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三次提到“诗要用形象思维”,并指出:“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腊”。毛主席还说:“要作今诗,则要用形象思维方法,反映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形象思维是艺术创作必须遵守的规律和方法,过去如此,今天尤其应该如此,才能对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国古代画论中,没有“形象思维”的用语。刘宋时期的画家宗炳,曾经提出“以  相似文献   

2.
毛主席指出:“诗要用形象思维”。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形象思维是作家在从事文艺创作过程中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特殊规律,它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四人帮”出于炮制反革命阴谋文艺的需要,以政治代替文艺,以普遍代替特殊,断然否定形象思维。他们还通过一篇错误文章绐形象思维扣上了“一个反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体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强调“诗要用形象思维”,无论从诗歌创作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看,还是从唐诗与宋诗的对比看,亦或从诗歌的审美效果看,形象思维对诗歌创作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毛泽东运用形象思维创作的诗词,成为中华诗词史上一座震铄古今的奇峰,是弥足珍贵的“红色经典”与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毛泽东“诗要用形象思维”的诗学理论与创作实践,为当代诗歌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和实际操作指南。  相似文献   

4.
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指出:“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而“以彼物比此物”的“比”,“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兴”,都离不开由此及彼的想象。在这封信中,毛主席通过总结我国诗歌创作的经验,揭示了形象思维是文艺创作的根本规律,也肯定了想象同形象思维的本质联系。因此,了  相似文献   

5.
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伩中指出:“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而“以彼物比此物”的“比”,“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兴”,都离不开由此及彼的想象。在这封伩中,毛主席通过总结我国诗歌创作的经验,揭示了形象思维是文艺创作的根本规律,也肯定了想象同形象思维的本质联系。因此,了  相似文献   

6.
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提出的“诗要用形象思维”问题,揭示了诗歌创作和其他文学艺术样式所必须遵循的艺术规律。这是我国历代文艺创作经验的总结,也是毛主席从自己长期艺术实践中概括出来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7.
“要用形象思维”,这是诗歌和一切文艺创作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信中,先后从艺术规律、历史经验和当前任务等不同角度,三次强调“要用形象思维”,这无异给否定形象思维的“四人帮”以当头一棒,同时启发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和掌握形象思维方法,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和创作。  相似文献   

8.
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信中,明确肯定“诗要用形象思维”,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几千年来人们对于文艺反映生活的自身规律特征的研讨,到此有了明确的科学结论。毛主席早在延安文艺坐谈会上就教导革命文艺家,要“总结经验,研究方法”,在这封谈诗的信中,毛主席率先垂范,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我们一定要按毛主席的要求,“用形象思维方法,反映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为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作品而努力。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同志在《给陈毅同志的一封信》中指出:“诗要用形象思维”.毛主席诗词正是用形象思维创作的典范实践和艺术结晶.郭沫若同志赞扬毛泽东同志“形象思维第一流”,这是对于他作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诗人的高度评价.为了更正确更深入地学习毛主席诗词,有必要根据形象思维的原则进行探索,并以毛主席诗词为范例学习  相似文献   

10.
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存在着思维类型的差异。一种是形象思维,一种是理论思维。毛泽东同志认为:“诗要用形象思维”。恩格斯指出:“理论思维仅仅是一种天赋的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加以发展和锻炼,而为了进行这种锻炼,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手段。”马克思  相似文献   

11.
“诗要用形象思维”,是毛泽东六十年代中期,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提出的关于诗歌创作的命题。这一命题的提出,丰富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对于研究毛泽东诗词艺术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 毛泽东一生创作的诗词很多,但经常被人们提及或正式集子所收的通常有42篇。这其中律诗13篇,词29篇。笔者认为,特别能显示作者创作个性。体现其艺术才华的是他的词。作者本人曾经有这样的说法“我偶尔写过几首律诗,没有一首是我自己满意的(着重号原有——本论文作者)。如同你会写诗一样,我则对长短句的词学稍懂一点”,并且批评“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蜡。”作者在这里提到宋人不懂诗的“诗”,实际上既不是“诗歌”,也不是“律诗”,而是用诗的语言进行创作。并且作者非常推崇唐诗人李白和李贺的诗,认为“李贺的诗很值得一读”,①从而作者便吸取了唐人诗作的优点,采用形象思维,展开想象力,把诗性的语言熔铸于词中,超越古词,用旧词牌,填充着诗的语言,从而使词的创作,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3.
宋诗怎样一反唐人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同志说:“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腊。”这一英明论述,不仅从艺术上概括了唐宋诗歌的主要区别,而且阐明了诗歌创作的基本原则,对繁荣社会主义诗歌有着长远的指导作用,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又一重大的发展和贡献。宋诗是怎样一反唐人规律的呢?据我的理解大约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唐人强调诗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宋人多从前人创作中讨生活。唐代进  相似文献   

14.
《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是滋润禾苗的雨露,是催开百花的东风。它的发表,是整个文艺战线和我国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必将为我国充满春意的文艺园地带来新的更大的繁荣。 毛主席在信中谈的虽然是诗,但他所阐明的却是各种文艺样式的艺术规律、艺术特点和艺术方法,信中三次提到诗“要用形象思维”,这是对我国历代文艺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丰富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他老人家自己几十年文艺创作丰富经验的深刻总结。  相似文献   

15.
六十年代中期,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里,提出诗歌创作“要用形象思维”的科学论断,这实际上是对整个文学艺术创造规律的深刻揭示,它不仅指出了整个文艺创作的特点和规律,而且对文学教学规律的探讨,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是毛主席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文艺理论的重要发展和贡献。毛主席在他的著作里,早就论述过文学艺术的特征。一九四二年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明确地指出:“不是要我们在文学艺术中写哲学讲义。”这就是认为形象思维是文艺创作的特殊规律,虽没有使用“形象思维”这一术语和概念,但实际上已把文学艺术同其它意识形态作了明显的区分。  相似文献   

16.
宋诗怎样一反唐人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同志说:"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腊."这一英明论述,不仅从艺术上概括了唐宋诗歌的主要区别,而且阐明了诗歌创作的基本原则,对繁荣社会主义诗歌有着长远的指导作用,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又一重大的发展和贡献.宋诗是怎样一反唐人规律的呢?据我  相似文献   

17.
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信指出:“要作今诗,则要用形象思维方法,反映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古典绝不能要。”毛主席再三强调作诗要用形象思维。这个光辉论断,不但适用于作诗,而且适用于其它文学艺术的创作。这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艺创作,必须用形象思维,才能充分发挥文学艺术的特长,从而发挥它的鼓舞人民、教育人民、推动人民前进的积极作用。毛主席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治家,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文学家。他  相似文献   

18.
《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极其深刻地阐明了“诗要用形象思维”,并指出“李贺诗很值得一读”.李贺,字长吉,河南昌谷人〈今河南宜阳〉.是我国中唐时期一位思想进步而又很有才华的年青诗人.只活了二十七岁.“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长歌续短歌》)他把自己短促的一生,献给了诗歌创作,传留下来的诗共二百三十三首.他的诗歌形象生动、构思奇特,语言上绚丽多采,广泛运用比兴手法,具有辞新意巧的  相似文献   

19.
粉碎“四人帮”以后,《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公开发表了。毛主席在这封信中,提出了“诗要用形象思维”的重大论题,激起了我国学术界的强烈反响。由于形象思维是一个涉及到多种学科领域的比较复杂的问题,对它的研究和探讨仍需继续深入。有一些问题,甚至包括是否承认形象思维是一种独立的思维形式这样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目前,我国学术界的看法仍不一致。不久前郑季翘同志发表了《必须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解释文艺创作》一文(见《文艺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一期),就否定形象思维是一种独立的思维形式。对此,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特提出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与郑季翘同志商榷。不妥之处,请季翘同志和其他同志指正。  相似文献   

20.
毛主席谈到了“今诗”问题。我揣摩所谓“今诗”,就是今天写的旧体诗。象毛主席所指出的叶帅、董老的七律、五律给我们树立了典范。今天作旧体诗,“则要用形象思维方法,反映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古典绝不能要”。这就是要求今天写旧体诗,必须有新的思想、情感,新的意境和语言。不能用僻典,使它成为大众欣赏的障碍物。旧体诗,必须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