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忆儿时 不管他已长到多大,和孩子谈谈他幼时的情景甚至他出生以前的事,永远是家人最快乐的时光。让孩子知道,他是在父母的热切期盼下来到这个世界的,提醒他,他小时候是多么讨人喜爱直到现在。 温馨的剪贴簿 买一本不是很贵的剪贴簿,让孩子在封面写上他的名字以及年份,然后开始收集每个家人曾  相似文献   

2.
林颖 《家庭科技》2022,(3):26-28
<正>我国是一个重视孝道教育、家规家训的国家。正所谓“百善孝为先”,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孝顺和感恩自己的父母,这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和道德品质。为了让孝德文化浸润孩子的心灵,让孝德思想从小根植于孩子的内心,让孩子养成积极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一定要履行好孩子第一任老师的职责,从思想和行为上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从而让孩子成长为尊敬和孝顺长辈的新时代青少年。  相似文献   

3.
俞国荣 《家庭科技》2007,(12):38-38
孩子的饮食问题往往缘自父母或教养者的不良饮食习惯,不过多数的父母并不自觉.事实上,孩子的表现就像父母的一面镜子.国外研究儿童蔬果摄取不足的情况,就发现关键因素是来自于父母的影响.因此,如果想让孩子从小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应该先改变父母自己对食物的好恶及不良的饮食习惯,以身作则来营造家庭中健康的饮食环境.  相似文献   

4.
"妈妈,表妹看到我的玩具很漂亮,非要抢我的……"这样的话语,在生活中经常听到. 孩子们在一起玩总是开心的.但孩子毕竟是孩子,经常会为了一个玩具吵闹、争执,而现在家家都是一个宝贝,全家人捧在手心里,生怕孩子受委屈.孩子一有委屈就向父母求助,变成朋友眼中的"告状王",时间长了小朋友都不愿与他交往.  相似文献   

5.
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呢?可近几年来,激烈的社会竞争催生了许多"紧张型"父母,他们非常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一些父母为了让孩子能挤进重点学校,要求孩子学这学那,英语、奥数、钢琴、书法、舞蹈等,孩子简直成了学习的机器.正是这些望子成龙的父母,他们一方面智力投资不惜成本,另一方面对子女要求极其严格,放学迟了挨骂,成绩不好挨打,有一点空闲要练琴,作业不能写得马虎.于是,挨批评就成了这些孩子的家常便饭.殊不知,这些在兴趣班里泡大,在父母的压力下长大的孩子变成了一只缺少快乐的小羔羊.那么,要怎样才能让孩子快乐地成长呢?  相似文献   

6.
歌云 《家庭科技》2007,(3):47-48
不可否认,相当多的父母在替孩子择校的问题上有过诸多犹豫和煎熬:担心孩子进名校功课赶不上;交费生的身份会让老师同学们"另眼相待";从"鸡头"到"凤尾"心理会受到负面影响……然而,最终择校潮还是裹挟着父母们抱着"宁可错选,不可错过"的心态,咬牙让孩子进了名校,有些父母为此交了大笔赞助费.  相似文献   

7.
孩子的饮食问题往往缘自父母或教养者的不良饮食习惯,不过多数的父母并不自觉.事实上,孩子的表现就像父母的一面镜子.国外研究儿童蔬果摄取不足的情况,就发现关键因素是来自于父母的影响.因此,如果想让孩子从小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应该先改变父母自己对食物的好恶及不良的饮食习惯,以身作则来营造家庭中健康的饮食环境.  相似文献   

8.
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他们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有不同的行为方式。父母要正视孩子的安全感、自我意识、认知模式、社会交往、规则规范等天性,学会接纳孩子。从某种程度上说,父母的接纳,会奠定孩子一生的幸福。不必追求完美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孩子也不例外。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对孩子不能一味追求完美。生活中,以下的教育片段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9.
梦的解析 在内心深处,每个人都自以为独一无二.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更是以为这个世界是专为他而创造的. 洪秀全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虽然出生在赤贫家庭,但是由于他自小聪明伶俐,又是老儿子,便受到父母异乎寻常的宠爱.所有的孩子中只有他一个被供上了学,别的孩子吃野菜糊糊,他却总能吃饱红薯.可以说,他是"娇生惯养"的.  相似文献   

10.
正说起孩子,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父母太多的心血,孩子也给家庭带来数不尽的欢乐。孩子们一天天成长,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小学、初中、高中……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父母的成长过程,父母在这个过程中也不停地学习和进步!纪伯伦在他的《致孩子》中写道: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吴尧 《家庭科技》2007,(10):43-43
老人退休后,生活比较清闲,遇到老同事、老邻居总是要聊上好一会儿,和亲朋好友讲述自己的生活.对于父母们来说,他们的共同话题就是孩子.谈谈孩子的成就会让他们感到幸福,但是也会让他们产生攀比心理.拿孩子作比较,别人生活幸福就会很羡慕,回家再夸奖人家的孩子多么有出息,给自己孩子心里增加很大压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方便把尿,许多父母还给两三岁的孩子穿开裆裤,特别是天气炎热时,喜欢让小孩穿开裆裤光着屁股.然而,专家指出,1岁以上会坐的孩子穿开裆裤露出小屁股,无论从卫生还是安全的角度来讲,都是弊大于利.特别是热天穿开裆裤更是适得其反,易引发外阴炎、阴道炎、泌尿疾病.因此父母应给孩子穿宽松舒适的满裆裤,并且教育孩子讲究卫生.  相似文献   

13.
正很多父母因孩子青春期而与孩子交流不畅,常问"要怎样与孩子沟通,孩子才能听我的话?"其实,这种想法本身正是他们与孩子交流不畅的原因。家庭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听话,而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帮助孩子以自身的特点去发展自己。青春期孩子需要的是友谊型父母,而不是处处干预管制自己的父母。青春期孩子更渴望得到他人认可与帮助。如果父母一味  相似文献   

14.
正放大镜:放大孩子的优点父母要善于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并加以张扬。每个孩子都潜藏着独特的天赋,这种天赋就像金矿一样埋藏在平淡无奇的生命中,父母如能去发掘并张扬它,日后就能使孩子有益学业,成就事业。法国文豪大仲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大仲马在未成名前,到巴黎拜访父亲的一位朋友,并请他帮忙找份工作。然而,他父亲的朋友说了一串工作,让大仲马选择,可他没有一样能行。就在大仲马将要离去  相似文献   

15.
正孩子种种冒险的想法和行为,都会让父母联想到非常糟糕的结果。其实那是孩子探寻勇气的一种方式,而且在成长过程中,孩子需要用这种勇气去应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变化。当孩子第一次伸出小手抓握东西,当孩子第一次迈开脚步学走路,当孩子第一次承认自己做错事情,都是他们内心充满勇气的表现。所以,帮助孩子获得勇气会令他们更好地面对世界。  相似文献   

16.
有些父母会经常说,孩子不听话该怎么办啊?要我说,那得看他是在什么问题上不听话。比如说,孩子喜欢蓝色衣服,你非让他穿红色的:孩子喜欢学电脑,你非让他学钢琴……这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父母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家长对孩子的爱,尤其体现在吃饭上.首先是让孩子多吃,自古如此.经常可见祖母端着碗,四处追赶孙儿,喊叫着喂一口饭. 美国的父母从不硬逼孩子多吃饭.受教育程度高的家庭,会主动给孩子补钙,严禁孩子喝可口可乐等饮料,还不许多吃糖.孩子从能拿得动勺子那一天起,就开始自己吃饭了,即使弄得满脸满身,父母也不会去管.家庭贫穷的学生可以在学校领免费午餐,想吃什么自己决定.中产阶级的孩子会带饭到学校,大多数是一片三明治、一瓶果汁再加一块甜点.孩子怎么吃,吃了多少,又丢掉多少,父母一无所知,根本不问.  相似文献   

18.
, 《家庭科技》2013,(2):44-44
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正常的亲子关系是父母满足孩子爱的需求。但是,如果父亲或者母亲用孩子来替代夫妻间的情感需求,或者牺牲孩子内在发展需求来满足自己对孩子的依恋,与孩子的关系就超越了正常的界限,就是恋子情结了。恋子情结破坏了家庭中的人际界限和关系位置,会导致夫妻感情、亲子关系的混乱。  相似文献   

19.
时下,一些年轻父母出于种种原因,生下孩子,甩手交给了奶奶或姥姥,有的干脆把孩子送到外地去,直到孩子长大了才接回身边,目的是监督读书,让孩子按父母的愿望去发展。于是问题接踵而至,因为孩子毕竟是灵  相似文献   

20.
赵婷 《家庭科技》2013,(2):20-20
也许是太渴望成功了,大多数父母都希望孩子在成长道路上一帆风顺,少受挫折,并担心孩子经受不了打击。这样的后果就是不敢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做力所能及的事,在父母的保护下,孩子永远只能是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