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子哲思基于寓言思维,其所论晦涩沉奥,歧义甚多,唯有因循庄子自设的理路,方可有效把握其中要旨。庄子自设的理路,旨在上达精神自由和独立人格之道,这一点可从两则寓言的意蕴中见出:其一是鲲鹏南飞,意在彰显因任自然、适性自得、独立无待的逍遥之游,此过程涉及形体转化、动态转化与精神转化三个阶段;其二是庄周梦蝶,意在表现物化会通、道统万殊、自我解放的齐一之境,此体验涉及生物层面、审美层面与精神层面三个性相。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庄子寓言的探讨,意在表明他在寓言创作方面的成就。庄子以幻想的形式创作寓言,用升天入地的奇妙想象代替了对现实社会的如实描写,大胆地把笔伸向鬼神的世界,创造出众多的千奇百怪的艺术形象,大大拓展了寓言的表现力,使庄子寓言呈现出一幅前所未有的崭新境界,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3.
朱思信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1)
庄子是我国战国时代的大哲学家、大文学家。历来谈起先秦哲学,就以老、庄并论,谈起先秦文学,则以《庄》、《骚》并称。自魏晋以后,庄子的哲学思想和文学成就一直发挥着重大的影响。在哲学上,其影响基本上是消极的,在文学上,其影响则基本上是积极的。《庄子》一书包含着大量的寓言,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些寓言是作为优秀文学作品的《庄子》之精华所在。本文即试从文学的角度,对《庄子》中的寓言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庄子生活的时代既是一个急剧变化、充满希望的时代,又是一个混乱不堪、邪恶充斥的时代。君主们为了争夺权力和财富嗜杀成性,乱离的现实世界成了一个无底的陷阱:百姓有“斧钺之诛”,“冻馁之患”(《庄子·至乐》),而“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权势者视利禄为命根,庄子则弃之如“腐鼠”,他虽“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却一身傲骨。他看透了世间的卑污诈伪,痛感于人生的重压束缚,一心追求心灵 相似文献
5.
陶白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1)
庄子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而且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的思想丰富、渊博,而且有独见。他的文章有个性,有独特的文风。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庄子的寓言。“寓言”这个词汇始见于《庄子》,可以说,庄子是我国寓言的先驱。所以《庄子》能深深地吸引着历代的读者,其中包括学者、诗人以至政治家。即此而论,《庄子》也就永远埋葬不掉了。 相似文献
6.
陆钦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1)
庄子不仅是赫赫有名的思想家,也是才华出众的文学家。他的著作,其想象之丰富,气魄之挚伟,文笔之犀利,语言之多彩,在先秦罕有匹敌。他的逻辑思维发达,形象思维也同样发达。鲁迅称庄子“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 相似文献
7.
郑世明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
试论庄子的寓言世界郑世明庄子是先秦诸子中第一个自觉地、大力地创作寓言的作家。是庄子第一个明确地提出了“寓言”的概念。《寓言》篇中说: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危言日出,和以天倪。寓言十九,藉外论之。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罪也,人之罪... 相似文献
8.
LIU Yu-li YANG Qi-lu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3):48-51
围绕同一寓意而组织起来的若干篇寓言,即同心圆寓言。在对同心圆寓言作了界定的同时,对《庄子》同心圆寓言也进行了分析,认为《庄子》同心圆寓言可分为平列式、嵌入式和公转式三种类型。《庄子》同心圆寓言,既可以形象地表达思想,也能鞭辟入里地进行论辩,还有利于保存寓言珍品。 相似文献
9.
庄子对寓言艺术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
起自民间的寓言,在春秋末期大量涌入了文人领域。而后,文人在借鉴、改造民间寓言的同时,自己也进行了大量创作,形成了战国时期寓言艺术的一个高峰。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庄子》寓言的出现,才引起了寓言艺术的飞跃。如果我们将其置于先秦寓言发生、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予以考察,就可以清楚地发现庄子对寓言艺术的贡献了。 相似文献
10.
围绕同一寓意而组织起来的若干篇寓言,即同心圆寓言.在对同心圆寓言作了界定的同时,对<庄子>同心圆寓言也进行了分析,认为<庄子>同心圆寓言可分为平列式、嵌入式和公转式三种类型.<庄子>同心圆寓言,既可以形象地表达思想,也能鞭辟入里地进行论辩,还有利于保存寓言珍品. 相似文献
11.
李永平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庄子》一书的寓言形式暗含了它对知性思维的否定,从而开启了中国美学的主体特征。庄子美学启迪感性并赋予哲学以生命价值,同时《庄子》哲学的诗性语言,从内容到形式完成其思想建构。 相似文献
12.
王守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2)
《庄子》寓言中有很多情趣生动,富于形象的艺术佳品,历来为人所乐道。然而,若究其原意,这些兴味盎然的寓言故事,却是为阐发哲理精心编排的。由于年代久长,蕴藏在故事中的哲理反倒淹没了。笔者欲还其本来面目,从哲理上探寻其隽永深长的趣味。 相似文献
13.
14.
尚建飞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7(3):64-67
为了澄清《庄子》一书的学派属性和深入理解庄子哲学的独特精神气质,采用了文献解析和价值观比较的方法,通过重新诠释《庄子》一书中的孔子形象,使其向往心灵转化来教化世俗社会的价值理想得以展现。研究认为:《庄子》想凭借寓言来说明沉溺于世俗功利控制之中的人,由于遗忘性与天道,只有通过视域转换,人才能领会性与天道及其对社会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庄子》寓言颇具戏剧性,其戏剧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寓言的代言性质与戏剧代言体如出一辙;二是寓言中有激烈的戏剧冲突和层层推进的戏剧情节;三是多样的戏剧形式和风格. 相似文献
17.
寓言这一文学样式也和诗歌、小说等文体一样,最早产生于民间。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的大变革,王道既微,诸侯争雄,游士驰说,取合时君。诸子在宣传自己学说、游说诸侯过程中,为增强论辩效果,便在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基础之上,注意 相似文献
18.
陈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9(1)
鲲鹏寓言在<庄子·逍遥游>中以重言方式连续出现三次.作为一个完整的思想文本,<逍遥游>所思考的逍遥,不仅是个人一己的逍遥,而且包含万物一体视域中的具有政治-社会向度的逍遥.鲲鹏寓言的第一次出现带给<逍遥游>的,首先是审视人间世逍遥问题的浩瀚而变化的远景视界.第二次出现则表明有待与无待的辩证关联,无待只是有待状况下的,有待既是阻碍逍遥的障碍,但同时也是实现逍遥的条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一种转化.第三次出现则引向小大之辨,一方面是发生在不同事物彼此之间的小大之辨,在这里,大知与大年之间具有某种对应关系;另一方面则是发生在事物内部的小大之辨,大知与大年不再有必然的对应关联,得其正性正命为大,为风(情势)所驱使,远性为小.通过鲲鹏与其他事物的比较,<逍遥游>已经将逍遥的问题带向了正性命的语境中. 相似文献
19.
从修辞学的角度看,寓言乃是比喻,有其本体和喻体,《庄子》寓言自不能外。《庄子》寓言的本体就是他的人性之道、养生之道和治国之道;《庄子》寓言的喻体可分为神话题材、社会题材和自然界题材三类;其寓言的本、喻体之间的逻辑联系方式乃是“一本多寓式”,其优越性则在于寓言主旨可以得到多角度多侧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龚维英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1)
《庄子·列御寇》内有一则著名的寓言,录如下: “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殚)千斤之家。三年枝成,而无所用其巧。”自唐代成玄英《疏》谓其寓意为“虽大无益”以来,几无异议。然而,如仔细考察,这则寓言似有其更深的内涵。《列御寇》隶《庄子》杂篇,当作周手笔,但必然代表着庄子学派的观点。“屠龙”的寓言前,有一段庄子后学祖述庄子的话: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