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建设节约型政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建设节约型政府是建设节约社会的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建设节约型政府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个政治问题,关乎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我们要按照这个要求,从战略高度建设节约型政府。  相似文献   

2.
社会资本与节约型政府建设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逻辑关联,社会资本存量对节约型政府的建设具有助推作用。当前我国社会资本发育不成熟,在构建节约型政府的过程中,必须提升社会资本存量,加强对政府公务人员和人民大众的节约意识教育,转变政府治理模式,完善有利于节约的各项机制,大力培育民间组织,缩减政府各项开支。  相似文献   

3.
关于建设节约型政府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府是资源的主导者,是社会风气的倡导者,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首先建设好节约型政府,建设节约型政府对于提高全民厉行节约的意识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也是建设一个高效政府、有限政府、廉政政府的迫切需要,更是对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的考验。针对节约型政府建设的现状,提出建设节约型政府要从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强化干部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深化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创新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加强政府办公自动化建设和法制建设等方面努力,不断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4.
政府是资源的主导者,是社会风气的倡导者,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首先建设好节约型政府,建设节约型政府对于提高全民厉行节约的意识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也是建设一个高效政府、有限政府、廉政政府的迫切需要,更是对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的考验。针对节约型政府建设的现状,提出建设节约型政府要从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强化干部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深化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创新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加强政府办公自动化建设和法制建设等方面努力,不断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5.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政府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掌握着大量的社会资源,因此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政府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本文主要从建设节约型政府视角入手,在分析节约型政府内涵的基础上,着重阐述节约型政府建设的必然性,强调其在节约型社会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并进一步提出建设节约型政府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惟一出路。面对资源短缺、浪费和低效率使用,各级政府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尽快明确职能定位,充分发挥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保障作用、支撑作用,以及领导作用和协调作用,从观念、体制、机制等方面促进全社会节约意识、节约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构建节约型校园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校园建设的方向。建设节约型校园,必须加强大学生节约观教育,注重探索大学生节约观教育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8.
节约型校园建设不仅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工作,而且是一项政治性工作。努力缓解资源不足的矛盾,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带有根本性的基础工作。大学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大学校园节约意识更加强化,节约行为更加自觉,节约措施更加具体,节约效果更加显著,通过不断深化节约型校园建设,为构建节约型社会,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承担应尽的责任,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建设节约型城市的指导思想是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尽快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城市建设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完善节约型城市建设实施的关键环节和保障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文章从政策环境保障、资金保障、技术保障、社会环境保障四个方面研究了节约型城市建设实施的保障体系,在建设节约型城市过程中必须要注意资源节约、自主创新机制的建立、公众参与性。  相似文献   

10.
节约型社会呼唤节约型学校,节约型学校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基。高等学校是学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节约型高校,不仅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我国高校在教育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浪费现象依然严重,突显三个问题:节约意识问题、资源管理问题和人才培养问题。在新的节约观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社会背景下,高校在改革发展中必须走节约之路。建设节约型高校由此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1.
中国节能效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节能效率测度方法,对1978至2008年期间我国绝对节能效率与相对节能效率(节能率)进行测度,分析其效率变动特点,表现为:中国节能效率基本上为正值;中国节能效率具有较强的惯性。实证研究发现,对中国节能效率正影响的因素有:经济发展速度、能源价格指数、技术进步率及市场化水平;阻碍中国节能效率提升的因素有:重工业比重。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优化产业结构,使用市场手段加强节能管理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展望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中国为实现"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和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历史使命,将其列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通过研究认为:中国目前发展新能源汽车能够实现节能减排,但是,目前发展新能源汽车存在着消费者认可度不高、政府补贴隐含较大金融风险,充电、换电设施建设缓慢,动力电池技术不成熟等诸多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统筹规划,推进动力电池的研发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引入民间资本,以控制补贴带来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3.
社会企业游走于公益与营利之间,采用市场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实现公益目标,成为社会治理体系中的有机组成要素,是节能型社会建设的制度创新。在节能减排领域,发达国家社会企业有着成功经验,而我国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还是空白领域。社会企业是北京市节能型社会建设的创新机制,实现节能型社会建设主体结构创新、资源动员形式的创新,以及节能与发展目标的创新性结合。北京市发展社会企业有着必要性和可行性,需要制定相应促进策略,使北京市节能型社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4.
2009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完成各项节能减排经济指标的关键之年,文章作者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从强化对节能减排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再认识、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的法制环境建设、加快形成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发展模式、电力设备行业形成我国节能减排的生力军等四方面进研究和阐述,可供政府部门、研究学者、企业人士等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北京城乡居民生活总用电量逐年增长。2010年,北京城镇居民生活总用电量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用节能家用电器替代了部分旧的高能耗家用电器。2010年北京城镇居民节能家用电器的综合拥有率是22.27%,在北京市场上销售的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热水器中,节能产品的比例达到87.60%。未来北京发展低碳电器的重点在于大力推广低碳电冰箱和低碳洗衣机,以及加快制定低碳空调器标准,尽快推出和推广低碳空调器。  相似文献   

16.
结合能源短缺严重阻碍社会发展,节能降耗成为企业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的经济发展背景,针对节能服务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家的支持下得到极大的发展,但也面临诸多问题的现状,引入交易成本理论,并根据节能服务市场运作特点,提出了节能服务业发展和改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善治是一种全新的治理理念,其根本特征在于政府与社会两者建立良好的合作互动关系,以提高效率。保证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贯彻。近年来,重庆、大连等城市以地方法规的形式颁布了政府官员问责制,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从善治的角度时我国当代官员问责制的成效、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完善发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措施。  相似文献   

18.
节能家电在居民家庭中的推广使用是实现国家总体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以实证方法研究消费者对节能及节能家电的认知、态度和习惯对节能家电购买行为与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镇消费者的节能家电购买行为与产品认知程度、环境关切和社会责任感显著正相关,与节能家电产品的价格显著负相关,与居民的日常能源使用习惯无关.对消费者购买节能家电决策影响最大的因素为价格因素,其次是产品认知、环境关切和社会责任感.最后提供了研究结果的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19.
工业革命以后的先期工业化国家走的是以消耗和破坏自然资源换取经济增长的恶性循环道路。中国在童视经济发展总量和速度的同时,必须注意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根据我国资源紧缺的基本国情,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选择一条与发达国家不同的资源组合方式,即非传统的现代化道路,而循环经济是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的最有效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通过构建节能减排指标体系,采用DEA—Malmquist指数对2004~2010年中国省域节能减排效率进行评价,分析省域的节能减排效率表现特征,进而运用Tobit模型对省域节能减排效率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节能减排效率在此期间处于波动状态,略有提升态势,这得益于技术进步,但节能管理缺乏效率;大多数省份的节能减排技术取得进步,但管理不足,亟需提高;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度等三因素促进了中国省域节能减排效率提高,而能源价格时节能减排效率的进步有所阻碍,反映中国能源定价机制需要改革。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