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正有一位主妇不小心打破了一个鸡蛋,这本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可主妇想:鸡蛋能孵成小鸡,小鸡能变成母鸡,而母鸡又能下很多蛋,很多蛋又能孵出很多鸡……主妇如此想下去,仿佛自己失去了一个养鸡场,越想越痛苦。不要嘲笑那位主妇,我们都有这样一个"心理放大镜"。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要求被试者在一个周日的晚上,把自己未来7天所忧虑的都写上来,投入—个"烦恼箱"里,三周后打开这个"烦恼箱",结果发现,其中九成的烦恼并未真正发生。可见,烦恼多是自  相似文献   

2.
《琼州学院学报》2016,(4):100-106
日剧《昼颜》在日本一经播出便成为热议的话题,在中国也影响甚远。这自然与其对"主妇出轨"这一敏感话题的呈现有关,但显然《昼颜》的意义并不仅限于此,更在于其经由对"主妇出轨"的叙述,触及了现代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所出现的某些问题或症候。因此,"主妇出轨"不仅可以被理解为女性追求个人成长的一种极端呈现,同样可以被看作中产阶级家庭危机的突出表现,甚至是整个都市文化病症的表征,也正是在此意义上,《昼颜》给中国同类电视剧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经验。  相似文献   

3.
加息,对有存款的主妇来说是件好事。但遗憾的是现在大多年轻的家庭主妇都是"负姐"(因贷款买房、买车而负债),加息对她们来讲就算不上好消息了。每年要支出更多的贷款利息,如何精打细算理财就更重要了。  相似文献   

4.
现代人越来越倾向于把每日所感所想整理成文字,发表于微博中.日子久了,就变成了微博成瘾族——易被激怒,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睡眠障碍. 何谓"微博控" "微博控"是指对微博极度喜爱的人."控"来自英文complex,即情结、极度喜欢的意思.随着微博的火爆,越来越多人见面就聊微博.但由于迷恋微博,网友中出现一大批"微博控",他们一上微博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十多个小时,还有的通宵达旦.  相似文献   

5.
常静 《南方论刊》2013,(4):69-71
政务微博又称"官博",是我国政府部门推出的官方微博账户,力行"织博为民"。目前党政机构和官员开微博已成为一种趋势,视微博为一个政务公开及同市民交流的重要平台。文章主要从政务微博在政府职能中的作用,发展中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政务微博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王蕊  张莉莉 《东岳论丛》2023,(5):104-112
先秦至隋代“主妇”一词主要出现在祭礼、婚礼、丧礼等各种仪式中,直到唐代主妇才开始由仪式中的象征角色转变为家庭角色。之后宋元明清时期主妇主要负责与衣食以及女性相关的家庭事务,其家庭决策权极为有限。进入民国,在传统家庭向现代家庭变革的背景下,经过国家和社会舆论的重塑,主妇角色实现第二次转变。主妇开始从家庭依附者转变为家庭的主导者和决策者,并被赋予住所选择权、家庭经济支配权以及家人的管理权等诸多家庭决策权。民国主妇角色的重塑标志着家庭性别权力关系的重建,推动了传统父权制的消解以及女性消费群体的崛起。  相似文献   

7.
政务微博的功能定位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引言:何谓政务微博政务微博是公共管理学科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现象,目前学术界关于政务微博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界定。有的学者认为,政务微博主要指政府机构或政府工作人员以公务身份开设的微博客[1]。本文认为,"政务微博"中的"政务",并非狭义上的"政府机构事务",而是"政府与公共管理事务"的统称或简称,一切具有为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属性的政府及公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新闻发布政务微博作为政府发声器被广泛采用,在信息发布、了解民意、微博问政等方面表现出色。以"徐州发布"为个案研究对象,从微博内容、活跃度、传播力、引导力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提升"徐州发布"影响力的策略,以期对新闻发布政务微博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微博在中国正式流行到今,短短三年多时间里,已被誉为继立法、司法、行政、大众传媒之后的"第五种权力"。"微博改变中国"已成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作为传播载体的智能手机微博集成传统媒体、收音机、电视机、互联网四大媒体的内容已成现实,这一廉价、高效、便捷、普及的媒介使微博影响力更难以低估。对官员在这一区域的活动进行研究,为政府制定互联网管理对策,完善公务员管理体系,保护微博官员利益,发挥官员微博的积极作用等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微博的风靡引爆了一场互联网革命。微博所具备的开放、平等、互动等特征,极大地释放了个体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使得"人人都是传声筒"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微博成为文化构建和社会变迁的重要推动因素。然而,微博存在着多种内在矛盾。在传播角色上,微博既是媒体平台也是社交工具,并且,精英微博和草根微博拥有不同的话语实践,引发了微博传播的矛盾冲突。微博传播构建的草根亚文化,既是对主流文化的仪式性抵抗,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犬儒主义。而作为推动社会变迁的重要能动力量,微博也会受到政治与经济力量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指出发挥微博文学的"把关人"作用,对微博文学进行更好的管理和监督,是网络时代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2.
史梁  汤书昆  赵丽 《江淮论坛》2014,(2):139-142,162
近年来,微博在公共事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文章借鉴"公共能量场"理论来分析微博在公共事件中的作用,结合微博传播特性和当代中国社会背景,提出构建微博的公共能量场。文章选取了近年来中国微博的部分公共事件,分析微博公共能量场上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提出政府应该通过后现代话语理论来构建微博的公共能量场,避免有悖话语原则的误区,通过多元价值观念的碰撞和多方的民主参与,促进公共事件的解决和公共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13.
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微博的应用,使人们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微时代"环境,并催生了有着口语化特色但以书面表达的独特网络交际用语——微博语言。微博语言具有简约化、口语化、多元化等语体特征。微博语言在使用时要遵循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平等原则。  相似文献   

14.
微博以它高效便捷、公开透明、及时互动强大力量迅速占领反腐阵地的制高点,堪称"反腐利器"。可是越是对其推崇,我们就应该越看到其存在的固有缺陷,未雨绸缪进行制度规范,规避其负面影响,这样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益。本文从微博反腐中的特质、微博反腐的困境进行论证,从网络公民的伦理身份界定、微博网络反腐组织保障、反腐信息管理技术、微博反腐政策支持等方面出发,构建有机高效的微博反腐体系。  相似文献   

15.
微博是随着科学技术与网络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流行的社交媒体,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不断受到教育者们的重视。本研究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对一名日本外教及其学生在微博环境下的交流互动活动进行分析与研究,探讨了在微博环境下,师生是如何进行交流互动的,又是如何促进日语的教与学的。文章首先采用质性研究,对课程期间外教微博上师生的交流内容进行内容分析,发现通过微博,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工具性(学业)和情感性的支持,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激发,能够从认知、情感等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构建亲密友好的师生关系。然后使用问卷对学生使用微博与教师进行互动的情况及感受(主要包括"微博对课程的益处的感受"及"个人投入和满意度"两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在"微博给课程所带来的益处的感受"和"个人投入及满意度"上的得分在中等偏上,但是通过微博与教师进行过互动的学生比没有互动过的学生在两个方面上具有显著差异,互动过的学生报告受益更多,个人投入和满意度更高。同时还发现,大二学生比起大三学生在这两个方面的感受更积极。总之,将微博作为传统课堂的辅助工具,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有助于相关课程及语言的学习。  相似文献   

16.
微博在当今社会中传播的快速性及交互的广泛性,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微博作为"自媒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逐渐成为与新闻网站、论坛、博客并列的主要网络载体,数量众多的政府公共部门和公务员也利用微博来了解民意、公布信息、与百姓互动.但政务微博在当前的应用并不完善,因此需要对公共管理中政务微博运用进行认真地研究、分析、评估,逐渐将其完善.  相似文献   

17.
唐爱芳 《理论界》2012,(6):160-161
微博凭借优越于传统媒体的便捷性和互动性,迅速成为网络舆论的新阵地。微博问政作为一种新的公民政治参与方式,拓宽了官民沟通的渠道,有助于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网络化的水平,提高网络化时代的执政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在新的形势下以新思维解决新问题,但由于微博用户素质的良莠不齐,情绪化和极端化的表达方式会在一些微博中表现得较为过激,故意寻衅滋事难以避免,因此,研究如何建设"微博问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刘义 《浙江社会科学》2012,(2):44-46,156
网络2.0时代催生了"人人自成媒体"的新景观,作为一种自媒体(WeMedia)的微博便是其产物之一。如人们所见,"7.23"动车事故发生以后,微博再次成为公众获知有关信息的重要窗口。然而,纵观这次的微博舆情脉络,事故真相的传递与某种非理性泄愤情绪的扩散也一度陷入复杂的纠葛,造成网络舆论环境的失控。本文力图穿越这片舆论的丛林,考察微博这种网络表达自身的权利诉求及其内在价值冲突的重构方案。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2010-2012年6份CSSCI新闻传播类期刊127篇"微博研究"论文进行定量分析,试图从研究主题、使用理论、引用文献、研究方法等层面描述国内微博研究的现状。研究发现:在研究主题层面,"微博使用与效果"的论文最多,其次是"微博传播机制及模式","微博与新闻生产"和"传播伦理与法规"的研究相对较少;在理论应用层面,意见领袖、社会网络、媒介环境学等理论采用较多,研究较少使用把关人、第三人效果、知识沟等理论;在研究方法层面,思辨性论文近7成。实证研究方法中,内容分析和混合研究方法使用较多,而采纳控制实验和田野调查等方法偏少。最后,在127篇论文中,85%的研究论文没有进行文献回顾,每篇论文平均引用5.21篇理论文献。  相似文献   

20.
以新媒体微博事件为例,分析了微博空间构建"新公共领域"的文化逻辑在基于微博空间而发展起来的新公共领域中,公共阅听人的思想与行为已经超越了传统"传—受"理论模式的受众概念及其经验,理解微博空间中的公共阅听人,要遵循公共领域的解释逻辑。进而认为,如何构建理性的公共阅听人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微博空间的治理之道,其根本是建构起新媒体时代所要求的理性的公众阅听人,而加强和发展媒介素养教育是达此目的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