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认为“自然意识”始终无法彻底克服意识与对象之间的对立关系,而只有在“无限的”自我意识中,意识才开始克服这个对立,成为自在且自为的存在者,开始向绝对精神回归的历程。而自我意识之所以能够成为“无限的”存在者,在于它真正扬弃了“意识”中包含的“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之间的矛盾,具备了“无限性”特质,成为了概念性的存在者。我们从内在于“意识”概念的“对象性”和“关系性”这两个核心维度出发去澄清“自在”和“自为”的内涵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意识”概念的三个层面。借此,我们才能够重新考察“自我意识”的“无限性”特质的理论内涵,深化对黑格尔意识哲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黑人作家拉尔文·艾里森的《看不见的人》是美国文学史上十分重要的一部作品。他从存在主义的观点出发,深刻地揭示了美国白人文化和黑人文化传统的激烈冲突以及在这冲突中人们寻找自我本质和价值,实现真正存在的这一主题。文章试图用萨特的存在主义观点来探讨《看不见的人》,并从其"存在方式"入手,详细地分析了主人公由"不自由"到"自由"及"没有责任"到"负起责任"的转变,及其最终获得人性,实现自我真正存在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行动指人从自由意识出发,作用于客观存在、并为之负责的一系列行为。行动是萨特人的哲学的核心思想,也是其戏剧作品的首要因素。从行动的角度,他的戏剧作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作品中的主人公正在行动着,而另一类作品中的主人公丧失了行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对长期以来支配思想史研究的"集体无意识"观念进行反思,以促进思想史研究从自在走向自为,促进民族的理性自觉和理性的成熟发展.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反思:一是通过对思想家如何从自我崇拜走向圣王崇拜和自我沦丧的反思,揭示"认识你自己"的真正哲学内涵及其对思想史研究的意义;二是通过对传统的阶级划分标准是否切合中国社会史和思想史研究实际的反思,揭示泰汉以后中国社会关系的真正性质、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对思想史发展的影响;三是通过对思想家如何以多元论消解一元论、又如何不自觉地陷入文化相对主义的反思,揭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思想史研究应该达到怎样的一种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5.
齐泽克基于"历史的"与"逻辑的"相统一的原则,对意识形态这一历史性概念做了辩证的分析.他认为,意识形态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或者三种形态,即"自在的意识形态"、"自为的意识形态"、"自在自为的意识形态".自在的意识形态是作为观念复合物的存在形式;自为的意识形态是作为仪式等物质形态的存在形式,最后一个阶段则是意识形态自身的否定之否定,即自在自为的意识形态是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无意识层面的"幻象"存在形式.他试图说明:意识形态的定义就在于我们认为非意识形态的东西恰恰是意识形态本身的悖论性.  相似文献   

6.
7.
希腊悲剧因凸显的“行动性”,被亚里士多德定义为“对一个行动的摹仿”.从发生学的角度,通过对希腊悲剧“行动性”的还原解读,发现希腊悲剧的“行动性”源于对酒神祭仪中行动/动作元素的自律承袭,“行动性”不仅饱存于希腊悲剧的肌体里,而且衍化在悲剧艺术的建构之中,同时,“行动性”还隐含着希腊悲剧的重要属性——童性艺术.  相似文献   

8.
论萨特存在哲学的无神论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特的无神论立场所指向的是存在论而不是认识论 ,他认为 ,以崇尚科学方法、追求实证知识为基本特征的近代西方哲学实际上并未达到真正的无神论水平。他本人坚持从无神论立场上接受存在哲学 ,从而使存在哲学在当代获得了一种无神论的发展形式 ,他力求将无神论立场贯彻到人的道德实践领域 ,强调人的自由、责任只能在道德基础上找到答案 ,为此 ,他设定了自由论与决定论的根本对立 ,但由于受到存在哲学自身理论的限制 ,他最终未能为存在论建构出一门系统的道德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作品中反映群体自为的生命形态丰富而深刻.文章通过对其作品的分析,探讨了沈从文对灰色现代都市感情发炎的救赎、乡村生命形态缺失与褪色的忧痛、"常数"与"变数"矛盾中的探索等三方面的见解.这些见解鲜明地体现了沈从文对人类远景的憧憬、对后世的人们广阔而悠远的生命启迪.  相似文献   

10.
历史价值的本质应从生成论和功能论角度说明,历史价值是历史主体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历史客体对增强主体的本质力量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历史价值的三种存在形态,分别是自然物质价值、社会政治价值和精神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1.
总体范畴是西方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中轴线。卢卡奇和萨特对总体范畴的理论目的、总体与异化、总体与历史实践、总体范畴的理论归宿等问题做了既相似又相异的深刻论述。分析和研究他们的阐述有利于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 ,也为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提供了新的入手点。  相似文献   

12.
席建彬 《齐鲁学刊》2005,(6):104-106
汪澎饔凶抛跃醯拇嬖谝馐?其人其文较好地诠释了这一点。文学观念上明净、和谐与痛苦、矛盾并存;创作上交织着田园、性灵与苦难、悲愁等争执抗辩的多样声音;而贯注其中的则是以大地为依托的或而高蹈或而沉重的生命精神。这一切,构筑了作家挣扎在“清云”与“泥淖”之间的“存在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王佥崇 《北方论丛》2015,(6):127-132
萨特与梁启超二者虽处于不同的时空里面,但他们都从不同的角度和路径出发,对人的存在方式、存在的精神力量、存在的核心问题、存在的超越性等四个方面给予了探讨和实践,并做作出了自己的价值选择。通过考察二者关于这四个方面的异同点,能够使人深刻体会到东西方文化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旨趣,也能使人看到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政府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和时代需要。全球相互依赖的日益深化和共同挑战的不断涌现,使越来越多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日益紧密地联系起来,由零和的生存竞争关系逐步走向正和的共生性关系,客观上成为某种自在的共同体。但由于历史和现实方面的分歧,"命运与共"尚未成为国际社会的强烈共识,更没有成为处理相互关系的普遍自觉,由此导致了日益严重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和治理赤字。对此,国际社会需要从利益基础、制度保障和共同意识等方面入手,促进各国由一个自在的命运共同体逐步走向自为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胡刘  祝莉萍 《学术研究》2012,(6):17-22,159
传统时空观离开实践去直观、抽象地理解时空与物质的关系,对自然时空与社会历史时空作了同质性理解。马克思通过对传统时空观的实践论改造,廓清了自然时空与社会历史时空的联系和本质差别,阐明了社会历史时空的实践创造性特征,具有十分鲜明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萨特历史辩证法的主题及其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表述的“意识经验”的自我实现历程,经过法国式解读,被着重突出了其“主奴辩证法”思想。萨特辩证法思想深受黑格尔影响。本文将以“自我”、“他人”及其“第三者”之间关联方式的演进为线索,对萨特历史辩证法的整体化历程作分析,认为其辩证法主题与进路并没有脱离黑格尔思辨辩证法的思想场域。  相似文献   

17.
以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观点揭示了目前流行的"以人为本"概念的模糊性,有必要对这种存在的现象求其"是".提出"人"仍在途中,以避免在一定历史存在中的人或者群体做出一种从自己的规定性出发的幻想和意识形态要求,使我们的思想即存在陷入混乱,积聚着新的社会问题,最终影响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或大地的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交往关系的内在结构入手,分析了人的价值存在走向规范存在的两种基本方式,从而在理论上解释了价值规范何以可能与何以必要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赦宥是一种国家性质的宽恕行为,其盛行于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具体表现为君王对犯罪人应受刑罚的免除或减轻。时至近代,教免制度却因其遗留太多人治痕迹而饱受批判。然而,笔者认为,以往的历史必将成为现实的传统。赦免制度的历史存在与现实合理性,可以支撑起其作为一种有效的刑事政策手段继续存在于现代法治社会之中。  相似文献   

20.
关然 《南方论刊》2011,(10):62-65
人是自由的存在。一方面,萨特通过对我们的各种处境——位置、过去、周围、邻人和死亡的具体分析,提出人是被判定为自由的。另一方面,萨特明确反对上帝的假设、人性论的神话和先验原则与规范等形形色色的决定论,把他的自由观奠基于自为意识的否定性、超越性与创造性之上,并以其生平实践诠释着他的自由精神。萨特的自由追求对今天的自由中国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