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1 毫秒
1.
集体成员权是复合型权利,主要包括共益和自益两方面的功能。农村集体产权的权能拓展使成员自益权得以实现,但也使集体成员的身份性权利和财产性权利日益分离,自益权和共益权之间的张力越来越大。最突出的表现是产权改革后农民集体由封闭变开放,集体成员身份多样化、集体事务管理趋于复杂化,对农村治理体系产生重大冲击。自益权属于实质性权利,是实现成员权经济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的主要途径;而共益权属于程序性权利,以实现成员责任的承担为主要目标。为了实现集体成员权财产和身份方面的双重功能,集体产权改革进程中应实现权利到责任的转变,通过责任机制的构建实现成员共益权,保障集体成员权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各界关于集体资产“股权”性质界定、权能设计存在重大分歧,难以形成共识,根源在于没有对集体资产进行分类研究。基于各地的实践差异,折股量化的基础财产不同,所形成的“股权”性质以及权能亦应有所区别。若将集体土地所有权等非经营性财产纳入折股量化范围,由此生成的“股权”实际上是基于集体所有权和成员身份而产生的农民集体成员权,应维持其身份性、内部性和封闭性。若仅以集体经营性财产折股量化,生成的集体资产“股权”可以界定为类似民商法中股权的“准股权”,不受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约束,是一种市场化的权利,可以收益、质押、继承,并可突破集体经济组织边界,在一定条件下允许股权向集体外转让、赠与,吸收社会投资入股等。  相似文献   

3.
民法典物权编应当界定农民集体所有权的类型的本质属性,应将农民集体所有权界定为体现农民集体公有制的所有权类型。农民集体所有权是指农村社区农民集体的成员集体以保障本集体成员的生存和发展为目的,对属于本集体所有的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和财产依法管理和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并使集体成员受益的权利。以此为基础,才能完善农民集体所有权制度。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在地权纠纷中,“户籍”是集体成员权身份和资格认定的唯一核心要素。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通过对东北林权改革中,村级合并、户籍回迁和“外嫁女”土地权益三类案例的考察,发现地权的内涵与其说是集体成员权的展现,还不如说是村落成员权的表达。实践中的集体成员权表达了村民对社区财产边界、共同体成员和伦理身份的认同,实际上展现的是一种村落成员权。基于血缘和地缘,村落成员权具有排他性、独占性、人格化和继替性特征。它具体呈现了社区内部共享的文化价值、社群网络、互助体系和互惠模式,具有内在的封闭性和保护性,是村落共同体存在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困扰司法界的农民集体成员资格认定问题,对农民集体成员资格认定的本质、基本原则、一般标准和典型情形做了探索。分析认为:农民集体成员身份之争实为经济利益之争,农民集体成员资格认定需要贯彻平等、公平、生存保障、资格惟一、利益衡量的基本原则;应该以户籍、长期固定的生产与生活关系、生活保障基础3个方面因素作为一般认定标准;此外,应对农民集体成员资格认定的特殊情形进行有针对性的特别处理。  相似文献   

6.
集体财产大量存在于农村之中,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势必产生集体所有权的转移和改变,以及其主体的变更和消失。因此,规范集体所有权的行使主体,规范其行使方式,是良好推进城镇化、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基础。中国《物权法》明确了本集体成员是集体所有权的主体,只要清楚了特殊集体的集体成员资格,清楚了集体成员的群体性及其外在表现,清楚了集体组织与集体成员在行使集体所有权时所应遵守的规则,就能明确集体所有权的主体。  相似文献   

7.
实践中,农村集体成员的合法权益极易受到侵害,对此,应当构建合理的法律保护制度。《物权法》中规定的农民集体成员撤销权赋予了农民集体成员司法救济权,为实现其基本权利奠定了基础。但现阶段我国的集体成员撤销权在资格认定、客体范围、行使期限、法律效果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应予以完善:成员资格的认定可采用主体、补充和兜底三重标准进行认定;为规制村民小组,应将其同样列为被告;行使期限应当区分无效和可撤销两种类型分别加以规定;应当引入《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强化对农民集体成员的司法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8.
由张菡冰博士撰写,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集体林权资本化问题研究》一书,以产权资本化理论为指导,对集体林权的界定、估价、转让、入股、抵押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现将书中的一些主要学术观点简介如下 :一、明晰界定产权是林农财产(本文仅指森林资源资产)权实现的制度前提。明晰界定集体林权,就是要明确界定产权的主体、客体和内容。历史地看,集体林权的主体演变与国家"三农"政策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变化密切相关。在目前的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基本经营制度下,集体成员以户为单位,对集体所有的森林资源资产拥有承包经营权。  相似文献   

9.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益分配既是集体成员受益权与集体所有权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也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正在制定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的核心内容。收益分配的特别性表现在:集体成员共享收益呈现成员内部的公益性,集体成员分享收益体现成员个人的私益性;以多元分配方式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多重综合功能。收益分配的特别性根源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公共性和成员身份性。就集体成员共享收益分配的优化而言,上缴的村委会款项、提取的福利费和集体股股息宜并入公益金;未达分红门槛的可分配收益与公积公益金的功能、性质近似,可将其转增公积公益金并参照公积公益金处理其结余。就集体成员分享收益分配的改进而言,劳龄股的设置应以劳动贡献事实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并控制其占股比例;治理积分作为可分配收益的分红依据时应有分配比例限制;应完善新增集体成员优先购股权等规则,促进其平等分享收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沪郊3个村庄宅基地置换过程的田野调查,厘清了沪郊在村庄治理与家庭两个层面对农民集体成员资格界定的不同标准,得出结论:户成员与家庭成员在两个不同的层次分别界定了个人的身份,最终确定个人是否能够享有村庄成员的权益与福利,即构成了实质上的村庄集体成员资格界定标准。在中国的乡村实践中,集体成员的单位不是个人或者家庭,而是“家”与“户”互构之后的混合状态,两者共同形塑了资源分配规则和农民认同单位。  相似文献   

11.
南海本田事件是珠三角地区近年来首例新生代工人集体事件。本文以该事件为案例,结合新生代工人的特质及劳资协议力量的变化,通过构建劳资协议博弈模型,深入探讨南海事件中劳资博弈的选择。最后得出结论:劳资协议力量变化促成南海本田新生代工人集体行动的策略选择,改变了劳资博弈的结果,最终引领分配领域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研究集体土地流转问题,采用系统理论方法,在地域分异和土地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土地所有权和土地用途的不同,设计集体土地流转总系统,建立其四种子系统:即集体土地向国有土地流转子系统、集体农用地流转子系统、集体农用地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子系统、集体建设用地之间流转子系统,并对农用地内部流转子系统进行典型研究。  相似文献   

13.
海盗行为作为一种明确思维动机和思维逻辑的暴力实践,已严重威胁到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的安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经从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层面分析了海盗形成的原因,并制定了相应的打击策略。针对亚丁湾地区海盗活动越来越猖獗的现状,试图用哲学心理学中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来探究索马里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历史文化传统在海盗的社会心理和精神状态层面产生的无意识影响,以期从根本上关注海盗行为本身,达到消除暴力实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土地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生活资料 ,土地市场的健全和完善将直接影响着我国各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分析了集体土地直接进入市场的条件、要求和理论依据 ,提出并阐述了集体土地统一进入市场的“双轨制”和直接进入市场的“三方制”模式  相似文献   

15.
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已于 2 0 0 0年 11月 8日实施了《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几年来 ,其推行状况却不尽人意 ,在现实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组建工会难度大 ,工会流于形式等。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 ,对中国相关制度的完善提出一些新的立法探索。  相似文献   

16.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但精心培育充满活力的班集体是最重要的。笔者根据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体会,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了组建一个坚强有力的班委会,并充分发挥全体学生干部的骨干作用,是形成充满活力的班集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实践集体智慧的结晶,如何界定集体智慧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通过探析集体智慧的内涵及形成过程,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集体智慧所表现出的特征,有利于人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集体合同制度对于保护劳动者的利益,维护和谐劳动关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职工个人与企业订立的劳动合同中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我国集体合同制度起步较晚,在实践中还有诸多不完善的方面,应从立法、集体合同的签订主体、集体合同的适用范围、集体合同的具体内容及集体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监督检查等若干方面加以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为什么会发生流转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是我国集体土地使用制度变迁的一个重要过程。从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角度剖析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 ,有三个原因 :一是制度创新使潜在收入得以增加 ,二是制度环境变化使潜在收入分割成为可能 ;三是制度安排成本在降低。  相似文献   

20.
试论中国著作权集体管理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两种传统的著作权集体管理模式的差异,评介中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的相关法律规定,认为中国实际上选择了"排斥竞争,维持垄断"的管理模式,这有可能导致滥用垄断地位的问题.因此.应结合著作权集体管理的自身特点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尝试构建"有限竞争,合理垄断"的著作权集体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