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这么短的时间内又回到农大.今天我给大家讲的"市场、社会与政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题目,至少我个人认为非常重要.讲这个题目有三个背景要给大家交代一下. 第一个原因是我的老朋友哈佛大学的顶级教授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Sandel)——西方社群主义的领袖之一——最近写了一本新书.他去年写了一本书叫Justice(《公正》),相信很多同学都知道.今年七月刚出的这本书叫What Money can't Buy(《金钱不能买什么》),副标题是"金钱与公正的正面交锋".我觉得它是一本特别值得国人关注的书,当然西方学界也应该关注.  相似文献   

2.
搬家的忧伤     
夕阳西照的时候,我把最后几本书用纸箱封好,贴上胶带。黄昏暗淡的光线,折射进窗口,漫无目的地爬过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包裹。那是我花一个下午收拾好的家当。看着那些忽高忽低,在光线里慵  相似文献   

3.
在书店看到一本书,不是书的内容吸引了我,而是那本书的印刷装帧非常抢眼,纸质之好,让人赞叹,但是这本书的内容是讲命相的。我真为这些纸可惜。纸的发明是人类的幸事,然而纸被写满瞒和骗,被用作篡夺或镇压的文告,被用作传播荒淫和无耻……这些,大约是发明者自豪不起来的。而关于指南针与火药那让中国发明者齿寒的用途,前人屡论,已经不算新鲜了。 那时候没有电脑。电脑的发明与普及都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20世纪后期,它的命运应当是很好的了,希特勒与东条英机这些战争恶魔未及使用到它。但它似乎也难逃厄运。今年我到过几个城市,都看到街头有“电脑科学预测未  相似文献   

4.
换书     
星期四,由于九年级(初三)下午要举行第三次月考,《历史与社会》这门课安排在星期四下午考,所以这天上午九(12)班第四节的《历史与社会》课我让学生复习,准备下午考试。学生们复习时,我在班级里巡视,并随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离下课还有十五分钟左右,坐在第二组最后一排的那个最让我头疼的学生站起来,手里拿一本书,气势汹汹地冲到他前排的两个同学跟前,吼道:“你们把我那本新书拿走了,给我拿回来!”那两个同学说:“我们没有拿。”但他肯定地说:“就是你们当中的一个人拿的。”他的情绪很激动,坚决要他们把书拿出来。我见状赶忙过去想把他拉回座位,但他坚决不肯。全班学生都注视着他,也在考验我怎样“镇压”他。[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爸爸的书可多了,书桌上、书柜里、床头边到处都是。吃饭时,他手中捧一本书,不然就吃得不香:睡觉前也得捧一本书,不然不能入睡:甚至连上厕所时也在捧着一本书…… 说到这儿,我想起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件趣事。 有一天,爸爸找不到刚刚还在看的一本书了,他急得团团转,忽然他大吼一声:“大臭儿子,看见我的书了吗?”我赶紧跑过去一看:爸爸像只无头苍蝇,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看见我来了,  相似文献   

6.
我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是《精神之谜》谈的是全息现象,局部大于整体,这本书对我的教学很有影响。花功夫读的一本书是《奇妙的心理效应》,当时还是在师大图书馆看的,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把这本书几乎手抄了下来。最近才看《平凡的世界》流了好多次泪,最后不敢看下去,所以还留了点悬念。我最早看的两本书是《敌后小英雄》和《格林童话》,当时还小,看后幻想好多,让自己整个儿生活在童话里,常傻傻地自言自语。能让人有眩晕感的书籍,它的感染力一定无以伦比,有机会一定找《世界文学》来瞧一瞧,但愿我也能被眩晕。让我想起一本令我动邪念的书,叫《现代…  相似文献   

7.
书的自述     
哎!大家好!我是一本书,大家都离不开我,可大家为什么不爱护我?上完体育课,大家热得冒汗,有人就把我使劲地摇,让我当你的扇子。哎,主人!我可不是扇子,我是一本书呀!下雨天,大家没雨伞,无法回家,就把我顶在头上,让我当你们的雨伞,害得我现在还在发抖。哎,主人!我可不是雨伞,我是一本书呀!休息天,大家去河边钓鱼,嫌地上太脏,就把我放在地上,一屁股坐到我的身上。弄得我全身上下沾满了泥巴,像个小泥书。哎,主人!我可不是坐垫,我是一本书呀!大扫除时,教室里无畚斗。大家就把我的“皮”剥下来,当畚斗。痛得我“哇哇”直叫。可谁理我了呢?哎,主人!…  相似文献   

8.
开学了,同学们像一群快乐的小鸟,拥进校门,走入教室。下午大扫除之后,终于到了发新书的时间。我们是按照学号上讲台拿新书的。同学们拿着一本本新书都很高兴“,噢,为什么会有一本皱的数学书呢?”我惊讶地问自己。同学们看见皱书都不拿,而是从皱书下面抽一本好的数学书。终于轮到我拿了,我拿着一本本其他科目的书,马上要拿到数学书了“。这本书这么皱,我才不要呢!”我也想从皱书下面抽好的书,可老师却说不准抽了“。这可怎么办呢?我现在在最前面,抽的话一定会被老师和同学发现的。”我着急地问自己。就这样,同学们都不拿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  相似文献   

9.
正我在报社工作,多与书,与作家打交道,我试从一个读者的角度,谈谈对《福山村史话》这本书的印象。我们往往在面对一个陌生的地方时,才会生发出一定的历史幽情。在此之前,我对福山村是完全陌生的,但《福山村史话》,让我对这个地方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这本书在这时候就显示出了它的重要性。在拿到这本书时,我心里是有疑问的,一个村能有多大的历史和文化容量?值得用史话这样一个词来与它搭配?从一本书的传播角度来说,我不得  相似文献   

10.
读了一本书,这本书展现和探讨的命题/主题/问题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兴之所至,顺藤摸瓜,再去读相关的下一本、下下一本……这种阅读的趣味,实在魅力无穷。  相似文献   

11.
地钱     
外婆家的后院有一片荒地,地里长满了野草,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尤其多。一过冬,这些家伙便疯长起来。害得我不得不花上一整个下午的时间去清理。草类、蕨类用手拔拔就可以了,可是那些地钱,你不得不用小铲子一点一寸使劲地铲。平坦的水泥地上就这么点土,它也能蔓延起来,真是可恶!后来,偶然在一本书上看到:像地钱一类的苔藓植物对有害气体最敏感,因此人们常利用对它的观察来判定空气污染指数。由此看来,它又是那么的脆弱。从此,每次到外婆家我都要刻意去看望这些残余的小生命。那个夏季的雨后,我第一次被打动了。那小小的,圆圆的绿叶上像打了蜡似…  相似文献   

12.
买书     
我喜欢写作。1974年上中学后,便加入了学校的报道组,把学校的大型活动或好人好事写成新闻稿投到公社广播站。报道组长由一位老师担任。他也是个写作积极分子。他跟我说:“要想写好新闻,最好应有两本书,一本是《语文基础知识》,一本是《新闻写作知识》。”说着,他拿出了这两本书给我看。从此,要买到这两本书成了我的最大愿望。每天放学,我都要去一趟供销社的图书柜台,又托家住县城的老师  相似文献   

13.
周国平 《社区》2011,(32):7-7
书是人生益友,但也仅止于此.人生路还得自己走。也许有人对一本书或一位作家一见倾心,爱之弥笃。乃至白头偕老.我在读书上却没有如此坚贞专一的爱情。我不愿同我所喜爱的任何一本书或一位作家厮守太久,以免受染太深.丧失了自己对书对人的判断力。  相似文献   

14.
读大学二年级时,我也像许多家境贫寒的学子一样,谋了一份家教的活计,辅导一个叫乐乐的六岁小女孩学习英语。小女孩的父亲我没见过,据说在国外留学。小女孩的母亲是大学讲师。约定每周的星期五、星期六和星期日下午三点至五点我为乐乐辅导两个小时,每小时四元钱,时间为一年。一个周六的下午,我午觉睡过了头,四点多钟才匆匆赶到女讲师家。到她家我才发现只有乐乐一个人在。我问乐乐:“下午只有你一个在家吗?妈妈呢?”小女孩看到我来很高兴,甜甜地说:“老师下午好,我妈妈出去了,下午只我自己在家。”我们开始了学习。五点钟的时候女讲师回来了,…  相似文献   

15.
仲达明 《社区》2010,(32):12-12
四岁的时候。我还在幼儿园,父亲便决定带我看书。他从家里的老书橱里抽出两本书,一本是红封皮的泰戈尔的《飞鸟集》,一本是黑封皮的孔子的《论语》,然后放进他的公文包里.带到他任教的学校宿舍。两本书,一红一黑,构成了童年的我对文学世界的最初印象。  相似文献   

16.
琼瑶与我     
林青霞 《可乐》2011,(8):12-13
琼瑶姊和我的命运,都是因为同一本书而改变,这本书令我们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成了名。 17岁那年,高中毕业,我走出校门,脱下校服,烫了头发,走在台北西门町街头,被星探发现,介绍给电影公司,电影公司送给我一本小说——《窗外》。  相似文献   

17.
文生 《山西老年》2014,(9):26-26
前几日,在朋友的书房里看见一摞"小人书",一下子勾起了我久远的记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孩子对"小人书"有着特殊的感情,那时一分钱租上一本书,能美滋滋地看上大半天。最难忘的是下午放学后,和几个小伙伴围靠在大树下,津津有味地看"小人书"的情景。"小人书"里精彩的图画和扣人心弦的情节让当时的我们,时而雀跃,时而感伤,时而热烈讨论,时而争执不下。这样热烈的场面直到暮色苍茫,对面河岸上响起了妈妈们高亢的呼喊声时才会结束。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足球     
布莱克先生是一名教师。他住在学校。他家离学校的操场很近。孩子们经常在操场上踢足球。有时他们打碎布莱克先生家的窗玻璃。一天下午,布莱克太太在家。她在读一本书。很快她便合上眼睛睡着了。这时候,一个小男孩来敲门。布莱克太太打开门问道:你是不是又打碎了我的窗玻璃?”“哦,没有,”男孩回答,“这次您的窗户是开着的。我们的足球在您的房间里。请问我能取回它吗?”Our Football Mr Black is a teacher.He lives in the School.His house is near the school play ground.The children often play football on the playground.Some…  相似文献   

19.
李家伟 《社区》2010,(5):14-15
当爱人一再逼我读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时,我有些小小的不耐烦。一是在我孤陋寡闻的印象里,好像现在市面上没什么值得一看的关于教育孩子的书籍。二来是尹建莉的这本书的名字让我下意识地有些小小的抵触:这不是给家庭妇女看的吗?  相似文献   

20.
在相对集中的一段时间里,我碰巧先后读到了《十年风雨情》和《我的非正常生活》两本书,前一本书的作者是章含之,著名文人章士钊的女儿、前外交部长乔冠华的妻子;写后一本书的人叫洪晃,是章含之的女儿。两代人写的是两个世界、两类人生,用的是两种文笔,但读来都鲜活生动,情之所至,印象颇深。所以,当得知有一个论坛请洪晃作主讲人时,我毫不犹豫地赶了过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