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校内经营性实训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通过典型个案实践研究分析,在校内经营性实训条件下,工匠型旅游类人才培养路径设计归纳为“术”与“道”的双性统一。专业技能技术和职业品质精神的同步提升相结合,既能满足旅游类岗位专业技能需求,又能彰显现代工匠职业精神特质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
利益驱动对高等教育改革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志平 《探求》2000,(2):62-6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这一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已慢慢被突破。“利”的现代含义极深,它既包括了物质方面的,也包含了精神方面的,若用“利益”一同则基本可以涵盖。利益主体的行为目标及运行的动力就是来自对自身利益的追求。谈到“利益”,对组织而言,它是该系统运行必不可少的各种精神、物质的条件和环境总称,是组织存在的理由;对个人来说,是满足个体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事业上及生活上的各种需求,即一般意义上的“好处”。由此可见,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体,“小人”还是“君子”,都须臾离不开利益。从…  相似文献   

3.
陈伟 《探求》2003,(6):16-2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是我国政治参与的一般主因,但以此为动力,广州公民形成了颇有鲜明特色和创新内涵的“民生型参与”、“增量型参与”的实践模式,这是积极、理性、有序、有效、渐进的优选之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一个村庄中女性口述的集体化经历、感受和记忆为主要分析对象,讨论了女性记忆的内容和特点以及宏大的社会工程对女性生存状态与精神状态的重新建构。女性在承受生命中巨大苦难的同时所感觉到的精神快乐正是建立在既是认识又是“误识”基础上的“符号权力”治理功效的体现。她们的记忆和讲述为理解和洞悉农村日常生活中的国家治理模式和国家-社会关系开辟了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张秀华 《阅江学刊》2023,(3):5-15+172
既有对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的理解大多强调二者的区别,并执着于某个领域性或行业性的特殊考察,尚未在工匠学理路上关注它们之间的共通性和互动互释的内在关联。为此,有必要在总体性辩证法下将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的融合问题课题化,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语境分析,不仅在理论一般意义上逻辑地阐明何谓科学精神、工匠精神以及二者的融合,而且历史性地说明新时代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实践融合的必然性、紧迫性及其所具有的塑造物与塑造人、成物与成己的双重功能。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是提升劳动者科学素质和工程素质的关键,共同构成职人伦理的灵魂和最高境界,只有将二者内在地统一于主体的劳作和生产实践过程中,合内外之道地求真向善臻美,才能既实现组织的创新发展,又促进个体从“知之者”到“乐之者”再到“是之者”的劳动辩证法的历史展开,让实践主体在“去存在”的道路上成为“技艺型新匠人”,在总体上开显出生命力量与劳动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时间尺度分析生活方式的结构,认为生活方式的完整结构应当包括劳动与闲暇两个基本方面。劳动时间是闲暇时间形成的基础。劳动是我国现阶段时间结构的轴心和社会生活的主旋律。剖析了“重闲暇、轻劳动”的生活行为早熟现象。论证了闲暇时间对劳动产出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特殊价值。结合黑龙江省九市镇生活方式调查资料分析了现实劳动与闲暇时间结构中,时间资源的空耗导致生活活动效益降低问题。并从劳动活动所赖以进行的生产要素结构、社会组织结构、精神文化价值观念诸方面分析了原因,提出我国现阶段生活方式变革的主题应是劳动与闲暇结构的优化,目标模式选择应是确立以共同理想和价值观念为精神导向的勤俭、创造型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李颖  罗涤  袁利 《学术交流》2012,(4):189-192
合作型亲社会行为是亲社会行为的主要类型之一,也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发生包括内部动力(善良动机和心理满足)、外部动力(同伴群体和社会环境)以及效果助力(过程顺利和结果良好)三大因素,同时遵循善良动机推动→同伴群体支持→社会环境鼓励→行为过程顺利→行为结果良好→个体心理满足的良性循环过程。在三大因素中,外部动力的作用尤为突出。应从心理动机、思想环境、同伴群体、教育模式四个方面着力培养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8.
崔占龙 《探求》2022,(5):21-26+80
革命纪念馆教育资源是革命精神和红色资源的集中体现,为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提供了不竭动力和得天独厚的条件。基于建设“大思政课”思路,探讨革命纪念馆教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理论逻辑、实践价值和路径,不仅有利于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丰富思政课的内容体系,创新思政课方式方法,而且为高校思政课建设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9.
钟兴菊  吴雨凤  王李源 《社会工作》2023,(6):66-81+104-106
社会工作是一种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的职业化助人活动,本文根据“社会与个人”“能力与认同”两大维度将社会工作者价值观划分为个体认同型、个体能力型、社会认同型以及社会能力型的四种理想类型;通过对重庆市13名具有三年及以上专业服务实践经历的社会工作者进行深度访谈与编码分析发现,在中国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社会工作者的本土化价值观呈现为“以家为本”的服务拓展、“认同与责任并重”的双重价值、“天时地利人和”的时代契机、“集体主义成全”的融合性发展等四个面向的特点,多元化本土价值观成为推动社会工作人才及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本研究创新在于从人才可持续发展视角反观社会工作价值观对社会工作服务实践可持续性的影响,同时立足中国社会文化背景探索社会工作本土化价值观内涵的多元化解读方案。  相似文献   

10.
贺芒  杨童节 《创新》2021,15(4):1-11
提升社区居民参与水平和质量是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与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为加强和创新社区治理,有必要研究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行为动力.理性选择理论认为,社区居民的参与动力主要是资源获取与价值追求,文章据此将城市社区居民参与分成四种类型:主动依附型参与、被动依附型参与、主动独立型参与、被动独立型参与.文章通过分析C市3个社区的实例,认为主动独立型参与效果最好,能有效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并提出应以扩大居民参与的收益、降低居民参与的成本以及规范居民参与的过程等方式促进其他参与类型向主动独立型参与转变,实现社区治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