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黄山市社科联历时3年研究成果《中国徽州古街》一书由华艺出版社近日正式出版,全国新华书店发行。该书汇集市内外专家学者对多处古村古街历史文化研究专稿,近30万字,全彩印刷,定价59元。需者请与市社科联办公室胡灵同志联系,电话:0559—2355439  相似文献   

2.
2006年11月5日,由黄山市政府主办,黄山市社科联、黄山学院徽州文化研究所承办,老街一楼实业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州文化节“中国徽州古街文化论坛”,在屯溪老街隆重举办。来自省内外的徽州学专家学者,研究者约50多人参加了论坛。  相似文献   

3.
“中国徽州古街文化论坛”今天在此开幕了。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论坛承办单位——黄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黄山学院徽州文化研究所向叶先生、向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热忱盼望大家在这次的论坛上,就徽州的古街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利用等,发表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4.
歙县志书志     
歙县志书,是现今徽州学研究十分重要的历史资料,也是歙县宝贵的文化财富。歙县从明代万历三十七年(1609)修成的第一部志书《歙志》至公元2008年,共有县志10部,乡镇志1部,村志9部(最早的村志为乾隆年间的《橙阳散志》和《沙溪集略》),行业志13部,部门志31部,其他专志8部,年鉴2部。  相似文献   

5.
2004年5月18日,《徽州社会科学》第三期以显著版面推出由我市专家学者撰写的《歙县古城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可行性研究》一文。文章一经问世,立即在社会各界引起很大反响。市委书记王启敏专门作出批示,指出:歙县确实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不愧是历史文化名城。如果整体开发好。对歙县经济社会发展将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徽州古村落、古民居是最具影响力的历史遗存之一,是灿烂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认真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加大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利用力度,使徽州古村落、古民居这一文化历史遗存得以有效传承、永续利用,根据《黄山市“百村干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7.
《徽州社会科学》2008,(9):58-58
歙县提出“一城九品四区”思路策应“文化产业精品工程”“一城”:整合徽文化各种资源,形成以徽州古城为中心,辐射到相关特色乡镇的文化旅游板块。“九品”:围绕“一城”,塑造九大系列徽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古城风貌文化,整治中和街、打箍井街、瓮城段等古城重点历史文化遗产,修复紫阳书院,恢复古太平桥风貌,凸显古城特色;徽州府衙文化,  相似文献   

8.
去年,市委、市政府在深人调研、反复筛选、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此项决策的实施,对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和“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文化繁荣先行区”具有非同凡响的意义,是名副其实的传世工程、民心工程和战略工程。  相似文献   

9.
5月19日-23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河南郑州召开了国家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县工作培训研讨会。安徽省歙县、河南省禹州市、贵州省三部水族自治县作为全国第一批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县(市、区),在大会上作了经验交流。  相似文献   

10.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霞坑镇的里方村是一个有600多年历史的闻名遐迩的徽州文化古村落。村名“里方”,本身就是一段生动的徽州文化。据村中故老传说:明代洪武末年,徽州钱姓三兄弟始迁此地,依风水先生言说,该地四面山峦围护,伏源河绕村而过,地形似圆形铜钱,村中应留方形空地,族众只能在方形空地周围建民居栖息,形成铜钱形村落构形,主钱氏家族兴旺发达。钱氏族人遵此风水理念,经数百年努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丰富的地域特色文化是一种珍贵而又脆弱的资源,在外来文化的冲击和自身发展过程中,如何保护和开发利用它,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上正在探讨的热点。徽州古民居作为一种独具风格的地域文化,在发展旅游过程中其保护和开发具有普遍意义。本文就从古民居旅游资源角度出发,在分析其保护和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动态保护和深度开发两个思路,以期为我国各类似地域特色文化在旅游发展道路中“有所作为,有所不为”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现在大家都知道古村落保护的重要性,因为它是徽州文化的物化见证,并有着实用性、环境性和文化性等特性。保护古村落,人人有责。但古村落究竟应当如何妥善保护、有哪些原则和技术要求?且听徽学专家陈安生先生为您细细道来。  相似文献   

13.
以清朝康熙、雍正年间的清官和治河名臣张鹏翮为例,探讨历史文化名人遗迹的保护与开发对策。张鹏翮留存在川渝地区的历史文化遗迹主要有位于蓬溪县两河口的张鹏翮出生地和张氏祠堂,位于遂宁市船山区小东街的张鹏翮府第御书楼,位于重庆市潼南县庆元山的张鹏翮墓地和张公祠等。保护与开发张鹏翮在川渝地区遗迹要坚持整体开发、协调开发与保护性开发的理念;坚持整体开发与突出亮点相结合、协调开发与资源重组相结合、保护遗迹与旅游开发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岷江上游是中华文明的发源泉地之一,也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多种文化在此汇集交融,沿岷江上游干流形成了多个历史城市。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发展现代经济浪潮的冲击下,这些历史文化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近年来虽然有关方面采取了若干措施,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因而,在推行新型城镇化的当代,如何科学地加强对岷江上游历史城市的保护,同时将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白马文化是白马人的人化.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颇具魅力,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文章认为,有效保护白马文化,是白马文化的当务之急;合理开发白马文化,是白马文化的关键问题;永续利用白马文化,是白马文化的不变主题.作者还就利用白马文化发展旅游产业建议:摆正白马文化保护与白马旅游发展的关系;树立白马旅游的鲜明形象;解决旅游第一要素"行"的问题;解决旅游核心要素"游"的问题;在总体规划下,提高旅游者的参与性;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把利用白马文化发展旅游产业作为大项目抓,采取多种渠道,切实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6.
徽剧,作为徽州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黄山市重要的旅游资源,在建设我省、我市“文化大省”、“文化大市”的战略中,均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现实的、长远的意义。前不久我写了篇《抢救徽剧、刻不容缓》的短文,感到言犹未尽,现再谈谈我的一些想法与意见。  相似文献   

17.
旅游发展中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发展,造成了对民族文化的冲击,因而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为人们所关注.文化是共享的理想、价值和行为准则,文化的变迁是正常现象.民族旅游强调民族文化,是一种文化旅游,旅游对文化的影响取决于旅游的形式.旅游发展中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首先应确定由谁来保护与开发,只有文化的持有者才能真正决定自身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18.
王磊 《理论界》2020,(11):1-6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村落文化传统因而面临着不断消亡的严峻挑战。作为挽救村落文化遗产,避免其自生自灭的有效方式,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村落旅游开发在我国蓬勃发展。本研究以我国清朝发祥地——新宾满族自治县为例,探讨了旅游开发给民族村落文化传统保护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旅游开发背景下做好民族村落文化传统保护与继承的对策和建议。研究认为,旅游开发是民族村落一条特殊的现代化路径,要实现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传统保护的互惠共赢,就需要寻求一种科学的民族村落旅游开发模式。而这需要明晰文化产权,完善文化保护性政策法规,加强执法监督,运用"分离法"杜绝旅游开发中传统文化过度商品化,同时加强对文化传统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进步,代表中国封建社会高级阶段的徽州文化,在这几十年里,已经大部份和将要全部消失,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历史的必然。但代表徽州文化的遗迹是应该保护的,如现存的几千座古祠堂就应该一个不漏的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从国家文化部在全国范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始,标志着这项工作,已经纳入党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黄山市作为一座新兴的国际旅游城市,不仅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也有着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黄山市依托文化资源,加快建设现代经济强市和旅游大市、文化大市、生态大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