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BOT方式中政府保证的法律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BOT方式中政府保证的几种形式 ,着重对BOT方式中政府保证的法律性质进行了探讨 ,指出BOT方式中政府保证与一般民事担保行为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王伟红 《兰州学刊》2004,(2):117-118,170
BOT方式的相关法律问题争议颇多 ,笔者认为 ,BOT合同为国内契约 ,其性质为涉外行政合同 ;有关BOT的政府保证与我国民法和担保法上所称的保证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BOT作为一种新型的投融资方式,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广泛应用,一些城市重要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营都采用了该方式。但对于其基础协议——特许协议的法律性质各国认识不一,在我国法学界也存在着争议。基于此对特许协议的定义、法律特征、法律关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指出其性质应该属于国内行政合同;鉴于国内在特许协议、行政合同方面的立法空白以及特许协议的特殊法律性质,就该协议的争议解决方式提出了相关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4.
BOT投资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正式出现并逐步发展壮大的新型的投融资方式,这种投融资方式的出现,极大地满足了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需要,同时,为东道国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提供了条件。但由于BOT项目中的风险较大,需要东道国政府提供相应的保证才能更好地吸引私人投资者投资于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我国目前立法对BOT方式中的政府保证问题规定急需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私人资本投入到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当中。  相似文献   

5.
BOT是一种方兴未艾的投资方式,对于东道国政府和投资者都有较大的吸引力。但由于项目投资金额巨大,运营周期长,因此面临着诸多风险,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东道国政府的支持,因此政府保证对于BOT项目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但目前在我国,政府为投资者提供保证面临着诸多法律问题,例如政府保证的法律效力具有不确定性、政府保证的内容不完善等等。本文从政府对BOT项目经营性风险和非经营性风险的承担两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了政府对各种具体项目风险承担的范围和程度,并对我国的BOT立法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BOT投资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BOT这一投资方式的法律特征作出分析,指出BOT投资中的核心合同———特许权协议是一种行政合同,基于这一协议之上的其他合同都是平等主体间的合同。指出了BOT项目合同的性质和应采取的公司组织形式。通过对目前我国BOT投资的法律障碍的分析,指出尽快通过BOT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安丽 《江汉论坛》2001,(8):53-55
作为一种新型的投资方式,BOT在本世纪60年代已广泛运用于基础设施和大型厂矿企业的建设,许多国家也纷纷出台了关于BOT的法律、法令。我国使用BOT的历史不长,法律、法规的制定也处于发展时期。本文针对目前国内立法的现状,就BOT项目融资中政府保证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求对现实法律规定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BOT投资方式的转移效应、创新与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玉德 《东岳论丛》2003,24(4):46-47
BOT作为国际股权资本的投资形式 ,既具有资本、技术和管理的转移效应 ,也具有对比和扩大就业的社会效应。随着BOT项目的增加 ,其正面效应正逐步扩大。BOT投资方式的创新与拓展是其生命力所在 ,特别是在BOT的投资主体、投资主体的内涵、投资主体的对象诸方面都具有创新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李冬晓  张健华 《理论界》2007,(10):100-101
BOT投资方式是一种国际通用的投资方式,被广泛运用于大型基础设施和公共工程领域。对于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它可以增加建设资金,转移项目风险,带动相关行业发展,从而促进和提高社会整体效益。因此,这种投资方式引起了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广泛重视。通过对BOT的核心法律关系进行说明,提出了完善、改进我INBOT法律制度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BOT风险分析及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BOT投资方式被越来越广泛地采用。但这种投资的运营特殊性决定了其必然具有相当的风险性。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其运营过程中所遇到的商业风险、政治风险和不可抗力风险等风险,而且针对不同的风险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1.
就民事主体问题,传统民法坚持民事主体二元化理论,即以自然人和法人为民事主体,而不赋予非法人团体以民事主体地位。笔者认为,传统理论有其缺憾,科学的做法是应赋予非法人团体以独立的民事主体地位。文章从民事主体的发展历史、世界各国对待非法人团体的态度,以及我国的立法现状三个方面来论证。  相似文献   

12.
银行是经营特殊商品——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它所从事的是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金融服务业务。银行经营对象和经营业务的特殊性以及高负债性决定了其外部性最大,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要远远大于任何一般的企业,对政治风险也更加敏感。防范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政治风险应深入分析东道国的类别和投资环境,与东道国签订保证协定,建立政治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重点防范和化解政局变动带来的政治风险。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视阈下的环境问题及法律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与城镇化相伴生的环境污染现象为切入点,分析了目前"自发型"(由下而上的)城镇化过程中环境污染的社会形成机理,认为城镇化参与者的"自利性"、消费的增长与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量的片面追求是目前城镇化进程中污染问题的主要推动力。以此为基础,以"规划约束"、"以人为本"、"执法先行"为着眼点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生态环境制度保障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的法律意义--从纳税人权利的保障的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人类的美好追求,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文章从纳税人权利义务的归位,权利意识的提高,权利本位范式的主导,强化法律保障并建立相关的配套规定,限制公权的扩张,树立"权利契约"观念等角度探讨纳税人权利问题,认为纳税人权利的保障是税法公平的集中体现和必然要求,当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一个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心鉴 《文史哲》2002,(6):35-37
2 0 0 2年 5月 31日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的重要思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思想的提出 ,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对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创新 ,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意义重大。如何理解政治文明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理论学术热点。本刊特约请我国政治学界的几位有关专家 ,就政治文明的相关问题展开笔谈 ,相信这组笔谈 ,对于人们更加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研讨 ,当会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6.
冯向辉 《北方论丛》2002,2(2):70-72
政治运行法治化的实现受到制度、文化、传统、道德、习惯等各种条件的制约.其中,政治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是必要的前提;政治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关键的环节;而普及和提高公民意识则是基本的社会思想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7.
市民社会生成的内在机制是信息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机制;权力制衡的根本路径是营造市民社会整体的信息势,消除社会复杂性增长导致的不确定性。由于市民社会运行机制是差别促进联系、联系扩大差别,从而在社会系统内部产生不同层次上的对称性分岔,一方面使市民社会不断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又使社会的复杂性增长而导致不确定性增长、腐败的几率增加。所以,抑制腐败的有效战略就是通过营造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最高层次上的对称性,产生最大的社会主体信息量,营造强大的社会整体信息势,最大限度地消除复杂性导致的不确定性,并最终形成长期有效的抑制腐败的权力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政课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课程,近几年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高校思政课如何保障其教育教学质量,依然是我们需要探索的课题。通过针对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所存在问题提出对策、措施来对其教育教学质量进行保障。  相似文献   

19.
社会保障是一项公民权利。农民社会保障缺乏是长期以来二元社会结构影响下形成的城乡保障体系分立的结果。“土地换社保”措施是在这一现实背景下,解决被征地农民的民生问题而采取的一项权宜之计,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这一做法违背了社会保障权的权利主体平等性、义务主体特定性,侵犯了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平等的社会保障权,实际已背离社会保障的本意。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困扰社会的难题,大学生为了就业不惜牺牲各方面的利益,使得自身权益遭受侵害的现象层出不穷.大学生不仅要立足社会,还要加强维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高校也应该注重此方面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