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高考示例】在课堂上,老师拿了一个玻璃杯,里面放了一个大石头,差不多和杯子一样大,老师问大家:杯子满了吗?一个学生回答:没满,还可以放沙子。待学生放完沙子,老师又问:满了吗?  相似文献   

2.
一位美术老师让他的学生画一幅画。他们可以画任何他们想画的。不久,一个小男孩就交了他的图画。老师看了看,但是纸上什么都没有。“你画了什么?”老师问。“奶牛在吃草。”小男孩回答。“但是草在哪里呢?”老师又问。“奶牛把它吃光了。”小男孩答道。“奶牛在哪里?”“当它吃  相似文献   

3.
蓝色的妈妈     
星期天,我在家里画画。画什么呢?我想起老师说过凡是美丽的都可以画,我就开始画漂亮的妈妈了。画完后把妈妈的全身都涂上了蓝色,妈妈看上去又年轻又精神。[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正米吉是一只纯种的美国斗牛犬,长年被它的主人用铁链锁在院子里,看家护院是米吉唯一的工作。有可口的食物、柔软的草坪、暖暖的阳光,整天趴在地上眯着眼睛,偶尔也会站起来转上两圈的米吉似乎很享受这种平静安稳的生活,但是两年前偶然发生的一件事,却彻底改变了米吉的命运。两个正在附近玩耍的小男孩,无意间发现了被铁链锁着的米吉,顽皮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画家,爱画山水画。朋友请他画一幅青松图,他画了一棵挺拔的青松,色彩鲜明,主题突出。后来他想:松树和柏树是同科植物,如果画上柏树就更好了。于是又画上柏树。又一想:再画上竹和梅,不就成了“岁寒三友”吗?于是又挥笔画上了竹和梅!画着画着,他又想:有松需有山,有山必有石……  相似文献   

6.
人之常情     
[2008天津高考作文题] 课堂上,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随后,他拿出一个装满石块的玻璃广口瓶,放在讲台上,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回答:“满了!”“真的?”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我在批阅学生的周记中看到一位同学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当我看到卷子或者作业本上那‘×’号,尤其是被老师放大了的又红又粗的‘×’号时,我的头上好像被浇了一桶冷水。它似乎不是一个‘×’号,而是老师眼中发出的两道寒光,深深地穿入了我的内心。我感到它不像是画在我的作业本上,  相似文献   

8.
郭长祥 《北京纪事》2016,(2):104-105
罗振宁圆脸,高鼻梁,大眼睛,说话缓慢,性格内向,今年37岁,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70后.她从小喜欢画画,上小学时老师就爱看她画的画,说她有画画的天分,为此给她改名叫振宁,寓意是振住宁静,长大后她又喜欢上画油画.2002年生长在北国黑龙江哈尔滨的女孩来到了北京,又在京城继续走她画油画的艺术道路.  相似文献   

9.
画嘴巴     
那天,老师和我们玩了个有趣的游戏————画嘴巴。丁老师拿起笔,在白板上画了个圆圆的脑袋,瞧,脸上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仿佛两颗珍珠,一只不大不小的鼻子像个红草莓,小脑袋旁还有一对大耳朵,最后,老师又在脑袋上画了三根头发,嘿,一个生动可爱的三毛展现在大家面前。奇怪了,怎么没嘴巴,噢,原来今天要玩画嘴巴游戏,大家恍然大悟。“谁先上来试试?”老师笑着说。经过一番互相谦让,最后,我们决定让郑小冬同学先玩。于是,老师用一块红布蒙住了他的眼睛,让他在原地转了三圈,他的方向感还真不错,直直地走向白板,毫不犹豫地画下嘴巴,顿时,同学们哄…  相似文献   

10.
小笑话     
美术课 一位刚毕业执教的小学美术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苹果问学生:“这是什么呀?”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这是屁股。” 女教师哭着去找校长,校长听后到教室训斥学生说:“你们越来越不像话了,为什么又把老师气哭了?”回头一看黑板,更恼了:“啊!你们还在黑板上画了个屁股!”  相似文献   

11.
人生的布局     
苏苓 《山西老年》2012,(8):50-50
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之处在于:西洋画,满;中国画,空。一张画纸,画得满满当当不留一点空白,是西洋油彩画;一张画纸,寥寥数笔丹青于白宣之上,是中国画。  相似文献   

12.
走进64岁的张伯伶老人的家,笔者顿时披满屋子的“油画”吸引住了。她说,那不是油画,而是她自己发明创造的“绒絮画”。张伯伶介绍说,她发明绒絮画纯属偶然。2001年,她经别人介绍到北京大学老干部活动站学习手绘。有一天,老师布置了一份贴画作业,张伯  相似文献   

13.
把风画下来     
今天,我们学了《画励这篇课文。学完以后,叶老师问我们:“怎么才能把风画下来?”我想如果我来画风,我会这样画:我会在洁白的纸上画一座带阳台的楼房,楼房旁有一块长满小草的草坪,草坪上还种有一棵小柳树和一棵茂密的大树。  相似文献   

14.
看谁画得妙     
《新少年》2014,(1):78-79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玩儿一个“形状游戏”。游戏的内容是这样的,先由美术老师画出一个形状,小朋友们在这个形状上画出自己的创意,使它变一种东西。  相似文献   

15.
上个假期,北京市第166中学的初二学生许明阳就制定了一个详尽的作息计划。仅短短一个上午,就规定自己花一个小时跑步;做各科假期作业;画一幅漫画素描;背一篇英语短文。然而,假期结束时连老师布置的作业都差点没完成。许明阳觉得自己总是静不下心,明明在做作业,心里却想着漫画人物,于是开始画小人,画着画着突然想起到了动画片时间,又看上半天电视。如此反复,每天时间过得飞快,而自己却什么也没做成。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郑板桥的题画诗数量、质量两者俱佳,特点鲜明。共性为:切画、切时、切地、切人;泻照传神,兼备交融。个性为;突出自己强项(兰竹),不断深化;对题画诗作了多方面开拓、出新,内容、体载、字体、位置,各尽其妙,突破前人。既锋芒毕露,又谐趣满纸。  相似文献   

17.
借口     
《借口》是余志云同志创作的一则故事型漫画,它由四幅图组成:图1上有四个人物,活动在同一间教室里。正中间的是一位正在上课的老师,老师的右边是一名学生,刚刚跑进教室,脸上还淌着汗,背上背着书包,从嘴里喊出两个字“报告!”图案左下角有两名学生,目光都落到这个迟到的学生身上。下面的三幅图都只画了老师和这位迟到的学生。图2中画着老师生气地责问:“怎么搞的,天天迟到,怎么解释?”  相似文献   

18.
2002年11月在江苏无锡锡山举办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观摩暨学术报告会上,特级教师于永正上了《描写人物外貌》的两节作文课。在上课的过程中,于老师安排了二十分钟让学生画画,画现实中的人物——于老师、同学;画想像中的人物——孙悟空、猪八戒、猪九妹。对此,一些教师、专家持有异议。他们认为,画画的时间过长,淡化了作文课的课程特征。因为,这毕竟不是美术课。  相似文献   

19.
唉,今天我又挨老师的严厉批评,都是“马虎”惹的祸。因为我做事向来马虎,写字经常多笔少画。因为马虎,我常常“遭殃”。这回也是,受到老师批评。但我还有点不服气,觉得马虎一点也没什么关系。有必要在五十几个同学面前如此严声批评,让我颜面丢尽,我无精打采地躺在了床上,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相似文献   

20.
1939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一所小学教室里,老师正在讲台上声情并茂地讲课。同学们大都听得津津有味,可是有一个瘦小的男生却埋着头聚精会神地在课本上画着什么,老师说的话他一个字也没听进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