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马周 《云梦学刊》2002,23(2):71-74
诗人高启在其入明后的诗作中,写下了大量“梦”诗,这些诗“梦”意象寄托着诗人的自我情感与心志,成为诗人抒发性情的依凭之物。明初的社会政治环境、当时诗人自身的处境及其美学追求,是其梦诗生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阮籍诗歌意象丰富 ,它表现了诗人不拘礼法的浪漫文人性格和深情至性 ,代表了诗人对纯精神的自由境界的追求。无常是阮籍《咏怀》诗的基本基调 ,诗人透过女性意象含蓄、幽微地呈现出相关的意旨与情感。《咏怀》以女性意象作为理想和精神追求的载体 ,和《离骚》有密切的历史传承和拓展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新诗历史上,艾青是位既有诗美学论著,又有巨大创作成就的诗人。近半个世纪来,他对诗歌的艺术特征、形象创造和艺术形式,作了广泛而深刻的探索。其诗论有着完整的美学体系,而“诗的散文美”则是他最具独创性的美学主张;他的诗赢得了世界声誉,成功的“秘诀”之一,便是流溢于其中的“散文美”。“诗的散文美”这一美学主张,首见于艾青一九三九年写的《诗的散文美》一文,至一  相似文献   

4.
舒婷大海组诗的思想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舒婷早期的诗作中,以大海为描写对象的三首诗作最为撼人心弦。在思想内涵上,“大海组诗”有着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浓厚的人文气息,既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控诉,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理想孜孜不倦的追求。在艺术风格上,“大海组诗”体现为浪漫主义的基调兼具现代派诗的韵味,诗人把强烈的抒情性与表意的含蓄美融合在一起,意象类型多样化,诗作具有一定的音律美。  相似文献   

5.
高雨 《理论界》2008,(4):150-151
李白与杜甫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中两种完全不同的审美取向。李白被称为“诗仙”,其风格是“清新俊逸”;杜甫被称为“诗圣”,其风格是“沉郁顿挫”。两位诗人在诗风上出现巨大差异,根本原因在于两人在思想上、人生观上有巨大分歧。凤凰,作为古老的文学意象,它本身体现了儒、道两种文化精神。李、杜诗中的“凤凰”完美地表现了两人在思想上的儒道之别。  相似文献   

6.
杨薇 《理论界》2008,(9):125-126
杜甫的《秋兴八首》和雪莱的《西风颂》分别是中英咏秋诗中的精品。两首诗又同是诗人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产物。但由于受到各自民族的诗学理论、民族传统和民族性格的影响,两首诗在审美取向和创作手法方面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首先,杜诗重在抒情,《西风颂》重在讲理。其次,两首诗都饱含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深情,但杜诗中借“秋”的意象夹杂了些许“文仕不遇”的人生感叹;而雪莱的诗则更理性的思考着生命的规律。再次,杜诗以悲为基调,并无放眼未来之意;雪莱的诗则悲中带欢,于现实中看到了未来。  相似文献   

7.
本文立足中国大陆诗歌发展史,主要研究了当代政治抒情诗的两次浪潮。第一次浪潮发生在1960年前后,潮头诗人为郭小川;而文革期间知青诗人和“作家”诗人创作的最具思想价值和美好精神的作品,则显示了诗美的永恒。第二次浪潮发生在1980年前后,艾青创作道路的轨迹,告诉我们当代政治抒情诗模式的终结;另一类具有现代意识、审美感十分鲜明的“有意味的”政治抒情诗闪耀着人道的理性光辉,表现出现代人对宇宙真善美的追求,成为80年代最为耀眼的一道霞光  相似文献   

8.
诗的"散文美"理论是艾青美学思想的核心.它代表并凝聚着诗人一以贯之、毕生追求的诗学理想,也是他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创造性贡献.诗和散文是文学家族的两姊妹.诗歌引入散文的自由活脱,清淡自然,不拘成法,构成一道独特的诗学景观--散文美.艾青倡导诗的散文美,意在使诗从矫揉造作、华而不实做派中走出来,走向诗句的口语化,形式的自由化,意境的整体化,走向一种流转如弹丸的圆润之美.  相似文献   

9.
张伟 《阴山学刊》2009,22(1):56-58
赵剑华是应运而生的时代歌者,他倾情于钢铁,在诗中频繁地书写钢铁,而且贯穿他创作生涯的全过程,“钢铁”成了他诗作的核心意象,写钢铁的诗构成了他诗创作的主调。“钢铁”之为意象,已然不同于物质的、物象的钢铁那般冰冷、僵硬,而注入了诗人饱满的情感,他把钢铁的品格与钢铁工人的品格融合在一起来讴歌。现代工业的壮阔,产业工人的豪迈,诗人赵剑华的男人气概,冶为一炉,铸成其刚健道劲的风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史实为基础,纵向考察了大半个世纪以来艾青诗作的阅读接受史,梳理、揭示出艾青诗人形象的生成嬗变历程。文章认为,不同历史时期的读者,从所处语境的政治、文化和诗学视野,对艾青诗歌的内在情感构造、审美价值等作了特别的阅读阐释,塑造出自己时代独特的艾青形象,使得1930年代以来的艾青形象伴随着时代语境的变迁而变动不居,光亮或暗淡,多像交相呈现;诗人艾青形象生成演变史,是20世纪中国场域里所发生的以艾青为言说语料的一波又一波的以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民族性、世界性等为关键词的话语活动史,艾青形象上沉积着多重话语争夺所留下的尘埃。  相似文献   

11.
论中唐诗人审美心态与诗歌意境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政治和文化特质的变化,中唐诗人的审美心态和诗歌意境都显示出与盛唐不同的特点:盛唐诗歌的情感基调昂扬明快,意境阔大外展,注重自然浑成,体现了盛唐诗人对天籁之美的追求。中唐诗歌的情感基调郁闷低沉,意境狭窄内敛,注重雕琢修饰,体现了中唐诗人对人工之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借助西方哲学美学观念清除了传统诗学中过于浓郁的伦理政治气息,王国维不仅使近代学者诗人那种强烈的现实冲动在哲学分析中平静下来,同时他还在审美独立的基本原则之上为现代学人创造了一种新的情感表现方式。根据王氏旧体诗、词的二分现象,可将学人之诗细分出两种类型,其一即作者以学者身份书写的“学人之诗”,它的主要特点即建立在中国现代学术基础上的“学之别体”;其二即学者以诗人身份而写作的“诗人之诗”,其根本特征则是建立在现代美学基础上的“诗之新声”。这是王国维先生的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对学人之诗的最大之现代性贡献。  相似文献   

13.
重复意象与创作心态——李商隐“无题”诗意象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商隐“无题”诗中具有代表性的重复意象与作者的创作心态和作品的主题动机有着密切的关系。诸如肖像、自然、情感(悲泣)等反复出现的意象大都与怀才不遇、政治失意、环境艰险、心境悲怆等紧密相关。这些重复意象足以构成“无题”诗意象链条上的坐标或经纬。它们如同主旋律,奏鸣出一个伤感悲怆的主题,伤己、怀人、悲社会,而对社会政治的关注则是其中的最强音。这是李商隐“无题”诗意象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徐志摩的小说别具特色,它是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是爱、美与自由的心灵抒写,是现实与梦境的迭加。在意象选取上因了满腹诗绪和诗化语言而充满诗情画意,意象化追求是其重要成分,其意象如镜子、季节、花、窗口等不仅富有浓厚的女性色彩,也更符合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情感发展,表现出徐氏小说在意境与梦境变幻中形而上的追求之美。  相似文献   

15.
一、意象组接:诗性语言的活动 对于诗来说,意象是经过诗的显象语词外化并呈现给人们的。然而这种外化是如何进行的呢?换言之,意象怎样成为诗中的意象、语言怎样成为诗的语言的呢?作为诗的基本语言单位,单纯意象(实现了对象主体的内容、构成了具有审美意义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单位情景的图象的自主完形的意象。参见拙文《自主完形:一种新的诗歌意象分类模式》,载《社会科学研究》1989年第3期)在语词的外化表现上实际只是一连串相对独立的词或词组。譬如“风”、“雨”“离愁”“乡梦”,孤立地看,它们是无法被称为诗的语言、诗的意象的。它们只是构成组接的要件。诚如苏姗·朗格所说:“诗人创造的并不是一串连缀起来的词语,词语仅仅是他的材料,用这些材料他创造了诗歌的因素。这些因素则是他写诗时所调遣、所平衡、所招展、所强化或所营造的东西。”(《情感与形式》)应当说,语词是通过诗人按照诗性的法则与目标在  相似文献   

16.
诗的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的交融契合,它是诗的构思的核心,是诗的整体形象的主要构件。对意象的融铸与创造贯串在诗的形象思维的始终,具有关系到一首诗高下成败的价值。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家马佐尼认为“诗的目的在于惊奇感”。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也说:“要用‘美’这个词来称呼一件东西,这件东西就须引起你的惊赞和快乐。”①真正的好诗,它的意象应该是新颖的、创造性的,能引起读者惊奇的美感的。语言可以说是意象的物质外壳,在诗的构思过程中,意象浮现于诗人的脑海里,由模糊、飘忽而逐渐趋于明晰,最后借着词…  相似文献   

17.
王雅平 《云梦学刊》2008,29(3):104-106
何其芳《休洗红》一诗几乎全由古诗词意象暗缀融合而成,这些意象形成诗歌的基本骨架,营造出新诗中最具古典美的意境与画面.同时,它们又被诗人重新激活,以古典内涵为原始依托,在诗人的语言场中生长出新的义项,表达着诗人的现代情感与体验.  相似文献   

18.
韵律是中国现代诗形式的重要质素,对现代诗韵律的探索,诗学界主要有四种观点:一是以胡适为代表的自然音节论,二是以新月派诗人为代表的诗应有音乐美的主张,三是以梁宗岱等人为代表的“纯诗”理论的音乐本体观,四是以戴望舒、艾青为代表的无韵自由体主张。在现代新诗的韵律观念的发展上存在着一种新诗歌谣化的趋势,而戴望舒和艾青对无韵体的倡扬其实是对中国现代新诗自由精神的坚守。  相似文献   

19.
论意象的存在形态与情感空间的创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诗作为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符号,是以建构具有空旷感、流动感、超越感的情感空间为旨归的。情感空间是一种高级诗美形态。而情感空间的形成取决于意象在诗中的存在状态,包括意象的内在含量、意象的密度及意象的组合结构诸方面。  相似文献   

20.
哲理诗之“理”莫不出于诗人“自得之趣”,其中蕴含的是诗人的个性气质、学养风度及其对外部世界的感悟与艺术把握。哲理诗偏于理,可以不失浪漫;哲理诗是诗,可以有理性的思辨。诗人与自然的亲和,自我人格的表现,确立了其理性精神的人性化。而诗歌在艺术化的过程中,其哲理有时是依附于象征意象,而寓意深刻则以语言精炼为表现形式,这使哲理诗终不失诗性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