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安倍内阁成立后,日本政治在政治右倾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内阁成员集体参拜靖国神社,美化侵略战争言论,力图修改和平宪法,修订《防卫计划大纲》,成为"正常国家"。其形成的原因有:东亚区域权力结构的变化,美国对日本政治右倾化一定程度上的纵容,日本国内新民族主义兴起,日本选举制度的改革,安倍本人政治保守主义色彩。日本政治右倾化对世界、亚洲和中国造成严重影响,中国应直面应对,并做出有效的反制,同时敦促日本反省侵略历史。  相似文献   

2.
安倍内阁的右倾化内政方面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否认侵略历史,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和平宪法"彻底摆脱战后体制;不断挑起事端,借此强化军事力量。安倍内阁执意大力推进上述政策,原因有多个方面。但从大的方面思考,既有地缘政治格局变化与日本国家利益考量的背景,还包括日本政治生态变化的影响,以及安倍个人政治理念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2012年12月底安倍晋三第二次担任日本首相以来,大力调整日本大战略。他秉持政治右倾化的理念,将"夺回""强有力的日本"作为日本的大战略目标。在此基础上,安倍全面改造提升大战略手段:经济上通过内部增长战略和外部经济外交重振日本经济;政治上以转变安保体系增强军事行动力、以战略性的外交活动提升外部影响力;意识形态上以政治右倾化思潮取代和平主义的主导地位、为大战略调整提供精神动力。经过此轮战略调整,日本政治右倾化更加明显,对东亚地区的安全威胁进一步上升。  相似文献   

4.
政治右倾化是日本政坛总体保守化的历史必然。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内容或目标与日本民族主义的政治诉求有着"同一性"特征,且日本执政的保守政党实施政治右倾化所奉行的保守主义理念含有民族主义成分,进一步证实日本的政治右倾化具有民族主义特质。日本保守势力的保守主义执政理念体现为政治右倾化及其民族主义言行,并在政治过程中成为影响政府决策及政策方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张宬 《日本研究》2015,(1):60-66
作为历史认识的集中体现,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一直是影响中日关系的重要因素,也是学界关注的热点,其意义毋庸赘言。战后,日本历史教科书的审定和修订虽在阶段上呈现"改恶"与"改善"交替进行的状态,但在整体上呈现为全面右倾化的趋势。本文参考日本政府的审定意见,对比教科书修改前后的异同,用文本研究的实证主义方法分析其右倾化倾向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后中日安全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控制这种安全关系的枢纽是"历史镜像"与"现实映像"交织形成的所谓"安全困境".安全问题成为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敏感神经.由于中日关系中的不确定性增强,特别是日本国内的社会变迁导致其国民的恐惧危机意识加剧,使日本的自我中心定位意识加强,这为"虚幻的安全困境"提供了发挥作用的空间.可持续地改善中日安全关系就要揭开安全困境的面纱,关键是要弱化日本国内的恐惧危机意识,实现其政治保守化和右倾化的转向.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随着亚太地区政治安全形势的变化,日本国内有关核武装的讨论日益频繁和表面化。虽然当前日本的核政策仍然以和平利用核能为基调,但是鉴于日本具有发展核武器的巨大潜力,以及近些年来日本政治加速右倾化背景下越来越公开化的发展核武器舆论,国际社会特别是曾经遭受过日本侵略战争伤害的亚太国家有理由对日本核政策的走向感到担忧和进行持续的关注。一个国家的战略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日本的核政策同样如此。在分析影响国家核政策的各项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可以建构一个简明的日本核政策基本分析框架,该分析框架有助于理解日本的核政策并评估日本未来的核行为。  相似文献   

8.
近期,日本社会右倾化抬头,日本政府对钓鱼岛的“国有化”事件引发中日关系的紧张,日本为什么会向右转,会走多远?成为牵动整个亚太格局变动的重大因素.要深刻地理解当下日本政治“向右转”的深层次原因,需要从全球、亚太地区格局变动、日本国内的困境来进行考察,更重要的是要对日本的传统文化特征进行剖析.真切了解与中国利益攸关的日本的民族性,是21世纪前半叶中国在崛起过程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依据美国学者撰写的报告《菊与刀》,对日本的民族性进行剖析,以期引起国内思想界和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日本"总体保守化"及其相关概念解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日本政治研究文献中 ,“总体保守化”与“保守化”、“保守主义”和“右倾化”等概念既有共性又有区别。本文所述“总体保守化”专指冷战结束以来日本政治体制转型的指向性变化 ,它表现为保守主义执政理念的张扬 ,也可称之为各党派及其政策的“保守党化”。日本的“总体保守化”具有以保守党的分裂为发端、由众议院议员选举制度改革确定方向、以“保守两党制”为既定目标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解析日本的右倾化现象,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从国民性的视角来看,对一种思想表现的界定无论是"右"还是"左",归根到底都是一种对自我的认知,是一种价值观的甄别,是一种行为模式的选择。日本的右倾化现象,既是日本人的自我再生机制使然,亦是日本人在身份认同危机之下寻求文化自我认同的表现,更是日本的人际关系在处理国际关系上的一种投射。  相似文献   

11.
日本“印太战略”是依据日本在当前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和地缘政治现实制定的,目的是对冲和制衡中国在印太地区影响的扩展,以维护当前有利于日本的国际秩序,进而实现维护日本的国家利益。日本“印太战略”在政治和安全领域主要依托“四国安全对话机制”,以构建地区同盟架构的方式,逐步实现日本的地缘战略。这既是当前东亚地缘政治的现实,也是日本作为海洋型国家的战略选择。但是,由于合作国家的战略偏好和地缘利益的差异以及中国周边外交的成功实施,特别是国际格局演变的趋势,从不同的层面制约日本“印太战略”的实施。日本“印太战略”是一项综合性战略,是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针对性措施,对中国地区利益的影响较为广泛,中国应从战略上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阙真 《求是学刊》2008,35(2):104-108
时事剧,是指剧坛上直接反映当代政治斗争的作品.明清之际,时事剧盛极一时,这跟明清社会多方面因素有关.明朝的黑暗政治及对正直朝臣的血腥政治大清洗,催生了时事剧这种专写现实忠魂的戏剧形式;明清实学思潮和求实文学观念加速了时事剧的成熟与繁荣;明清时期时事剧蔚为大观,还与民众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分不开.  相似文献   

13.
政治发展是不同类型国家都面临的问题。我国政治发展目标是人民民主。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辉煌成就相比,中国政治发展在实践和理论层面上都存在一定滞后性,这需要从新中国60年的发展历程中进行反思。与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政治战略进攻”相比较,用“政治发展战略退却”来描述当今更为合适。政治战略进攻,脱离了中国社会历史现实和国情,是一种超越现实的、罗曼蒂克式的政治发展;从浪漫主义的政治发展经过改革、退却到不合格的不完全的社会主义政治,是一种趋向于现实主义的政治发展;从多元政治主体关系中谋求以社会主义政治为主导和定向的政治变迁,是一种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和合主义的中国式的政治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泡沫经济与日本政治文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纪廷许 《日本学刊》2005,(2):111-126
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泡沫经济引发的种种社会现象,特别是政治文化方面的变化,促进了日本学界对当代日本社会的新一轮探究。从“日本孩童资本主义”的定性到“日本异质论”,从对“日本奇迹”的质疑到对“日本模式”的否定,日本国家的现实及其走向似乎又成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实际上,学界所说的日本政治保守化倾向是由其国家发展战略的外向性和大众意识的内向性特点所构成的。泡沫经济的崩溃,不但加速了日本社会的结构疲劳,更扩大了社会思潮的混沌  相似文献   

15.
东海散士是日本明治年间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政治小说作家。他作为藩士后代,经历了亡国之恨的悲痛;他两次长时间游历国外,视野开阔。他的政治思想具有国粹主义色彩,主张国权胜于民权。《佳人奇遇》充分体现了他的政治理想和对社会、人生的体验,在东、西方世界冲突,各国民族解放运动和政治改革的阔大背景中,以“救亡”的眼光看待日本的出路,审视日本现实。在艺术表现上,《佳人奇遇》最突出的特点是华丽高雅的汉文体和诗化倾向。  相似文献   

16.
“民族保守主义”是当代日本主流派政治家的政治理念及政策、主张。它的产生是日本政坛总体保守化的逻辑必然,并外化为“政治右倾化”。近年来,日本大部分政党及其政策的“保守党化”与“民族主义”形成“政治共鸣”,在以传统文化、价值观及“民族气魄”等独特符号粉饰“历史罪孽”的同时,不断推动“普通国家”的大国化进程,演绎出一系列“民族保守主义”的执政理念及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严强 《阅江学刊》2011,3(1):5-11
制度政治学以政治制度及其构成和运行为研究对象。作为超越现实人的具体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之上的、表现为高尚的公共生活的政治生活是由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构成的完整体系。处于中观层面的、起着中介和联结作用的政治制度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虽然政治制度是隐性的、不可触摸的,但是,以政治组织为载体的政治规则、规范、策略及其连锁关系却是引导和约束人们展开政治行动,影响和决定政治共同体生存、运行和发展的重要架构和资源。以嵌套的方式表现的、在不同层面上存在和发挥作用的规则——规范——策略及其连锁关系,依其功能决定着政治体制,创造着促使政治体制运行的机制,并规定着政治行为主体的行动。政治规则、规范、策略及其连锁关系与外部环境中经济、文化、民生社会因素的矛盾,政治规范、规则、策略内部的差异和矛盾,特别是有关政治人本性假定的改变,所有这些则是政治制度变迁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日本民间出现了追究日本战争责任的市民运动,这对于抵制日本右翼势力的倒行逆施,制约日本政治右倾化倾向,维护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和平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涂良川  潘依林 《国外社会科学》2023,(2):210-225+247-248
在科技加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时代,资本与技术的再次深度合谋产生“技术封建主义”,代表了技术文明的现实悖反与资本逻辑的时代面相。一方面,发达的科技推动了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繁荣,是人类自由与历史进步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资本主导的科技发展产生了技术封建主义的政治逻辑,使人再度回到抽象的“群体依赖”。技术封建主义本质上是以产权、接口、标准等原则“割据”地重述占有与征用的封建逻辑,是科技进步的政治退步。今天的科技虽然推动了人本质力量的提升、交往能力的扩展和独立自主的获得,但是技术封建主义却现实地表现为政治退步的“寄生经济”,并使资本家假借科技之名坐享其成,成为“懒惰的食利者”。对西方左翼学者“技术封建理性批判”的政治批判研究表明,只有以历史唯物主义具体地揭示“技术封建主义”科技进步的政治退步现实,深刻批判资本对科技支配的政治逻辑本质,才有可能真正使发达的科技服务于人,推进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胡澎 《日本学刊》2003,2(3):63-75
近年来日本妇女的政治参与取得了较大进展 ,表现在 :国会和地方议会中女议员人数显著增长 ;妇女在行政、司法领域日趋活跃 ;各大政党女党员人数呈增长趋势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等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有国际社会的影响、日本政府和民间的努力、日本妇女参政意识的提高以及各政党为促进妇女参政而积极采取了措施等四个方面。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 ,日本妇女在政治参与上还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