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于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又称艾滋病病毒)而引起的一种以T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为主的一种混合免疫缺陷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在我国,艾滋病是26种法定乙类传染病之一,但因其危害性大、防控难度高而属于甲类管理。艾滋病病毒通过性传  相似文献   

2.
《家庭科技》2012,(5):23
很多人对艾滋病有种种错误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本刊搜索了许多资料,将有关艾滋病的一些误解和纠正方法罗列如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误解1近距高接触HIV(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或病人会感染HIV 事实:有证据表明,HIV不会通过接触眼泪、汗液或唾液传染.  相似文献   

3.
《家庭科技》2012,(6):29
从感染HIV到体内产生HIV抗体,这一段时间称为潜伏期。那么,存在于潜伏期的艾滋病会有传染性吗?首先,艾滋病潜伏期的长短个体有差别,一般为2~6周,只有极个别的长达3~6个月。在感染的过程中,初步产生的是病毒RNA,这能够用PCR方法检测出来,此后发生的是IgM抗体,启动双抗原夹心法能够检测出来。在潜伏期内虽检测不到  相似文献   

4.
HIV/AIDS危机不只是一个大众健康问题,而是带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挑战.艾滋病是在势不可挡的当代全球化风潮及中国改革启动后急速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传入、传播并加剧蔓延的.目前,我国艾滋病疫情正处于由吸毒者、商业性工作者、同性恋男性等高危人群向低风险或无风险的一般人群大规模扩散的临界历史关口.伴随性接触传播日益走向前台,妇女的易感性和脆弱性也就愈加凸显出来了.然而,社会性别与艾滋病"问题"绝非只是妇女的问题,而是深嵌在地区、城乡、社会群体及两性之间制度与结构性不平等之中的权力问题,因而从根本上讲是一个人权和社会公正问题.实现不可或缺的社会公正尤其是社会性别公正--在立法和国际政策框架内确认边缘群体的权利并进行赋权--已成为根本预防和遏止艾滋病的关键所在.男女不平等的政治特性呼唤我们对HIV/AIDS挑战做出超越保健部门的以社会公正为原则的政治回应.  相似文献   

5.
社会性别与艾滋病问题研究——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国个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HIV/AIDS危机不只是一个大众健康问题,而是带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挑战。艾滋病是在势不可挡的当代全球化风潮及中国改革启动后急速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传入、传播并加剧蔓延的?目前,我国艾滋病疫情正处于由吸毒者、商业性工作者、同性恋男性等高危人群向低风险或无风险的一般人群大规模扩散的临界历史关口。伴随性接触传播日益走向前台,妇女的易感性和脆弱性也就愈加凸显出来了、然而.社会性别与艾滋病“问题”绝非只是妇女的问题,而是深嵌在地区、城乡、社会群体及两性之间制度与结构性不平等之中的权力问题,因而从根本上讲是一个人权和社会公正问题,实现不可或缺的社会公正尤其是社会性别公正——在立法和国际政策框架内确认边缘群体的权利并进行赋权——已成为根本预防和遏止艾滋病的关键所在.男女不平等的政治特性呼唤我们对HIV/AIDS挑战做出超越保健部门的以社会公正为原则的政治回应。  相似文献   

6.
广西吸毒人群性别差异与艾滋病预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毒人群共用注射针具及性乱行为,对艾滋病的流行影响最大。对于社会边缘人群,主流社会要采取宽容的策略,关心和团结帮助他们共同预防艾滋病,减少HIV感染和性病的传播,最大限度保护正常人群。  相似文献   

7.
《家庭科技》2012,(2):23
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8.
国外艾滋病患者人权保障与立法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美国、英国等国艾滋病患者人权保障法律制度的立法状况进行分析,国外艾滋病患者相关立法具有以下特征:将反歧视纳入制度设计目的之中,公共卫生立法体现人权制度,等等。由此,我国与艾滋病相关的立法应该汲取经验,完善宪法内容,加强反歧视立法,制定艾滋病专门法律。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患者的社区支持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向德平  陈琦 《学术论坛》2004,(3):141-144
社区支持在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运用社会学的社会支持理论,分析社区支持在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控制艾滋病传播等方面的作用,提出了构建艾滋病患者社区支持网络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艾滋病防治的伦理难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易雄 《中州学刊》2007,(5):129-133
艾滋病防治的伦理难题主要包括资源的分配不公、预防H IV/AIDS的措施与传统伦理观冲突、性伴通知的失范和治疗的标准化与公正性难以实现。解决这些伦理难题需坚持尊重宽容、有利无害、公平公正、互帮互助和注重弱势群体的原则,加强医务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普及预防艾滋病知识,建立完善的艾滋病防治规范和组织机构,贯彻落实好中国正式启动的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方案,开展人群干预,在全社会形成控制艾滋病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1.
社会工作:艾滋病患者救助实践的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工作能在艾滋病患者救助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目前的艾滋病患者救助实践较为重视资源的提供,没有脱离传统救济方式的影响.克服这些缺陷与不足,需要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社会工作介入艾滋病患者救助实践具有坚实的价值基础、科学的理论依据和专业的工作模式.社会工作是解决艾滋病患者心理问题、恢复患者社会关系与提升患者社会功能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家庭科技》2012,(11):26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最近,一种被称为"类艾滋病"的新病引发公众及卫生部门的高度关注。目前,这种新病在全球已经确诊200多例,并在泰国和台湾地区出现,而且患者全部都是亚裔的黄种人。那么,"类艾滋病"到底是不是艾滋病?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称,此类疾病到目前还没有查出病因,医学界没有公认的治疗方法,被媒体叫做"类艾滋病",其规范的叫法应该是"成人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 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 ,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经历了传入期、播散期 ,目前处于快速发展期。建议有关部门采取新的、更完善的措施 ,以便更有效地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发生及蔓延。  相似文献   

14.
《家庭科技》2012,(8):28
"恐艾症"也叫艾滋病恐惧症,是一种对艾滋病的强烈恐惧,并伴随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患者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或者非常害怕感染艾滋病并有洁癖等强迫症表现,表现出精神抑郁、情  相似文献   

15.
新疆艾滋病问题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针对新疆艾滋病问题,从防治艾滋病的紧迫性、新疆防治艾滋病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防治艾滋病的对策及建议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 《家庭科技》2012,(10):26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传染病,目前尚无特效药。除了在杜绝不沽性行为、慎重输血输液、讲究卫生等方面预防外,还要多吃些抵抗艾滋病病毒的食品。那么,哪些食品具有这样的功能呢?黄豆黄豆中除含丰富的蛋白质以外,还含有丰富的硒,硒能提高人体抗病能力。黄豆中的大豆  相似文献   

17.
本文表明了过去十年抵抗撒哈拉以南非洲的HIV/艾滋病的政策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最初,政策的焦点在预防。可能延长HIV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生命的抗逆转录酶病毒治疗(ARVs),被认为对非洲的穷人过于昂贵。2000年,紧随降低抗逆转录酶病毒治疗价格的全球运动以及对非洲艾滋病所带来的政治动荡的担忧,政策开始聚焦于治疗的权利。成本效益的争论在预防政策的表述和实施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而人权和公平的考量则推动着目前的治疗计划。虽然政策的内容不同,预防和治疗政策却有其共同之处:很少关注最终决定政策成败的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社会—文化现实。基于来自乌干达的例子,本文呼吁更多地研究和理解预防、治疗计划的成败。这种理解可能有助于使全球政策适应地方现实。  相似文献   

18.
公安监管场所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是我国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应实施集中管理,避免艾滋病在被监管人群中继续传播,进而降低在社会人群中的蔓延。在集中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上,应完善法律法规,建立相关部门联动机制;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加强管理队伍建设,设立激励机制;建立医疗协作体系,积极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艾滋病的立法框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要有效执行遏制艾滋病传播的政策、法规和应对措施,必须建立一个适宜的法律体制。本文认为,该立法框架必须包括三个方面的內容,一是从根本上推进卫生事业在抗击疾病过程中提高公众的健康尺度。二是营造一个有利于控制艾滋病传播的社会环境,即将那些对艾滋病病毒的威胁还不确定的、受到侮辱和道德谴责的人们感染艾滋病病毒威胁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限度。三是必须重新考虑那些不是直接针对艾滋病毒/艾滋病但对疾病的扩散有影响从而会对干预造成妨碍的法律法规。本文旨在为中国的艾滋病立法勾勒一个理论的框架。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中国大地蔓延。在四川藏区,艾滋病的几种传播途径并存。由于藏区农牧民群众卫生知识的匮乏、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在今后的一段时间,这种传播趋势可能还会持续。本文系笔者通过实施七个藏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项目,对艾滋病在藏区的传播的途径所作的人类学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的藏区防治艾滋病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