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北京中华书局版《孙中山全集》中,孙中山致何香凝的信函不多见。现介绍辛亥前孙中山致何氏的一封英文函。原文试译如下:亲爱的何香凝女士:在前去欧洲和美国之前,我急需资金来解决香港和新加坡的一些问题。因为巴黎和纽约的大商人已经多次催促我,我想迟早动身。我认为在彼处的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其逝世之前,曾给其家属留一遗嘱,现存《总理奉安实录》一书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孙中山函劝肃亲王>一文中介绍了孙中山致清廷肃亲王的一封信.信的内容为敦请清廷让权,返回东北立国,并邀善耆加入革命党.该信摘自台湾学者丁中江所著<北洋军阀史话>(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2年版)一书,由于书中并未说明该信的来源,其真实性应待进一步考订.  相似文献   

4.
第一通孙中山致盛宣怀函一九一二年二月二十三日杏荪执事鉴:森氏来,得见尊函。执事以垂暮之年,遭累重叠,可念也!保护维持,倘能为力之处,必勉为之。现在南北调和,袁公不日来宁,愚意欲乘此机会,俾消释前嫌,令执事乐居故里。区区不尽,即托森氏面陈。此颂旅安。孙文叩。注:①在《亲笔函稿》中的原标题:“孙总统来函”。②森恪,日本三井洋行职员,代表三井与民国政府洽商汉冶萍公司中日合办事;并于一九一二年一月二十七日受盛宣怀全权委托与民国政府洽商收复盛氏各地被没收的产业。故经常串联于南京临时政府与盛宣怀之间。  相似文献   

5.
1921年11月召开的华盛顿会议引起了中国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在会议召开前后,广大民众就南北政府参会代表资格问题和鲁案直接交涉问题进行了激烈地议论,并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国民外交行动。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广州国民政府对会议前后的民众舆论和国民外交做出了积极的响应,表现了其对民众的关注和重视。事实表明,在华盛顿会议前后,孙中山对民众力量的重视、对国民外交的大力支持以及民众对广州国民政府的认同和拥护,共同推动了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
关于孙中山与海外洪门的关系,以往人们只是注重“塑造”双方的正面形象,缺少对于两者关系恶化的探讨,即使有所涉及,也是站在维护孙中山形象的立场发言.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奔波海外,加入洪门,四次赴美,结识美洲致公堂大佬,共同筹款.起初收效甚微,直到1911年美洲同盟会集体加入致公堂,成立洪门筹饷局,才迅速打开局面.民国成立,致公堂欲在国内立案组党,遭到孙中山拒绝,二者关系恶化,最终决裂.孙中山与致公堂革命目标一致,得以彼此合作;双方由于利益诉求不同,最终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四烈士年谱》转载吴健吾等编《徐锡麟事迹》附录二所收《孙中山致徐锡麟》函件一通(以下称“函件”),说者谓此系“研究起义的策略问题。这是他们在革命活动中有直接联系的唯一明证”,徐锡麟“所谓‘供’词说‘我与孙,文宗旨不同’云云,当然是一种权变之计,转移清政府对孙  相似文献   

8.
孙元超编《辛亥革命四烈士年谱》(书目文献出版社1981年版,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年第2次印刷)收录了《孙中山致徐锡麟》函,内容为:锡麟先生大鉴:敬复者,前读大札,聆悉种切。阁下热心公益,怀雪前耻,抱推翻伪廷,驱逐胡虏之宗旨,坚忍不移,可敬可羡。辗转设施,得安庆武备学堂之领袖  相似文献   

9.
1912年4月初,孙中山解临时大总统职后两度赴沪期间曾致函李晓生,详述与宋嘉树话旧事。因原函未署日期,致使引用者各抒己见,众说纷纭。本文根据现有文献资料,再次进行考析。  相似文献   

10.
<正> 在前日本众议院议长粕谷义三后人的家里,保存有1924年9月18日孙中山致粕谷义三和同年10月6李烈钧致粕谷义三的原函两件,都是从未发表过的.日本电气通信大学教授、著名的孙中山研究学者藤井升三先生征得粕谷后人的同意,在《龙溪》1980年2月号上首次刊布了这两封信的全文,并附有原函影印件.这两封信都是用中文竖写的,原文未标点.现由我们改用横排,加上标点,全文照录.另外,我们还摘要翻译了藤井升三先生在该刊同期上发表的《孙文未公开的书简——致粕谷人三函》,以便帮助读者了解孙中山写这封信的历史背景和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11.
李纾 《东南学术》2001,(5):115-116
孙中山1912年4月致李晓生函是其革命、交往的重要证据。本文根据文献记载对此函写成时间作了考辨。  相似文献   

12.
日俄战争期间,立宪呼声甚嚣尘上。为缓解国内政治压力,清政府于1905年初颁布《会议政务章程》。该章程的出台,是预备立宪前夕清政府尝试沟通中西政体而在体制内所进行的一次制度调整。由于《会议政务章程》的相关规定在形式上类似西方上议院模式,故为朝野关注,并引起广泛讨论。但章程出台后,不仅未能满足外界预期,而且遭到来自体制内的批评,在新旧两方均不讨好,最终流于形式,未能实现原有意图。  相似文献   

13.
纪念孙中山诞辰130周年孙中山与儒学张磊一每一个时代都需要和塑铸适合自身及其发展趋向的思潮。这种思潮大抵兼具时代内容和民族形式。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发端,古老的中国从中世纪入于近代。但是“近代”的实际社会内涵在中国却是迥异于西方:不是资本主义化,而...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伟大的爱国者、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本刊记者日前就孙中山研究为什么会成为“显学”及孙中山研究的现状和意义诸问题采访了知名的孙中山研究专家、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广东省社科联主席张磊研究员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研究,是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反清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而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学术研究工作,在民国时期已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民国时期的孙中山研究,大体以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为界,分为初始和发展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整体研究呈粗线条、轮廓式的特色,论著较为简单,属于介绍性的通俗简易读物,但其具有开拓性,为以后的研究奠定基础。后一阶段,显示出有三个特点:从民修书发展到官修书;征集、整理和出版孙中山文献资料取得颇大成绩;研究领域明显拓展,已逐步形成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课题研究体系。更值得注意的是,还出现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孙中山的著作,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孙中山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由于国民党正统史观的指导等原因,民国时期孙中山研究在指导思想、研究方法及学术质量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6.
段云章 《学术研究》2000,1(1):75-83
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国家近代化进程中,常常出现“落后优势论”、“超越论”和“非资本主义发展前途”的各种构想,这是奔腾于世的民族主义、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三股进步潮流交汇的产物。它对这些国家的近代化进程有过较大影响,并赋予其近代化道路以令人瞩目的新特色。在这当中,孙中山在这方面的构想,很值得我们认真探究和品味。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的自然观继承了西方进化论思想和“生元”学说,改造了中国古代传统的以“气”为基础的自然观,对世界的本源、世界的进化和世界的结构等问题进行了科学概括,提出了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世界本源说、世界进化说和世界结构说,从而形成了以自然观为基础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相似文献   

18.
自国家产生以来,政府官吏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就一直是人类政治生活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先生,以其丰富的思想言论和革命的实践活动,明确而坚定地告诉人们:政  相似文献   

19.
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李永伦自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提出民生主义后,在近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多次在不同的情况下对民生主义作了各种不同的阐述。“民生主义者,即国家社会主义也”。“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制贫者也。”民生主义就是“...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一度以欧美为榜样规划中国革命的前途,但因中国是亚洲的一部分,且出于对欧美资本主义弊端和危机的体认,最终将眼光与思维回归于亚洲。孙中山主张与日本合作,赞成亚洲各被压迫国家联合,共同阻遏殖民主义东渐。他将世界区分为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两大阵线,谋求本民族独立、平等与富强,呼吁建立和平、公道、合理的世界新秩序。他认为民族主义是世界主义的基础,只有恢复民族平等才配得上讲世界主义。当代社会应正确处理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两大主义必须经受全球一体化的人类公理的重新评判。应该把中国固有道德扩大到融合世界各国道德的优良成分,作为新的世界公民道德构建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