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7,(10):244-249
语言交流是说话者之间权力关系的相互比较、调整和竞争。在权势不对等的交际中,低权势方的拒绝言语行为具有更大的语用策略依赖性:使用缓和性辅助语(包括模糊限制语等)以尊重对方的权势优势、降低拒绝言语的语力,使用支持性辅助语以增强拒绝言语行为的客观性,使用称呼性辅助语以增进移情。构建语用力量和语用效果之间的平衡可以弱化权势差,增加低权势方拒绝言语行为被接受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在Brown & Levinson面子观的指导下比较汉、英两组建议言语行为礼貌策略的使用类型与频率结果表明,汉、英两组被试行为都极少直接向对方提建议,也不会太过间接、委婉,而是在明确建议的同时采用相应的面子补救策略,这支持了Brown&Levinson的礼貌普遍性理论。两种语言间相同的言语行为又具有各自的礼貌特性:汉语被试在实施建议言语行为时倾向于使用消极礼貌策略,英语被试则倾向于使用积极礼貌策略,并且汉语被试在实施建议言语行为时更多地考虑彼此间的权势关系。  相似文献   

3.
唐玲 《广西社会科学》2004,(10):117-119
拒绝对方的直接请求是一种本质上威胁对方面子的行为 ,中国人在表示拒绝时常常使用间接拒绝 ,并在引语、词汇、句法上有标识。通过实际调查 ,分析总结了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表层策略 ,对其在引语、词汇、句法上的特点进行了分类和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4.
“权势”与“等同”是人与人之间的主要社会关系,言语行为实际上是一种“权势”和“等同性”的标志。对比研究发现,中西方社会文化、价值体系不同,权势与等同因素在社会关系中的作用也不同,在话语交际中则反映在不同的社会称谓、亲属称谓和人称代词言语行为以及指令言语行为、话语权的控制等言语行为方面。研究有助于人们使用恰当的言语行为来正确处理权势与等同关系,避免中西方文化交流冲突。  相似文献   

5.
奉承是人际交往中频繁使用的一种言语行为,涉及到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目前对奉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学界,本文在明确给出奉承语的基础上,试图从语用学顺应理论的视角对汉语奉承语进行研究,认为汉语奉承语作为一种策略性的言语行为,是语言选择的结果,是顺应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人们在日常交际中,经常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讲话时需要使用一些语用策略。研究目的是从语言交际角度出发,对国际贸易交际语境下语用策略的运用进行研究。采用的具体研究方法是语料研究。口头交际语料分析方法的运用,为本文提供了强有力的论据。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是言语得体策略、委婉语策略、模糊语言策略、间接言语策略、不实施威胁面子行为的礼貌策略等的运用关系到国际贸易交际的成败。  相似文献   

7.
徐春山 《江淮论坛》2003,(2):156-159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模糊语,在言语交际中它们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无论英语或者汉语,其模糊语的功用可分为下面三类一、准确化功能,二、礼貌功能,三、传递感情的功能.但论及如何使用模糊语以实现上述语用功能,英语和汉语却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164名复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针对复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的总体趋势,以及学生学习英语和主修语种使用的学习策略的异同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复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策略总体的运用频率不高,处于偶而使用的水平;(2)主修语种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高于英语学习策略,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基于上述结论,文章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借鉴语用学及相关理论对低调陈述用作课堂教学评价语进行批评语用研究.通过不同课堂教学评价语的比较分析和教学实践调查,研究发现低调陈述修辞格是一种积极的语用策略,是"文明的、合理的语用方式",能够创造一种良好的教育教学的语言生态环境.低调陈述体现主体性、人际性意义、社会意义.恰当使用,能创造课堂教学艺术佳境,促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书育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0.
宋德生 《云梦学刊》2010,31(2):147-149
从线性结构看,汉语是十足的左分支结构语言,其名词修饰语具有“显性的前置优势”。由于后置定语的存在,英语向右扩展明显.但从作为语法单位的名词修饰语出现的频率和语法理论来分析,前置也占优势。这种前置因为零冠词的使用和修饰语的后置及其对前置修饰语的包孕常常被忽略了,是为“隐性的前置优势”。名词修饰语的前置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是一种优势语序。  相似文献   

11.
语块学习策略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证研究验证语块学习策略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促进作用,探讨如何在外语学习环境下有效地开展语块学习策略培训,增强学生使用策略的意识,提高学习和使用语块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计划、监督、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促进语块学习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体裁分析理论和语域理论,选取70封中国理工科毕业生的求职信和24封美国大学毕业生的求职信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语步分析,对比其体裁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中美求职信共有语步进行语旨要素分析,探讨在每个语步结构下中美求职信的人际功能实现策略的异同.通过统计和对比分析,发现双方在语步数量和结构上存在差异,在每一个功能语步中,使用语态、情态和语气建构人际功能的方法也各有区别,从而找出中国理工科毕业生书写求职信中的语用失误和原因.  相似文献   

13.
复合趋向补语是现代汉语重要的语法现象,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也是外国学习者学习的难点。以韩国学习者习得复合趋向补语“V+X来”的情况为研究目标,通过问卷调查韩国学习者的习得情况,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得到韩国学习者习得复合趋向补语“V+X来”的自然习得顺序,并将韩国学习者的常见偏误分为结构偏误、语义偏误、语用偏误几类;随后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汉语的复杂性、母语负迁移,以及教师和教材的影响;同时考察教材的编排情况与韩国学习者的自然习得顺序,进行相关性检验,对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提出了建议,在编写时应更加细致地讲述语法知识,与学习者的自然习得顺序保持一致,从易到难,并增加复现频率,在教学时循序渐进、加强韩汉对比、防止学习者过度使用回避策略。  相似文献   

14.
韩国汉语教育成果丰富、特色鲜明,但仍存在受国家政策制约、第二语言教学概念混沌、应试教育当先、学科发展不健全等问题。语言服务为语言教育新的突破口,从语言服务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对韩国汉语教育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此提升韩国汉语教育的水平,从而实现汉语在韩国的有效推广。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重要的语法概念和人际功能的体现手段,情态在话语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仲裁员可藉此在调解中表达观点和态度,实现不同的人际意义。结合功能语言学的情态系统理论和汉语中情态的特点,从词汇层面和语篇层面两方面入手,对19场仲裁庭审语料进行研究后得以明晰,仲裁员使用的情态资源具有多样性、动态性和语境依赖性。不同阶段使用不同量值和类别的情态操作语,可增加仲裁员的回旋余地,调解人际关系。同时,超越词汇层面的情态附加语可调节仲裁员对命题的投入度和评价,是仲裁员直接或间接表达个人态度和立场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话语标记语是言语交际中颇为常见的语言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话语功能。在此以关联论、语用顺应论为认知理据,结合自然口语语料,分析了话语标记语三种主要的语用功能:语篇组织功能、语境顺应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揭示出话语标记语不但是动态言语交际中构建语篇的语言机制,而且是交际主体动态顺应策略的显性依据。同时,其语用功能也显示出交际主体对语篇、语境及交际对象等主要因素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广州话与壮侗语的后修饰成分比较研究黎意0.1在修饰关系中,上古汉语可能曾存在过“正+偏”的结构,即被修饰语在前,修饰语在后。如甲骨卜辞中的“丘商”、“自喜”,《左传》中的“城颖”(隐公元年)、“城濮”(僖公二十八年)等地名都反映了这种语法规则。当汉语...  相似文献   

18.
称赞及其回应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言语行为。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来收集语料,对中英女大学生在称赞语及其回应的使用上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中英女大学生在称赞语的使用频率和称赞语回应策略上存在许多差异。这些差异可以从中英两国的社会和文化的角度等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9.
抱怨语的语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恰当地使用抱怨语和作出合适的回应是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对抱怨语的定义、分类、实施策略、社会语用特征及抱怨答语进行了研究 ,指出只有从社会语用角度研究并掌握各种言语行为 ,才能真正提高学习者的外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3,(9):221-224
戏剧中所有人物的言语都假定处于一定的社会角色关系之中。称呼语的选择与使用首先反映出剧中人物的身份、社会地位和彼此的亲疏程度,并进而表现剧中复杂而微妙的人物关系。极具张力的称呼语的使用在戏剧话语意义的生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以权势等同理论为视角,通过探讨戏剧话语中称呼语的常规使用和超常规使用情况,可以从微观上进一步阐释戏剧话语中语言运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