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科技》2012,(5):47
2012年3月1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月份经济运行数据,2月份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2%,创20个月CPI新低。由此,居民1年期实际存款利率在经历了24个月为负后,也首度由负转正。负利率,是指物价上涨速度超过居民1年期存  相似文献   

2.
2005年一季度400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当期物价满意指数同比环比双增长,位于调查以来第二高位,未来物价预期指数环比下降6.9个百分点。居民就业感受普遍提升,当期就业感受和未来就业预期向好发展。  相似文献   

3.
自 1996年以来,我国连续七次下调储蓄存款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从 10 98%下降到了 2 25%,总降幅达 8 73个百分点。这七次利率下调,具有时间短、连续性强、力度大的特点,可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储蓄存款仅从 2000年起才有所分流,仍呈现一种高增长态势。到 2000年 8月末,居民储蓄余额为 62861亿元,增长 6 2%, 1- 8月份累计新增了 3505亿元。降息对经济的刺激作用也不明显,物价回升不强、投资乏力的局面没有得到扭转。   利率连续下调,储蓄始终居高下降,原因何在 ?  (1)从交易动机看。交易动机是指人们持有货币的…  相似文献   

4.
陈博闻 《南方论刊》2011,(7):25-26,24
4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中,备受关注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3%,虽比3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依然超出市场普遍预期,显示短期内通胀压力难以缓解。温家宝总理此前提出,要"消除通货膨胀中的货币因素"。而今年以来的前5个月,央行5调存款准备金率和2次加息均表明了中央政府决心治理通胀的鲜明态度。目前来看,尽管经济总体运行平稳,但仍掩盖不了物价上涨所带来的通胀之忧,因此,当前不仅要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更重要的是要运用政策调控的灵活性,审时度势,有针对性地缓解通胀压力,并有效地保持经济增长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一、改革开放以来利率调整的历史回顾   自 1979年以来,我国利率水平由升转降 (以“一升一降”为一周期 ),经历了两个循环周期。第一个周期为 1979年 4月 1日至 1993年 5月 15日。 1979年 4月 1日~ 1990年 4月 15日先是存贷款利率连续七次上调,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由 3. 96%上调到了 11. 34%;此后,自 1990年 4月 15日开始延续到 1993年 5月 15日,存贷款利率经三次下调,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由 11. 34%调到 7. 56%。第二个周期为 1993年 5月 15日到现在。首先是延续到 1996年 5月 1日的利率提高阶段 (此间存款利率调整两次,贷…  相似文献   

6.
香港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其利率市场化进程,经历近30年的时间,最终完成利率市场化.期间为稳定存款利率市场、防止出现过度竞争、高息揽储等起到了作用.香港银行公会设立了银行业存款"利率协议",以规范存款利率市场竞争.其实行的分类做法、惩处机制以及适时修订市场利率自律机制等对我们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利率体系的弊端1、银行的结构性缺陷突出。一是存贷款利率结构不合理。主要反应在存贷利率为零或负利差。1993年两次上调存贷款利率后,从利率对应关系来看,半年期存款与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技改贷款、基建贷款,三年、五年期定期存款与三年、五年期基建贷...  相似文献   

8.
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据统计,我国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占银行全部资金来源的80%左右.而影响存款的最直接也最重要的因素便是存款利率.文章基于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通过收集2000~2015年存款利率及其影响因素的数据,运用Eviews软件,进一步对商业银行存款利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新形势下的商业银行经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关于储蓄分流、股市复苏的断想□马金莲1996年中央银行取消保值储蓄、两次降低存贷款利率以后,我国居民长期以来选择的储蓄存款与投资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上半年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5457.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7%,二季度月平均增加717.8亿...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2004,(3)
杨作书在《青海社会科学》2 0 0 4年第2期撰文《对我国居民储蓄超常增长的理性思考》指出,国内居民储蓄意愿强劲、储蓄额居高不下,是由社会多方面原因引起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居民收入增加;(二)制度性变迁的心理预期使居民存款的预防性动机增强;(三)资金不能及时向消费分流、向投资转化;(四) 1 996年以来连续八次降息使名义利率低、但实际率高,居民储蓄仍有利可图;(五)非居民性资金流入。我们必须用辩证的观念来认识国内居民超常储蓄现象的正负效应,使我们对这种现象保持清醒的头脑。(一)国内居民储蓄超常增长的正效应:第一…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08~2017年共38期季度数据,通过货币供应量M2、货币市场利率R、国民收入GDP、物价水平CPI、投资K、消费CO之间构造VAR模型,研究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有效性,得出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存在一定的梗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利率市场化、加快国有企业与金融改革、提高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的建议,以构建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发展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12.
存单抵押贷款是指用银行存款凭证作抵押,向银行借款的方法。存单包括整存整取、存本取息、华侨人民币储蓄、外币定期储蓄存款存单。存单抵押贷款额度一般以人民币1000元为起点,每笔贷款金额不超过抵押存单金额的80%,最高限额为10万元人民币。 贷款期限不超过抵押存单的到期日,最长期限不超过1年。抵押贷款的利率,按照同期的流动资金贷款利率确定。不足6个月的,按6个月贷款利率计算;  相似文献   

13.
我们经常说现在银行的存款利率是多少多少,这个利率都是指单利,银行每年按这个利率计算利息,在存款到期时才和本金一并支付给你。比如,现在存1000元5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是2.88%,5年的利息总和就是1000×2.88%×5=144,那么5年后你得到的本息总共是1144元。  相似文献   

14.
通知存款是一种介于定期与活期存款之间的储种,按存款人提前通知的期限长短划分为一天通知存款和七天通知存款两个品种.通知存款推出以来,使用的人不太多,原因并不是大家不知道其利率比活期高,而是考虑一天通知存款的利率近似活期的,而七天通知存款又可能会耽误资金的使用,不如干脆存活期方便.其实,现在很多银行推出了通知存款的变种产品,使得存储通知存款更为方便、更实惠.  相似文献   

15.
一、对居民储蓄的影响1对居民储蓄存款的影响。一般认为,存款利率下调会弱化居民的储蓄行为。但从1996年两次利息下调结果来看,分流情况并不显著,居民储蓄仍呈稳定增长态势,特别在内地省份尤为如此。到1997年9月底居民储蓄存款已达44139亿元,比19...  相似文献   

16.
理想 《家庭科技》2011,(1):46-46
如果你想创造财富,并从中得益,存款肯定不是好办法。事实上,储蓄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借由政府担保的固定利率提供获利,以抵消一点一滴让金钱贬值的通货膨胀率。因此,如果采用报酬率接近或等于通货膨胀率(可参考CPI值,2010年我国的平均CPI约为4%)的投资工具,你根本无法创造财富,这笔金钱运作的唯一目的只是不让你变穷。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极为复杂的形势,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国家统计局刚刚发布的2015年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CPI环比下降0.2%,同比上涨1.2%,PPI环比下降0.1%,同比下降4.6%。透过宏观形势和相关数据不难看出,CPI低位运行表明货币政策操作仍有空间,"新指标"显示的经济回暖意味着降息降准暂近尾声。  相似文献   

18.
2001年2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决定允许境内居民以合法持有的外汇开立B股账户,交易B股股票。使B股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市场猛然贴近了投资者。但要想明明白白买卖B股,还须听我说明白。 首先,您要在国内商业银行如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银行有现汇存款或外币现钞存款,至少是1000美元或7800元港币。还要注意的是,2001年2月19日后存入境内商业银行的现汇存款和外币现钞存款6月1日后才能  相似文献   

19.
周懋 《河北学刊》2014,(2):111-114
2013年7月20日,中国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虽然存款利率的市场化仍未完成,但这在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银行业转型、强化银行业科学监管等方面意义依然重大。本文分析了世界其他国家在完全利率市场化改革后遇到的问题,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中应该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为存款利率的完全放开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时间序列季节变动预测法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10、2011年广西CPI同比分别上升3.6%和4.4%,全国平均CPI同比分别上升2.1%和2.2%.尽管分析认为未来两年广西不会发生通货膨胀,但为避免广西物价涨幅与全国平均涨幅差距过大,广西仍需对未来物价的上涨进行适当的调控,为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