文学作家古诗词创作探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文学作家在"五四"后大量创作古诗词,这个现象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古诗词这种文体自身具有生存下来的生命力,这是古诗词能够在现代时期生存下来的前提条件;二是新文学作家自身的原因,这是古诗词在这个特殊的背景下存在的关键;三是新诗本体存在的缺陷和新诗建设过程中经历的多重困惑,这是古诗词存在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0.
辛毅 《理论界》2007,(2):239-240
审美引导,是培养学生对于艺术、自然及社会生活美的事物的感受、鉴赏和追求,以及创造美的能力。表演艺术是通过塑造具体可感的形象反映生活,具有强烈的形象性、感染性。它所唤起的美感比现实美更为强烈,对人的感染力最大。所以通过审美引导采教育学生,可以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鉴赏能力,从而也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和鉴赏现实生活中的美。  相似文献   

11.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学审美化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艺术修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并且挖掘教学内容的内在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他们去欣赏英语教材的思想美、情操美、词汇美和结构美,体会英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从而真正实现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相似文献   

12.
古诗词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把握好这些古诗词的欣赏技巧,才能真正解读古诗词的意蕴,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如何把握诗歌的欣赏技巧呢?笔者在多年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总结出解读古诗词的三个环节:形象感知,理性感悟,想象和联想。在实际的教学,我们要视具体的古诗词而选取不同角度去欣赏和把握,有时候这几个方面常常交织在一起,相互包容,互相顾及,才能真正取得欣赏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古诗词中充当“诗眼”的,有相当一部分是动词。由于动词的作用,使某些诗句成为名句,这便叫“动词效应”。“动词效应”:具体表现为“描摹效应”、“使动效应”、“点睛效应”、“虚实效应”、“传情效应”等多种形式,它对增强诗词的气脉流畅和流动美,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诗歌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粹,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的古诗词是古典文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的瑰宝.模糊性作为诗歌的基本特征之一,在古诗词中的运用尤其广泛.模糊语言在古诗词中随处可见,但由于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模糊语言的翻译成为一个难点.本文作者从模糊理论出发,探索了古诗词中模糊语言的英译.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针对古诗词英译中意象翻译策略进行探讨,先阐述和分析了诗词意象的翻译原则,然后重点对古诗词英译中意象翻译策略进行了论述,主要包括直译保留原意象、直译加注意象、替换对应意象以及省略原文意象等,将诗词中的意象向译语读者进行有效的传递,并通过借助不同的英译方式,让汉语古诗词的韵味和内涵得以淋漓尽致地显现,进而使外国读者充分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诗词歌曲艺术的历史迁延与现代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是指以我国古典诗词作为歌词,经由作曲家谱写成曲,并用钢琴或乐队为其伴奏,具有很高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一种声乐作品形式,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本文通过对古诗词歌曲这一独特的歌曲类型历史迁延的阐释,综述了古诗词歌曲在上世纪前期的兴盛以及当代古诗词音乐艺术的复兴历程,并从艺术创作形式角度,提出了古诗词歌曲创作的几种途径:原词新曲型、新词新曲型、截句接收型和“古风新韵”型.  相似文献   

17.
史炳军  金爱琴 《理论界》2004,(5):154-155
人不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在教育工作中,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素质教育,使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唐寅由于人生遭际而形成的处世哲学、人生态度、诗歌风格,在他所创作的题画诗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其题画诗所表现出璀璨美、意趣美、新奇美和悲剧美等多重审美意蕴,体现了唐寅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诗词英译时遇到音、意、形的处理问题.本文试图通过译诗的"三美"论来分析在翻译实践中如何更好处理音、意、形的问题,使中国古诗词英译时尽可能少的丢失其原味.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和川端康成的文学是东方现代文学史上的两个拥有诸多共同之处的"传奇",他们文学之中所显示出的生态文学的倾向使其作品充满了东方式的诗意之美和哲理之美,更在其各自的文学世界中展开了对于东方生态的和谐之美的追求,"湘西世界"与"伊豆汤岛"成为他们所追求的"天人合一"与"吸收自然"的自然生境与文学生境的经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