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陷入了暂时的悖论之中,民族地区城市化建设必须把保护历史名城和历史文物放在重要位置,制定适合民族地区实际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必须明确民族地区城市化建设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范畴和原则、保护的主要对象、保护的方式方法,以及利用历史文化建筑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以干栏式民居、鼓楼、风雨桥等建筑为代表的物质性文化,以营造技术、装饰工艺、居住方式为载体的行为性文化和以建筑仪式、居住信仰、习俗及审美情趣等观念性文化构成的建筑文化体系,是壮侗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因地制宜、富于创造、不断积累而形成的,是壮侗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壮侗民族的智慧与创造精神,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学术价值。本文以多维的视野,对壮侗民族建筑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进行揭示。  相似文献   

3.
建筑是人们居住、工作的场所,也是一个城市,乃至于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载体,是最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事物。对建筑遗产的保护,能够保持传统的城市风貌,同时赋予新的城市功能,还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预防性保护理念在建筑遗产保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预防性保护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提出建筑遗产的主要类型,最后提出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的有效对策,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节庆活动丰富多彩,而如此众多的节庆活动就是一座座珍贵丰富的旅游资源宝藏。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中所形成的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众多传统节日和少数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情感传承的重要载体,是维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文化认同、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节庆专业委员会与安徽人民出版社合作,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联合出版的大型系列丛书《中国节庆文化丛书》,即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挖掘本土文化和独特文化,展示中华民族的节庆魅力,展现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打造节庆城市形象。丛书以对中国节庆文化感兴趣的中外读者为对象,以节庆活动为载体,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更了解中国。  相似文献   

5.
建筑是人们居住、工作的场所,也是一个城市,乃至于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载体,是最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事物.对建筑遗产的保护,能够保持传统的城市风貌,同时赋予新的城市功能,还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预防性保护理念在建筑遗产保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预防性保护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提出建筑遗产的主要类型,最后提出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的有效对策,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献典籍,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是在传承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的.离开传统、割断血脉,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 民族古籍是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在长期传承延续过程中,它们发挥了积极进取、经世致用的社会功能.民族古籍中一些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往往代表着一门学科、一个阶段,甚至一个时代,再现了一个民族的社会事实和历史走向.发掘整理民族古籍是我们共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物质文明和精神家园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继承祖国文化遗产,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贵州在中国历史发展的浪潮中,一直扮演一个偏远的边疆地域角色,受大山阻隔和交通条件的限制,贵州保持着独特的文化特色和特征。正是由于贵州的独特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贵州保持了最原生态的传统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黔文化现象。六盘水市地处贵州西部乌蒙山东麓的喀斯特台地上,由于多种历史因素综合影响,六盘水地域传统文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在全球化浪潮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大背景下,六盘水市的城镇化缺失应有的地域建筑传统文化元素,对于本地域传统建筑文化的存在不自信、失真认知甚至漠视。发掘传承本地域建筑文化,在新时期城镇化进程中重塑本民族文化自信心、归属感和自豪感,自觉应用和发扬本民族建筑文化,为缔造独特和唯一的城市文化品牌做好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8.
贵州在中国历史发展的浪潮中,一直扮演一个偏远的边疆地域角色,受大山阻隔和交通条件的限制,贵州保持着独特的文化特色和特征.正是由于贵州的独特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贵州保持了最原生态的传统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黔文化现象.六盘水市地处贵州西部乌蒙山东麓的喀斯特台地上,由于多种历史因素综合影响,六盘水地域传统文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在全球化浪潮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大背景下,六盘水市的城镇化缺失应有的地域建筑传统文化元素,对于本地域传统建筑文化的存在不自信、失真认知甚至漠视.发掘传承本地域建筑文化,在新时期城镇化进程中重塑本民族文化自信心、归属感和自豪感,自觉应用和发扬本民族建筑文化,为缔造独特和唯一的城市文化品牌做好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族图案的形成具有悠久的历史,每一种民族图案都蕴含着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体现着劳动人民的审美趣味,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艺术价值。民族图案通常会和一些艺术设计作品同时呈现,其立足于传统,体现着传统的美术精神和民间艺术。图案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情感,体现着我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在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中国传统的民族图案依然能够被创新和应用,并体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具有祭祀和纪念性质的传统建筑——宗祠,是中国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社会所特有的产物。宗祠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为载体的宗祠文化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广西玉林市容县杨梅镇红石村五卿潘公祠,始建于清朝乾隆五十六年(1791)至今已有220多年历史,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宗祠,其深厚的宗祠文化深深影响着潘氏宗族的族人。  相似文献   

11.
具有祭祀和纪念性质的传统建筑——宗祠,是中国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社会所特有的产物。宗祠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为载体的宗祠文化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广西玉林市容县杨梅镇红石村五卿潘公祠,始建于清朝乾隆五十六年(1791)至今已有220多年历史,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宗祠,其深厚的宗祠文化深深影响着潘氏宗族的族人。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蕴含着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工业化狂飚突进,城镇化稍嫌滞后,西部城镇化进程明显滞后。而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集萃之地,如何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条件下,加强西部城镇化建设与民族文化互动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文化与城市的关系及影响城市是文化的缩影,是文化集聚、传承和交流的载体。城市作为人类聚居地,反映人类智慧结晶的文化必然首先积集于城市。城市作为文化的聚焦点,以积聚、传承人类优秀文化为职责,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保留下来的文化建筑、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各民族的民居,以其匠心独运、意匠经营而成为建筑艺术的瑰宝,以其因地制宜、巧借风水而成为人民智慧的结晶,以其注重伦理、调和礼乐而成为民族文化的表现,以其递嬗迁变、盛衰兴败而成为社会历史的见证。它们背负历史的信息,挺立于原野之上,昂首苍穹,迎送多少寒暑,阅尽多少春秋,以满身沧桑进入我们的岁月,至今仍在庇护我们,使我们平凡的生活能够继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炊烟天天升起,鸡犬日日相闻。 民族建筑,也有人称之为风土建筑。它是原始建筑的继承和发展,人们可以从中看到纯粹的传统形态,在它的深处可以找到人类…  相似文献   

14.
《民族论坛》2008,(9):4-6
因工业文明和商业文明的迅猛发展,现代城市快速崛起并高速前进,成为人类聚集的主要空间形式和人类文明的主要载体。历史上,我国少数民族大多聚居于边远山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牧生活。但随着城市群落的逐步壮大拓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农村人口和外来人口迅速涌入城市,原先单一的城市民族和文化结构被逐步打破,逐渐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城市民族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5.
正苗族刺绣,即苗绣。苗族刺绣是苗族源远流长的艺术珍宝,是苗族服饰主要的装饰手段,是苗族女性文化的重要代表,也是我国古老民族手工艺术之一。苗族刺绣图案色彩鲜艳、构图明朗、朴实大方,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几乎每一个刺绣图案纹样都有一个来历或传说,深含着民族的文化,是民族情感的真挚表达,是苗族历史与生活的生动展示。  相似文献   

16.
建筑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具有鲜明的象征性和文化上的综合意义,在各民族的文明生活中建筑既是物质文明的发展标识,也是精神文明、特别是民族精神、民族传统文化的抽象体现。建筑虽然往往出于非常实用的目的,但做为一种造型艺术的形式,其自身已积淀着某一民族的审美理想及审美情趣;其次即便是考察建筑的实用性,也能让我们窥测到其文化上的特殊需要及特殊的意味。不过我们的考察主要还是着眼于建筑的外部造型及内部装饰,即强调它的外观及内部装饰所造成的视觉及心理效果,以及它们所具备的文化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化自信是凝聚民族精神、承继民族文脉的基石.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我们需要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尤其是培育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中国传统建筑是我国多元文化的具象组合形式,存世众多、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其知识层级、认知要求与大学生的基本素养相匹配.将文物保护、中国传统建筑宣介和大...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长期没有文字的民族中,口头文本充当着见证历史,记述文化的角色,在民族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裕固族民间故事给人们展示不同"文化板块"汇集的图志,复原和再现民族历史的"文化断层",提供多元文化交融互渗的整合过程.因此,口头文本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把握多民族关系和理解多元文化的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苗族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服饰成为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乃至情感的载体。从广西融水苗族服饰文化历史的发展与变迁入手,立足于服饰文化研究,从服饰体系中提取民族文化精髓进行设计和产品开发,让苗族服饰与现代设计元素进行结合,形成新的时代因子,推动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从而为融水苗族传统服饰文化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20.
我们中国很早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她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国内各民族间尽管有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存在着惨重的压迫、统治,甚至不止一次地出现过分裂、割据,但各民族结成统一国家的趋势终究不可逆转。这是什么缘故呢?是什么力量促成的呢?弄清这些问题,找出它们的答案,不仅对研究中国的历史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