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随着web2.0技术的广泛应用,微博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微博产品的精心设计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但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却并不多见。本文从Web产品的导航结构入手,分析了几类微博产品的导航模式,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绩效评估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五个相关实验,记录了22名在校大学生使用不同微博产品或微博类似产品的导航系统时的操作过程和主观评价。最后对6名资深的微博用户进行了深度访谈,对实验的结果进行了验证,得到了微博导航设计的改进及微博产品功能名称使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微博平台上的"反作用力"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地梳理和分析了微博平台上"反作用力"的形成、表现和影响,并针对"反作用力"的作用机制为微博用户提出具体的策略性建议。研究认为:微博平台使得反作用力的形成具有即时性和广泛性,越是有争议性的话题,越容易产生反作用力;反作用力有"被议程设置"、"权力场的反转"、"沉默的大多数"等三种表现形式,不同类型的用户,对应的表现形式有很大的不同;明星用户粉丝的数量多,其观点的影响就会被无限的放大,但反过来他们受到的过高期望也导致自身无法自由表达观点;降低受众的微博期望、降低微博的开放程度、增加微博的专业性、降低公共性话题中发言的争议度,是有效摆脱反作用力影响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品牌微博是企业与用户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也是企业引导消费者品牌情绪的端口。基于三维情感模型,通过人工编码的方法获取品牌微博情绪坐标数据,应用K-means聚类方法将其归结为轻松型、乐观型、感触型和互动型四种类型。研究发现,轻松型品牌微博能吸引较多的点赞,互动型品牌微博更能引导用户参与评论。除转发抽奖等内容外,品牌微博的转发数相对稳定。因此,轻松型和乐观型微博更能巩固新老用户,互动型微博更能增大品牌信息的扩散范围。为不同营销重点的品牌微博运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热门微博基本囊括了网民每天在微博上关注和讨论的焦点,成为微博舆论的缩影。对热门微博的主要议题、议题设置者、设置方式和议题分布进行研究发现:社会和娱乐两大议题成为微博用户最为关注的内容,体现了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在微博上的融合;热门微博的议程设置者主要以精英用户为主,但也为草根用户提供了参与公共空间的机会;内容是影响微博热度的决定性因素,而媒体形式和叙述方式等手段可有助于增加微博吸引力;在日常状态下,热门微博的议题呈现零散、琐碎状态,而一旦重大公共事件发生,微博视点会迅速聚焦,形成强有力的微博舆论。  相似文献   

5.
微博作为近几年兴起的一个社交媒体,已经被众多商家运用作为一种营销的手段。微博营销的效果主要可以从微博的关注者对于微博的行为的角度进行评价。本研究从理论演绎出发,提出假设,最后通过调查问卷、实证分析对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微博用户主要是受到企业家的吸引,微博用户转发商业微博更多是受到物质利益的刺激,大多数用户对感兴趣企业的官方微博持有正面态度,其他的保持中立。本研究能够为企业微博营销提供实际可行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6.
热门微博的发布者大多是精英用户,但有一些例子表明:草根用户的某些微博也可能得到大量转发和评论,使草根用户获得暂时的"成名的想象"。本文采集热门微博中由草根用户发布的微博样本,对其主要议题、感情色彩、公共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草根用户掌握公共话语权仍是一种假象;草根用户通过某条微博获得的"名声"只是暂时的,且其"成名"方式大多是通过私人化和娱乐化的微博话语。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框架理论为研究工具分析了新浪微博上有关温州动车事故的公共协商。通过对8个微博用户641条微博发帖的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的新闻媒体和意见领袖共同建构起了一个"国家-社会"型的协商框架;协商框架的建构包括协商利益层面、协商议题层面和协商语词层面的建构;新闻媒体是微博协商框架建构中的主导角色之一,并具有促进微博协商走向理性和建设性的潜在功能。  相似文献   

8.
微博作为一个爆炸式传播信息的社会化媒体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掌握微博信息的扩散规律可以对不良信息传播进行有效监管。本文采用易感者、传染者及免疫者(SIR)模型将微博用户分成未转发用户、已转发用户和已淹没用户三类,成功模拟了微博用户的转发行为。通过Matlab仿真得到微博信息扩散过程的曲线,发现了微博中信息扩散的主要规律。基于仿真结果的分析,对微博管理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微博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微博用户发布微博的数量及时间间隔均服从幂律分布。通过分析微博用户之间的社会网络关系与用户行为之间的联系,发现微博消息数量的分布幂指数与用户互动指数呈反向关系,且随着互动指数的升高,幂指数的下降趋缓。在排除用户之间的评论、转发行为的影响后,个体用户发微博的时间间隔分布幂指数与用户互动指数呈正相关关系。基于上述实证分析,引入用户间评论转发行为、用户间的社会网络关系作为微博用户行为的驱动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社会关系的动力学模型,模型仿真结果与实际数据一致。  相似文献   

10.
微博的传播方式有别于以往任何一种传播媒介,它集便捷性、公开性、交互性等特点于一身,实现了随时随地传播信息的可能,以140个字符体现了微博用户主体的观点,在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各项事务中有着自己特殊的传播方式。在网络社会的公共领域中,微博媒介发挥着"社会公器"的作用,文章旨在从传播学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公共领域"中微博用户的类型特征及行为需要,在研究微博用户心理特征的基础上,讨论微博对网络舆论的监督与引导机制,结合社会热点事件,探讨微博在现实社会的传播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微博的传播方式有别于以往任何一种传播媒介,它集便捷性、公开性、交互性等特点于一身,实现了随时随地传播信息的可能,以140个字符体现了微博用户主体的观点,在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各项事务中有着自己特殊的传播方式。在网络社会的公共领域中,微博媒介发挥着“社会公器”的作用,文章旨在从传播学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公共领域”中微博用户的类型特征及行为需要,在研究微博用户心理特征的基础上,讨论微博对网络舆论的监督与引导机制,结合社会热点事件,探讨微博在现实社会的传播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微博用户兴趣多样性和变化度较大的特点,通过对传统微博用户兴趣模型的改进,实现了精准为微博用户推荐感兴趣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515份新浪微博用户数据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社交媒体品牌页面特征对顾客契合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博品牌页面特征正向影响用户体验感知;用户体验感知正向影响品牌页面态度;品牌页面态度正向影响顾客契合行为;用户体验感知与品牌页面态度在微博品牌页面特征对顾客契合行为的正向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强势崛起的“人人时代”与微博内容生产中,用户是否发生着“泯然众人矣”趋同,这种削磨独特性与差异性的趋同具有怎样的路径和特征,是尚存争议的基本理论命题和亟需详细检验的现实问题。基于潜在语义分析(Latent Semantic Analysis)的文本挖掘和用户内容相似度计算,以及在对用户群体根据媒介使用度进行分层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微博用户在局部、全局意义上的多维趋同现象和路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不同趋同化路径之间的内在关系,部分实证结果具有反经验直观性。用户在微博使用端作为“媒介的延伸”,存在着对微博媒介“越使用、越趋同”的现象,显现出社会化媒体“文化工业”对于主体性的“同一化”再生产。从三维使用度、四种趋同性的复合层面,对微博用户在媒介使用中产生内容趋同化的现象推进机理解析,实证审视多种趋同演化路径之间看似对立实则统一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深入认知社交媒体用户趋同结构的复杂机制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5.
微博与微信作为当今发展速度最快的社交网络产品,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即时通信软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微博微信的用户作为问卷的调查对象,其中主要的调查对象为在校大学生,通过对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相关文献的理论与前人得出的结论,分析微博与微信的用户在哪些因素的影响下增强了其使用意愿,验证两款软件在用户使用行为中存在的区别.比较分析的结果显示,微博与微信的主要区别在于社会交流方式、娱乐方式、商业活动、获取新鲜事物等各类不同因素的用户需求.因此,未来微博与微信的发展渠道应主要依据用户实际需求着手完善,从而既满足用户需求又使社交软件得到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微博发展非常迅速,其用户规模快速扩大,随之也带来一系列虚假消息和侵权行为问题,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从微博的政府监管、用户举报及内部管理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微博监管中由于行为原因而引起的问题,从而建立了微博监管体系中基于监管部门、微博运营商及用户三方之间的两两博弈模型,并根据博弈模型的深入分析得出可加强微博监管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分析微博自身特性入手,对安徽大学学生微博用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数据分析了微博对大学生用户的信息行为和信息心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博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率很高(被调查对象中的95%开通了微博),是大学生进行信息获取和社交活动的重要平台;且大部分大学生微博用户是常驻型的用户,即每天都会查看或使用多次.但每天花在微博上的时间在一至两个小时以内。大学生使用微博主要是寻求信息、参与社会交往、追求“地位”刺激、管理自身情绪和娱乐活动以及求新猎奇,掌握了大学生这些使用微博的信息心理,可为正确管理与引导大学生群体使用微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基于实证的人类动力学研究认为人类活动的时间间隔分布具有胖尾特性。通过研究新浪微博——中国最成功的在线社交系统上所搜集到的数据,选取四类情况(包括三类重大事件以及普通情况),分析微博用户发布微博、转发微博以及评论微博的情况。研究发现四类情况下微博发布、转发和评论的时间间隔分布均服从幂律分布,并因为事件影响时长而互有差别。在微博用户行为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借鉴排队论和自适应网络提出了一个兴趣驱动模型,该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幂律分布与各事件影响时长之间的关系,这些发现对于探索信息传播机制的规律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以新浪微博为例,利用实证的方法对微博用户的关注行为、评论行为和转发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微博是一个资源丰富、节点较多的有向网络,在用户信息发布中,以电脑和移动终端为主,有向移动化发展的趋势;经济发达地区的微博使用者较不发达地区多,用户的信息发布呈周期性;发布的信息内容以自我为中心,大多是与个人相关的信息或者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研究结果表明,用户关注、评论与转发行为的网络整体密度较小,但是局部呈聚集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围观产生力量,这恐怕是微博力量最具中国特色的解释之一。在中国,微博改变了传媒生态和传播方式,在微博领域里,官方微博用户、普通微博用户和以新闻从业者为代表的媒体微博用户构成了"泛新闻工作者"阵营,他们的微博实践,影响并改变着新闻生产环节。具体来说,新闻源的全民化,新闻制作过程的社会性,新闻发布方式的多样性,跨越组织化,实现全民性、社会化,正是微博语境下新闻生产的新表征。尽管微博力量变革着传统的新闻生产,但是它依旧没能改变社会对于"新闻"的定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