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东北亚作为亚洲经济与文化最发达的地域,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走向未来,是全体东北亚人民必须面对与思考的问题。关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路径选择,除政治、经济的考量之外,文化认同无疑是一条促进东北亚区域深度合作的有效途径。对东北亚区域合作而言,凝聚历史共识、把握发展机遇、走出现实困境,进而构筑超越国家、民族的东北亚区域文化认同机制,把图们江地区建设成示范区,以局部带动和引领全局,无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魏海香 《学术探索》2008,4(2):114-117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面临着文化全球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问题、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关系问题、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的关系问题、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关系问题等。科学认识和把握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建设的关键、民族文化建设的原则、民族文化建设的起点、民族文化建设的契机等,对民族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面临着文化全球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问题、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关系问题、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关系问题、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关系问题等.理性分析这些问题,科学认识和把握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建设的关键、民族文化建设的原则、民族文化建设的起点、民族文化建设的契机等,对民族文化的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文化共同体概念是相对于经济共同体、安全共同体而言的,从其内涵来说只有狭隘文化范畴的意义,但从外延来看包含了各种文化现象.历史的和传统的观点来看,以中韩日三国为主的东北亚应该说是同属于一个"文化圈".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里发生了众所周知的矛盾和冲突,使得这个"文化圈"受到了严重的摧残、破坏.这种局面恰恰与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一体化趋势和潮流是背道而驰的,这就给东北亚各国提出了重构区域"文化圈"的新课题,对此我们称之为东北亚"文化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文化安全的文化人类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安全问题是一个涉及民族经济、政治等社会诸多因素的整体性问题。经济与文化的关联性,使得民族经济的不够发达成为了民族文化安全危机的重要原因。加速经济发展,加强文化建设是解决文化安全问题的关键。而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积极进行民族文化资本化也是全球化背景下解决文化安全问题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东北亚文化三题:东北亚文化与东北亚文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东北亚地缘条件是东北亚文化相互交流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儒学文化是东北亚文学的基因.东北亚文学是东北亚高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亚文学把东北亚文化从理论、观念转变为文学的实质内容.东北亚各国不同民族文化植根于不同民族的土地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多元多向文化交流,丰富、发展和繁荣了东北亚文学以及整个东方文学.  相似文献   

7.
东北亚区域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侧记崔广彬1995年3月9日,黑龙江省阿尔泰学学会组织召开了“东北亚区域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来自省社会科学院、省民族学研究机构和部分高校的专家学者40余位汇聚一起,共同研讨东北亚区域的民族文化。会上,各位专家学者对如何推...  相似文献   

8.
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在能源领域的相互依赖性不断加强。在东北亚地区东北亚能源需求急剧增加、东北亚地区能源进口依存度高和能源引起的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的条件下,东北亚地区必须通过区域范围的能源合作来保障能源安全。东北亚区域必须依靠地缘优势和日益紧密的经济联系,通过协商和协议进行能源合作,以保障各国的能源安全和共同利益。虽然目前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进展较为缓慢,但合作前景非常广阔,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可以在许多重点领域展开。  相似文献   

9.
试论全球化与文化安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时代,随着西方文化霸权理论的兴起与实践,文化安全的问题日益凸显,文化的消亡在一定程度上也昭示着国家或民族的消亡。因此本文以文化安全与全球化为研究对象,力图对文化安全的特质、西方文化霸权的本质与实施方式、中国当代文化的防卫与自身发展等问题进行理论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增多,各种层次和性质的文化.必然互相交融、影响和渗透,文化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剖析全球化态势下文化安全的重要特征与实质,总结前苏联在处理文化安全问题上的深刻教训,对社会主义国家抵御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文化霸权主义的挑战,维护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东北亚人文共同体是基于地缘认同和文化认同开展人文交流所形成的区域性国际体系,其核心要义在于以人文交流为平台、以文明互鉴为思路、以民心相通为目标,实现不同国家间的对话与合作,从而为东北亚区域合作奠定民意基础。构建东北亚人文共同体丰富了东北亚共同体的时代意涵,是促进区域内国家发展的客观要求、维护区域安全稳定的重要基石,也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必然选择。在具体实践中,东北亚区域应从理念、主体、内容、方式四个层面多维推进,在理念上培养包容性区域共同体意识,在主体上坚持区域内多主体集体建构,在内容上加强东北亚文化主体性建设,在方式上探索官民并举的人文交流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进入实质性阶段的新形势下.图们江地区国际开发学术研究应深入研究以下四个战略性课题:关于东北亚区域经济与文化互动作用的研究;关于东北亚区域文化的比较研究;关于东北亚区域族际关系发展趋势的研究;关于东北亚区域价值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郭洪涛 《理论界》2007,1(2):143-144
全球化的浪潮正冲击着民族国家的主权安全。在全球化进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操纵着全球化的主导权。为了对抗西方的文化霸权,我们应该审慎参与全球化进程,自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创新发展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4.
文化全球化中的民族话语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中国社会发生转型 ,思想开放 ,大量引进西学以来 ,知识界就日益陷入一个早有察觉、却又难以摆脱的怪圈 ,亦即 ,除了译介各种理论方法之外 ,还屡屡输入问题 ,将欧美知识界的热点问题视做本土视野中的核心话题。全球化问题在相仿的惯性中进入中国 ,并引起新一轮热烈的争论 ,然而从中派生出来的文化全球化思考却直接切中当下文化现实境遇 ,而关于民族话语权的设想 ,则可能为在全球化中处于被动地位的弱势文化提供新的思考维度。一、当代问题与事实的全球化事实总是有目共睹的 ,而问题只被敏锐的思考发现 ,这也就是为什么全球化的发生要早于对…  相似文献   

15.
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流中起重要作用。但是在全球化趋势下,跨文化交流中弱势文化面临着被强势文化所同化的威胁。在这种不平等的文化交流面前,一味地强调礼貌原则势必会使弱势文化更加被强势文化所主宰。将地域性原则用于语言文化中,可以保障弱势文化的自我保护,也有助于全球化环境对地域文化的保持和保护。  相似文献   

16.
云南与周边国家跨境民族教育研究现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跃 《学术探索》2009,(6):128-134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在云南沿边境地区逐渐兴起跨境民族子女跨国教育流动现象,跨境民族子女跨国教育打破了长期以来教育不出国门的束缚,出现云南沿边境地区跨境民族教育交流。对此,我们应加强国门基础教育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加强对跨境民族教育的全面研究,这对云南沿边境地区跨境民族文化建设和文化安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引起学界广泛争论的"文化全球化",实质上是文化交流的全球化和文化产品流通的全球化.在这样一种"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来自西方强势文化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也正在逐步扩大其影响.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放弃对民族文化安全问题的重视与思考.在我们通过广泛的中西方文化交流对话发展壮大自己的文化的实践过程中,应当强调理性的民族主义和民族文化的同一性,强调有选择地引进、阐释、利用外来文化的文化本土化.  相似文献   

18.
确立民族话语权: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自救之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进程中的负面效应 ,如金融体系风险、国家权威削弱、后发国家代价、贫富落差动荡等正在日渐显露。本文认为 ,与之同时的文化全球化和新价值形成也给后发国家加上诸多压力 ,弱势文化面临文化自救的任务 ,而自救之途却难以简单归结为传统转换或本土流行文化打造 ,确立民族话语权因此成为当前任务  相似文献   

19.
正《东疆学刊》自上世纪90年代起设置"东北亚文化研究"栏目以来,始终坚持研究上的问题意识,注重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衔接,通过古典价值的现代诠释、现代转型规律的多元认同、当代意义的积极探索等三个维度,追求知识创新和更新。通过东北亚各国文化之间的比较研究,找出东北亚各国独特的民族性特征,阐明东北亚文化的建构过程中各民族文化的融会和贯通,着眼于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东北边疆位于东北亚区域的中心地带,不仅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还有广泛的地缘利益,并形成了多元文化格局.因此,东北边疆文化治理问题是国家边疆治理的重中之重.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民族交流交融程度低、西方价值观念渗透严重以及民族地区特色文化强化不到位等原因,导致东北边疆地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程度较低.出台惠民经济政策、普及汉语、加快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抓住学校教育主阵地、增进民族文化提炼和发展,是各民族对中华文化高度认同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