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湘西苗疆屯田制度的起源 清乾隆1795年1月,湘黔边陲以贵州松桃厅的石柳邓和湖南乾州厅(今吉首)的吴八月、永绥厅(今花垣)的石三保、凤凰厅的吴半生为首,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苗民起义。清政府先后派出两湖、两广、川、滇、黔七省兵力共18万人残酷进行镇压,直接耗费的库银达二千多万两,折损云贵总督福康安、四川总督和琳等大小将领400多人。嗣因起义将领吴八月、石三保相继殉难,石柳邓亦于嘉庆元年(1796年)12月在平陇(今吉首乾州附近)战役中英勇牺牲,起义受挫,但斗争持续达12年之久,给清王朝以沉重打击。∞嘉庆元年,白莲教亦于湖北荆州揭竿而起。处此首尾难于兼顾的形势下,嘉庆四年(1799年)凤凰厅同知傅鼐遂倡屯田之议,均田屯勇,寓兵于农。撙节国帑,剥削和镇压湘西苗民以及苗区的各族人民。  相似文献   

2.
<正> 堂乐洞位于湘西上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市西郊,寨阳乡政府附近。乘车出城,沿湘川公路溯峒河面上,驰10公里即可达到。此洞古名“小桃花洞”。据清光绪《乾州厅志》记载:堂乐洞“州西四十五里,天然石屋高二三丈,洞外桃花缤纷……”。乾嘉年间,湘黔苗民起义时,吴八月部将杨鼎元率寨阳起义军进洞熬硝、打铁,制造兵器,因而当地苗胞当地苗胞又称它“窟蹁堂乐”。“窟蹁”是“洞”的意思,“堂乐”,是“打铁”的意思,译成汉语为“打铁洞”。为纪念苗民起义军的英雄们,现取苗语定名为“堂乐洞”。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最南端的高山密林中有个9户人家、45口人的瑶族小山寨。因为远离圩镇,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艰苦,县教育局派了几任教师,来这里办学,都没有成功。 1973年9月,曹光发挑着行李来了。那时瑶山的9户人家分住在几个山头,相隔最近的也有五里。小学设在一个山窝里,全部家当只有一间矮小的教室和一间寝室。教室没有黑板,也没有办公桌椅,只有几排钉起来的木桩和板条。曹光发是校长、老师和炊事员,每月口粮都到20里外圩场上去买。他与村干部商议,  相似文献   

4.
醋中珍品──河溪香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湖南省湘西上家族苗族自治州,人们特别喜爱自治州首府吉首市河溪香醋有限公司主产的一种调味品:狮子山牌河溪香醋。该醋香气馥郁、风味独特,在湘西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地方特产。 说起河溪香醋的来历还有一段传奇故事 河溪香醋有其传奇的机缘。乾嘉苗民起义震慑满清王朝,清朝廷便推行屯田养勇,筑碉设卡,以防苗反。嘉庆初年,朝廷在河溪设都司衙门,驻重兵,并派皇帝奶妈的儿子牙达任都司衙门的长官。一次牙达去乾州厅作客,亲眼看到雄伟的石城,高耸的钟楼。协台、州堂都要击鼓鸣炮,好不气派。因此他也要修石城…  相似文献   

5.
明军卫所     
明朝在各省设都指挥使司以统军事,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下设卫和所。辖地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卫设指挥使一员(正三品),指挥同知(从三品)和指挥佥事(正四品)若干员。每卫一般辖五千户所,边卫视情况而定。每千户所辖十百户所。大率5600人为卫,1200人为千户所,120人为百户所。洪武四年设河州卫,辖归德守御千户所、积石州千户所等七所,管辖今循化,同仁、尖扎、贵德等地。又置必里千户所,隶属于河州卫,永  相似文献   

6.
△崩龙族制造银器在附近各民族中享有很高的声誉。有自己的银匠,有传统的工艺,可打制银耳环、银手镯、银钮扣和各种头部装饰品。△住房。德宏地区崩龙族住竹楼。竹木结构,一户一院。楼上住人,楼下圈拦牲畜。镇康县的崩龙族住长方形楼房,多是三、五户小家庭同住一幢大房子,各户之间隔以竹壁。  相似文献   

7.
八月情     
楔子他所在的这个乡名湖南吉首市社塘坡,原名八月公社——八月,一个血气方刚的地名,代表着这块贫脊土地上的一段壮烈的历史。清朝乾隆年间,这里出了个叫吴八月的苗族农民领袖,登高一呼,四方震撼,留下一曲曲血与火的壮歌,留下一个个说不尽的故事。这是一片出英雄的土地。可惜,眼下在这块土地上当党委书记的人,至少从外貌上来看,却难发掘一些叱咤风云的气魄来。他34岁,土家族,胖墩墩的,笑呵呵的,一副典型的农村基层干部模样,一副循规蹈矩,乐天知命的样子。可农民们说:“有他领着搞,日子就有奔头。”  相似文献   

8.
罗展翅 《民族论坛》2007,(11):21-21
<正>昔日硝烟中的荣光《乾州厅志》载,乾州"四面环山,武溪潆绕。前有炮竿子之雄,后有吕洞、喜鹊(山)之峻,左据清江镇溪之奇,右倚天门高岩之险。处泸(溪)麻(阳)上游,扼永绥关隘,为镇溪门户。控诸苗之咽喉,树辰(溪)常(德)之藩障"。正是这"雄、峻、奇、险"的地利,让  相似文献   

9.
<正>吉首市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辖城区、5个建制镇、9个乡、176个村、1161个村庄,面积1062km2,人口27.85万,城区现有非农业人口I2.85万;城市化水平为46、1%。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的中心城市, 是以发展商贸旅游、食品加工工业为主的生态园林城市。为了适应入世后的形势,吉首市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力争城市建设取得快速发展,即再造一个吉首新城:乾州新区。乾州新区位于吉首市城区南部,距吉首老城区7.5公里,与凤凰县接壤。  相似文献   

10.
辽代括户口探微——边疆户口制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代括户口是指辽朝为便于掌握人口繁衍和生产发展的情况,进行的户口检查、登记和统计工作.辽代前期,在用俘虏和繁衍的人口设置州县前,或在征服某个民族后,常常括户口、编户籍,多侧重于徭役、兵役的基本对象“丁”.以便为制定赋役制度提供依据.辽代后期,因自然灾害、战乱等因素出现了大量的隐户、逃户,于是造成了户口的混乱与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括户口多侧重于定户等、查脱户,以便于索取更多的赋役.  相似文献   

11.
, 《民族论坛》2013,(1):50-51
正遗产发现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乾州,位于湘西自治州吉首市,是一个土家族、苗族、汉族为主体的民族杂居区,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经历过无数次风云变幻及重大历史事件。这让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在此交融、发酵,孕育出了乾州独有的民族民间文化,乾州春会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是湘西人民在过年(春节)时常见的综合性民俗活动,历来被称为最具湘西特色的文化艺术表演。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二年冬和一九八四年七、八月间,为核实苗族学者石启贵先生的《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中有关乾嘉苗民起义的资料,我们曾经先后走访过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的盘信、大寨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的黄瓜寨、雅西,吉首市的坪陇、社塘坡,凤凰县的禾库、腊尔山、乌巢河、苏麻寨等地。发现群众在叙述起义领袖之一吴半生的事迹时,往往把吴半生说成吴天半。查史籍和档案资料记载亦有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13.
<正> 苗族自远古以来,迫于天灾人祸,自东而西,由北向南,不断迁徒,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局面。秦汉以后,在楚黔交界地区,以腊尔山为中心,逐渐形成一块较大的稳定的苗族聚居区。元明封建王朝将这一地区划为湖广“苗疆”。其地域范围,据清康熙年间参与“开辟”腊尔山的提督俞益谟记载:“北至永顺、保靖土司,南至麻阳县界,东至辰州府界,西至平荼、平头、酉阳土司,东南至五寨司,西南至铜仁府。经三百里许,纬一百二十里许,周可千二百里许”。从现在的行政区划看,是以黔东北松桃苗族自治县,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吉首、花垣三市县(即清代松桃、凤凰、乾州、永绥四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为主要依据,从宋夏赋役制度比较入手,试图搞清楚西夏水利役中“计田出丁”等法的实施概况,及其与宋代摊丁入亩的联系与区别等问题。考察表明,西夏此制学自北宋,主要实施于西夏腹心地区(即兴灵平原)的灌溉农业中,从地产推排、人户控制、役夫征调、工料课取到渠头、渠主、渠水巡检等差役的设置及其职责的检查落实,都有明确的规定。这是一个政府主导下的制度移植过程,而非制度的自然演进过程,因而西夏在实行“计田出丁”等法的同时,多种兵役、力役、差役仍然十分沉重,故与宋代摊丁入亩形似而质异,不可等量齐观。  相似文献   

15.
一、劳役与兵役西藏古代社会结构在职能方面是十分重要的,人们却没有把它明确起来。我在杜奇(M.Tucci)先生之后作了一个简要的介绍,但是非里约查先生(M.Filliozat)对此题表示怀疑。他以为在654年的《敦煌古藏文历史文书·编年史》里,记载的rgod(按《藏汉大辞典》说:“西藏奴隶社会开始形成时,分奴隶为豪奴与驯奴两级,  相似文献   

16.
牙人     
牙人牙人是交易买卖的中介人,元代有官、私之分,官牙通常由官府在诸行铺户中选取有一定资产者充任,发给正式文凭。未经官府认可者为私牙。至元二十二年(1285),卢世荣在大都、上都等处成立市易司及各种牙行.管理牙人,物货四十分取一为牙钱,由牙人与官府四、六...  相似文献   

17.
昔日胶坭坝胶坭坝在贵州省安顺县城南,离县城四、五里地,解放前是个有名的穷寨子,全寨六十三户人家,六十户是苗族,三户汉族,大口小口三百三十二人。到解放的那年,这六十三户人家,有四户中农,七户佃中农,四十九户贫农,三户雇农,耕种田土共有六百多亩,六百多亩田土中,属于本寨人所有的,不过二十亩,其余全部是向地主讨(租)  相似文献   

18.
马达加斯加的居民被细分为18个民族集团,其中约有500万人被统称为马尔加什人。首都塔那那利佛周围的高原上生活着150多万梅里纳人(Merina)。十九世纪他们曾起过重要的政治作用。梅里纳人是分数次定居在该岛的,他们定居在马岛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城市内。梅里纳人分四个种姓:安德  相似文献   

19.
李良品 《民族学刊》2017,8(3):25-31,102-104
自2013年至今乃至一定时段内,土司研究取向呈现出一种新视野,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在土司机构与职衔研究方面,土司机构利益的谋取、土司机构的权力结构与运行机制、土司机构权力的法律监控,将成为新常态;第二,土司制度研究方面,土司制度的结构与功能、土司制度的终结、土司制度的专项制度研究,已成为新的取向;第三,土司区治理方面,其研究取向将在土司区的国家治理、土司区的地方治理、土司区的边疆治理等呈现新视野;第四,土司文化方面,其研究取向将在土司文化的理论、土司遗址、土司衙署(庄园或官寨)等方面呈现新视野.对土司研究取向视野作回眸和前瞻,以期深化土司相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北魏四夷馆论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魏迁都洛阳后,在洛水之南,铜驼街御道两旁设置了四夷馆及四夷里。其设置的具体时间,推断在宣武帝景明二年(501)。四夷馆及四夷里内主要居住有归魏的南朝人士、边夷侍子和朝贡使节、入朝的周边民族首领及大多以朝贡使节名义进入洛阳的商胡贩客。四夷馆及四夷里的设置体现了北魏民族政策的开放性,一方面为各民族间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因族别、国别之不同而分别设立馆、里的制度对后世的客馆制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