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需要重新审视分级诊疗。分级诊疗虽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总体效果并未彰显。无论是诊疗服务还是住院服务,民众选择医院而非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以人民健康需求为中心的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提升作为分级诊疗根基的基层首诊占比,仍面临民众理性选择与偏好难改变的障碍。鉴于此,分级诊疗的未来之路可有三种走向:一是创造有利条件,激励优秀医生下基层,增强基层首诊的吸引力。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多元化办医促进医疗服务业分类协同发展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需求。三是分拆公立大医院,让其在重新布局、充分竞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东岳论丛》2016,(11):85-91
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保障。以辽宁省为例探讨影响其居民医保满意度的因素,并分析居民自由选择医保制度的可行性,可为现行基本医保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因子分析及应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3AGL010)课题组构建的政府卫生支出模型等方法,计算居民对医保满意度影响因素和自由选择医保时的政府卫生支出。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城镇职工对医保制度满意度较好,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参保者对医保制度的满意度均为一般,影响满意度的因素包括对医保的知晓度、户口类别和职业等;19%的居民有意愿选择其他医保,影响医保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户口类别、职业和受教育程度等,允许居民自由选择会提高满意度并导致政府卫生支出增加275.3亿元。  相似文献   

3.
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和就医模式,是新一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缓解看病就医难题的突破口.市政协组织委员深入到市人民医院、肇源县医院、高台子镇卫生院、东湖社区卫生中心等5所二级以上医院、6所基层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调研,召开不同层级的座谈会,与卫生、医保等部门的同志以及医务工作者进行交流研讨,并学习考察了株洲、南充等地经验.分析了大庆市分级诊疗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实证调查了解农村村民在基层选举中投票意愿的现状,并重点分析了各种实际因素对村民投票意愿的影响作用.通过相关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发现:村民"对选举意义的认知"、"受教育程度"、"对上届选举过程的评价"和"对自身权利的认知"是影响其投票意愿最主要的四个因素.此外,村民所表现出的较高投票意愿,在某种程度上实质为因选举无序性等问题而导致的被动与消极参与.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实施的分级诊疗制度关涉医疗卫生管理机构、医院、患者及其家属、社会组织等多个利益主体,这些利益主体为自我利益的最大化暗中博弈,从而导致分级诊疗制度的整体实施步履维艰。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看,只有建立互利、共赢的协调机制来均衡各方利益关系,才能化解分级诊疗制度实施过程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从而促成分级诊疗制度的有序推进和长效实施。  相似文献   

6.
起源于英国的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制度为世界很多国家所效仿。本世纪初,中国政府发布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试点并逐步推广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制度。通过对试点城市厦门的调研发现,厦门市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制度以政府为主导重组医疗资源,把社区医院专有化为综合性三级医院一部分,让每家综合性三级医院托管部分社区医院,同时改革医疗保险制度,实行医保补贴等非市场化方式干预区域性医疗市场,引导民众首诊到社区医院。但是,社区医院的医护人员学历及职称普遍不高,科室及基本药品目录设置不合理,综合性三级医院的一些医生不愿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患者首选大医院的就医观念难以消除,双向转诊制度并没有很好地执行。这就要求我们应当加大全科医生的培养力度,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改善社区医院条件,落实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制度,切实解决民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器官捐献的认知与意愿程度的问题,运用SPSS软件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再使用方差分析分别建立各因素与器官捐献认知程度相关性和意愿程度相关性模型,得出各因素对器官捐献认知和意愿的影响程度.针对我国居民对器官捐献的认知和意愿较低的结论,提出建议:明确指出应加大宣传、建立补偿机制、建立捐献者优先待遇制度、增加途径、加强监督以及完善法律制度等方法,增加器官捐献的认识与意愿程度.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流动意愿分为保持流动、回乡创业、回乡务农与定居城市四类,调查显示:定居城市与回乡创业两种非农化意愿居于主导地位。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流动意愿受不同因素制约,居于主导地位的流动意愿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政府可通过完善相关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发展农村与农业、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素质为新生代农民工流动意愿选择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以此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与非经济需要,最终实现新生代农民工流动意愿,促进人口自由流动。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直接参与者——农户的调查,分析影响其选择横向合作,参加合作组织意愿的因素。描述统计和计量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户主年龄与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愿存在负相关关系,而农户户主有特殊经历、农户有特殊种植业、农户农业费用占年总费用比例越高,农户选择合作的积极性就越高。此外,合作社发展状况、制度环境等条件较好的省份农户的参与意愿往往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0.
程亮 《兰州学刊》2014,(7):131-138
基于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建立养老意愿影响因素的 Multinomial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传统观念、经济状况、养老保险和政治信任对养老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有无子女和是否受过高等教育对养老意愿选择几乎没有影响;家庭经济状况越好,越不倾向于选择政府养老,而选择子女养老;有养老保险者倾向于选择非子女养老方式;相对子女养老而言,随着对中央政府信任程度的提高,选择政府负责养老的几率降低。养老政策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养老意愿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对山东、山西、内蒙古三个农业村农民新农保的参保意愿和缴费能力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影响农民参保意愿及缴费能力的因素涵盖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制度因素等各个层面。我国应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农民养老金替代率;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文化水平;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促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和实现参保人员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理性选择理论为基础,分别从生存理性、经济理性、制度理性及社会理性四个角度对影响农民工参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因素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生存理性与经济理性是农民工参与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性因素,农民工的收入状况、生活水平、家庭支出状况、需要供养人数等因素对他们的制度选择意愿产生了十分显著的影响.而农民工的职业身份、社会交往状况、住房状况等社会理性也对农民工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意愿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4,(6):85-90
基于202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和Heckman两阶段模型,对鄱阳湖湿地农户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与支付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具有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农户占被调查农户总数的46.53%,农户户均年支付意愿值为487.40元;被调查农户的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家庭居住位置、是否重视对湿地环境改善及拥有耕地面积与其生态补偿支付意愿呈现显著相关性,有支付意愿农户的家庭年收入、居住位置、耕地面积以及承包水域面积与其生态补偿支付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8,(2):68-76
创新对于推动绿色转型已经被很多研究所证实,目前大多从经济效率角度分析创新促进绿色转型的影响机制,忽视了由规范、文化、惯例构成的制度"合法性"这一非理性因素的影响。面临着制度上的压力,具有创新性的农户更易于建立绿色生产合法性,从而最终促进绿色转型。本文将合法性区别为三个维度,即规范合法性、认知合法性、规制合法性,提出合法性在创新与农户生产绿色转型意愿间有中介效应。通过对33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创新性对绿色转型意愿有正向促进作用;绿色生产合法性正向影响绿色转型意愿;合法性在创新和绿色转型意愿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因此,鼓励农户的创新性行为,并培育绿色转型的合法性土壤,有助于我国农业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福州市339位农民工的调查,运用二元Loglstlc方法分析非农就业因素对农民工农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的婚姻、年龄、受教育水平、非农就业工资水平、近一年内工作变换次数、非农就业过程有无受到歧视、有无参加社会保险及有无被拖欠过工资等因素对其退出农地意愿影响显著。而性别、非农就业年限、非农就业地点、有无务工技能、有无签订劳动合同等因素对农民工退出农地意愿没有影响。对此,提出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重视教育、提升农民工自身素质等相关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们以福建省农户为研究对象,采用概率单位模型(Probit Model)对影响其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户的参合意愿主要受报销比例、封顶线等给付水平以及家庭成员健康状况的影响;同时,家庭社会经济特征变量如家庭负担系数、家庭收入水平等对其参与意愿有比较显著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探索影响农户参合因素,并提出促进新农合可持续性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立光 《天府新论》2021,(2):107-116
文章基于社会认同理论,通过对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分析,探讨社会认同感对青年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 (1)从整体来看,青年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感较弱;(2)社会认同感对青年流动人口的长期居留意愿确实具有促进作用,但与其对中老年流动人口的影响相比,作用较小;(3)在青年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中,职业类型和本地有无住房等因素最为明显。文章认为,社会认同感并非流动人口的单维度反映,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本地人对外来人口的接纳程度,国家和有关部门的政策制定者在考虑本城市经济和科技等外生因素之外,还应该考虑如何让本地人和外来人口更融洽地相处和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18.
调查研究表明,在江苏南京,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对现行征地制度不满,征地矛盾比较尖锐,征地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农民土地产权认知是影响农民对土地征用制度评价的重要因素。土地所有权、土地增值收益权、土地征用谈判权认知的不同直接导致了农民征地意愿的分化,且当土地产权更多地指向农民时,农民反对土地被征用的意愿更强烈。因此,必须根据农民对土地产权的认知改革和完善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特别是要在征地政策中凸显农地所承担的社会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19.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替代传统的土地和家庭保障,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伟大举措,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其中的核心内容.农民作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与主体,其参与意愿是新制度顺利推行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实证调查,了解农民的参与意愿,从个体、意识及制度三个维度考察其对农民参保意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利用广东省东莞市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数据的研究表明,经济融入因素中,每天工作时间、职务层次和个人月收入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参保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社会生活融入因素中,与邻居的相熟度和参与社区活动的频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参保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文化心理融入因素中,愿意参与本地社会事务、愿意和本地人交朋友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参保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此外,年龄、户口和受教育程度也都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参保意愿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