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有一家寺院,住着一群和尚。他们每天砍柴、挑水、种田,过着清贫的日子。一天,一个外乡人来到寺院,要求剃度为僧。根据寺规,寺院应该收留这个一心向佛的人。他是一个结巴,说话十分费力,方丈就不想度他为僧。这个人意志十分  相似文献   

2.
不是人人都能活得低调,低调的基础是随时都可以高调。我们是一群羊,生活在羊圈里。羊圈外,生活着许多野狼。一天,三只野狼跳进羊圈,叼走了三只小羊。一只羊愤怒地破口大骂,说了一句脏话。愤怒地骂是它唯一可以表示反抗野狼的方式。话一出口,它就发现不对劲了。有更多的羊在睡觉。它们睁开眼睛,看见那只羊破口大骂的样子,纷纷交头接耳:"这只羊是谁啊?怎么那么没有素质?"于是,大家纷纷指责这只羊:"你真  相似文献   

3.
种一朵心花     
有一位虔诚的女性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她正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非常欣喜地向她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以香花供佛,依经典的记载,常以香花供佛的人,来世将得庄严相貌的福报。”  相似文献   

4.
和尚不抓贼     
萨苏 《社区》2010,(17):33-33
前几天,陪一位朋友在日本大阪旅游,不知不觉走进一座寺庙。日本的寺院,多半就在车水马龙之中闹中取静。最主要的功能则是墓地所在——日本人死后.无论原来是哪个宗教,都要取个法号,把葬身之地放在佛寺里面。  相似文献   

5.
论当前藏族寺院经济及其导向问题开哇藏族地区的寺院经济在其性质上可以分为传统寺院经济即建立在封建经济基础上的寺院经济和建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的新型寺院经济。本文所指的寺院经济是指后一种经济而言。这种寺院经济虽然和传统寺院经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  相似文献   

6.
佛教自从东汉传入中国后,在对传统文化的退让与融合中逐渐深入人心。唐代又是一个思想较为开放的朝代,对外来文化大多兼容并包。其中佛教在大多数的时间里得到统治者的支持,因此得以迅速发展,特别是在义学方面,达到了它的历史顶峰,并渗透到文学艺术等多个层面。兹从唐诗题材略述之。一、唐代诗人与寺庙的因缘唐代寺院不单纯是僧人修习或宣扬佛教的场所,它们还经常是文人士子习业和寄居的地方。唐代诗人士子大多与寺院有着密切的关系,表现在寺院往往成为文人入仕的前阶。唐代诗人与寺院的因缘不仅与当时特殊的政治、教育制度有关,而且与寺院的优厚条件有关。唐初官学十分兴盛,士子大多就学于公办学校,私家教授并不多见,更无隐遁山林寺院的必要。直到武后时期,官学日渐衰微,文人学习于寺院的风气才日渐盛行。如《旧唐书.儒学传序》云:“则天称制,以权道临天下,不吝官爵,取悦当时……博士助教唯有学官之名,多非儒雅之实……二十年间,学校顿时隳废矣。”唐代经学的衰微与科举制度的盛行,使贫民士子得以进用。唐代科举不仅盛行,而且有着较为客观的标准,平民士子有平等的权利自由参加考试。应试者一旦登第,就有进用的机会,有的数年之后,位至相位。这些对平民士子都有着极大的诱惑力...  相似文献   

7.
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牵动着无数孩子、甚至是成年人的心。其中有喜欢思考的小朋友问:为什么都演了几百集了,灰太狼还是没有吃到一只羊呢?那么,一只羊都没有吃到  相似文献   

8.
钩沉历史文献及石刻文字发现,契丹辽地寺院有程度不同的“官化”现象。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反映在寺院建设上的“官化”因素,诸如存在由契丹皇帝皇后所建、有某种“官化”成分之寺院;或是存在由契丹皇帝赐额并敕修的“官化”特色明显之寺院。二是寺院功能中融入某种特殊的“官化”成分,譬如,因行香饭僧,寺院成为国喜国忌佛教法事活动之场所;因镌石刻经,寺院成为官藏佛教石经制作瘗埋之场所;因僧官挂锡,寺院成为地方佛教管理机构之所在;以及因“奉安”御容、勒石纪功、皇帝驻跸、官客食宿、外使观游、赈灾施钱、囚禁罪臣,等等,佛教寺院成为诸种涉“官事”活动之场所。契丹辽地寺院“官化”现象的出现,是契丹皇帝信佛、崇佛甚至佞佛的一种结果。但契丹辽地寺院的“官化”只涉及部分寺院,所以,寺院的“官化”现象并没有对整体的寺院宗教功能造成太大影响,多数寺院的宗教自主性和发展的独立性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9.
小和尚在寺院担任撞钟之职。按照规定,他每天必须在早上和黄昏各撞一次钟。开始时,小和尚撞钟比较认真。日久天长,小和尚觉得撞钟的工作太单调,很无聊。于是他就"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了。一天,寺院的住持宣布,要将小和尚调到后院劈柴挑水,不用他再撞钟了。小  相似文献   

10.
太阳已经下了山,月亮还没有出来。寂静的九虎寺禅院里,外出的师傅还没有回来。为了布置寺院,两位小和尚正在寺院前的围墙上专心致志地作画。  相似文献   

11.
明代西宁卫所属藏传佛教寺院甚多.蒲文成先生主编的《甘青藏传佛教寺院》一书对此已有详细的记载,其中尤以对清代创建寺院的记载最多,也有相当数量的明代或明代以前创建寺院的记载.但是,该书主要依据的是清代以来的《安多政教史》、《西宁卫新志》、《青海记》以及寺院保存的部分寺志和当地的口述历史,而不是明代史籍,这对于确定上述寺院是否为明代所建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主要依据《明实录》等史籍中有关西宁卫所属藏传佛教寺院的记载,对明代西宁地区藏传佛教寺院略加考补.  相似文献   

12.
在封建农奴制经济之上生存着强大的寺院集团。自公元767年建成藏区第一座寺院桑耶寺,有了第一批僧人“七试人”以来,僧人参政,主持、号令一方,寺院操纵藏区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已成为藏族社会的突出特点。准确认识藏区寺院的社会功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寺院进行有效的改造,才能使其适应藏区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唐代文人多有寄居佛教寺院的经历,这已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社会习尚。文人或短期寄宿、以寺院为逆旅,或长期寄居、以寺院为习业之所,这一社会现象十分引人瞩目,已有学者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但仍可进一步补充。本文认为:寺院在佛教福田观念影响下衍生出的、具有公益性质的停客职能,是文人寄居寺院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唐代寺院的停客功能自唐初到唐末不断强化,可容留文人短期寄宿或长期栖居,并出现寺读这一功能上的变型。文人寄居现象也随之由少到多、终至成为普遍习尚。另外,受唐代寺院经济嬗变的影响,这一停客功能的公益性渐趋消泯,文人寄居出现了从免费到税居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悬崖之下     
有位高僧,是一座大寺庙的方丈,因年事已高,心中思考着寻找接替之人。一日,他将两个得意弟子用绳索吊放于寺院后的悬崖之下,对他俩说:你俩谁能只凭自己的力量,从悬崖下攀爬上来,谁将是我的接替之人。这两个弟子,一个  相似文献   

15.
暑假游乐宫     
某地有一茶山,山间有一寺院,苏东坡时常进寺吟诗作赋,那里的老和尚待他非常热情。一日,苏东坡遣一仆人到寺院去要东西,并让他头戴草帽,脚穿木屐。仆人问他要去什么东西,苏东坡笑道:“只管前去,老僧见你自会知苏东坡要什么晓。”仆人来到寺院,老和尚问他有何贵干,仆人说来要东西  相似文献   

16.
修剪欲望     
曼谷的西郊有一座寺院,因为地处偏远,香火一直非常冷清。 原来的住持圆寂后,索提那克法师来到寺院做新住持。初来乍到,他绕着寺院四周巡视,发现寺院周围的山坡上到处长着灌木。那些灌木呈原生态生长,树形恣肆而张扬,看上去随心所欲,杂乱无章。索提那克找来一把园林修剪用的剪子,不时去修剪一棵灌木。半年过去了,那棵灌木被修剪成一个半球形状。  相似文献   

17.
《老友》2002,(11)
游览佛教寺院,常可以看到一尊袒胸露腹、笑容呵掬的佛像——弥勒佛坐像。弥勒佛俗称大肚罗汉,据民间传说,弥勒佛是根据五代梁朝一位名叫契比的僧人形象而塑造的,相传他极为珍惜粮食,每见五谷掉地便随手拣入随身携带的布袋,用以施舍穷人,故名布袋和尚。由于弥勒佛笑口常开,既慈祥,又有趣,吸引着千千万万的香客和游人,深得民间喜爱。历代文人雅士纷纷泼墨挥毫,撰写出一副副意味隽永,各有妙趣的楹联装点在各地的古刹寺院之中。  相似文献   

18.
过家家     
刘庆邦 《可乐》2011,(6):34-35
二姐一心为弟弟着想,每次带冬生放羊,都为他娶新媳妇儿。跟二姐一块儿放羊的有四五个小女孩,有的放一只羊,有的放两只羊。羊和人加起来,是一支不小的队伍。二姐是这支队伍的头儿,谁都得听她指挥。羊在吃草,二姐她们也低着头在草丛里找吃的。有一种花的花苞,看上去像个小绿球,  相似文献   

19.
藏族地区有数不尽的寺院,每座寺院的命名、建筑、风格以及藏族各阶层对寺院的特殊感情和赞美,都可以从藏族文学作品中得到印证和说明。  相似文献   

20.
藏族寺院经济运行的历史与现状拉卜楞寺院经济调查张庆有藏族寺院经济是青藏高原社会经济之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学者对这一课题之研究与探讨,已有不少佳作面世。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藏族的寺院经济如何运行,活佛、喇嘛僧侣们的生计问题如何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