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科学论坛》2001,(11):92-94
【中国经济究竟缺什么】陈淮在《中国改革》(2001年第9期)上发表如题文章认为,中国经济不缺投资者,缺的是能够大规模提高资产利用效率的创新者。中国通过对外开放、发展证券市场吸引投资,当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投资的资金总量已经不少,问题的关键是,大量投资形成的资产正在处于低效率甚至是负效率的使用状态。人们正在冥思苦想如何发育战略投资者,如何刺激投资增长。中国不缺改革措施,缺的是推动改革的市场化力量。当前中国改革的核心与关键问题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改革的方向也是很明确的。问题是,在国有经济内部能不能产生出…  相似文献   

2.
3.
中国进入"第二代改革"中国现在进入了"第二代改革"。日前,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在上海举行的"中国经济改革论坛"上做的《中国改革的经济学透视》报告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他说,"第一代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放开对国有企业的管制,容许它们发展;"第二代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把市场制度建立起来。吴敬链先生认为必须尽快地进行"第二代改革",为此要做到:进行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降低国有经济的比重,调整和完善国民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实现国有大企业的公司化(商业化)和股权的多元化,并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建立起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4.
投融资体制改革:农村经济改革的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民 《河北学刊》2001,21(1):74-78
不合理的农业投融资体制,是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改革农业投融资体制,转换农业投融资机制,对于解决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增加.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差异的缩小等这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6.
经济改革方法论问题三则黄顺基唯物辩证法是我们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所谓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①在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有三个问题值得引起我们讨论和关注。实证经济学与规模经济学实证经济学对经济运行状况进行客观的描述、解释并且预测其发展趋势,通过...  相似文献   

7.
1.亡国奴和有国奴——当一个民主国家的政权受到内敌或外敌侵略而面临危机时,他的人民愿意效死出力以捍卫它的安全。因为他们知道,一旦被异族或本族的狂妄分子夺走王位,他们的自由和民主将随之不复存在。因此,这时他们保卫的不是一个抽象的、空洞的、没有实在价值的文化概念,而是具体的、实际的民权和自由。也就是说,他们保卫,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个国家有他们认为值得保卫的东西。反之,一个独裁的专制的政府,当外敌或内敌侵犯,尽管它开动所有的宣传机器,许诺出最动听的华美预约,但人民为他去流血出汗是有条件的、被迫的。因为他…  相似文献   

8.
9.
货币是经济流通领域中不可缺少的媒介。人类自从走过了以物易物的简单交换之后,就出现了货币。货币的形式也从贝币、刀币、铜币,发展到以后的金、银,到宋朝又出现了被称为“交子”的纸币。自明朝中叶的嘉靖年间到1933年为止,基本上是银两、银元、纸币和制钱四种货币同时流通的复合本位币制。  相似文献   

10.
【可怕的“权力经济”】沈南冰在《中国改革》(2001年第11期)上撰文认为,“权力经济”是指政府部门利用手中的职权故意设置市场准入等障碍,从服务对象身上谋取私利,或将政府行政职能转变为有偿服务的行为。这种行为被百姓斥为“权力经济”:第一,市场准入,关山阻隔。权力经济的冲击对象,首当其冲的是中国私营企业。这种现象使得当今的社会弥漫着一种腐败的空气:官员弄权、老板行贿。第二,长官意志,一言九鼎。据中国零点调查公司的一份材料说,长官意志对市场经济的干预,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仍在美其名曰交…  相似文献   

11.
【知识失业引发的社会心理效应】王建平在《东方》(2003年第4期)发表如题文章指出,知识失业会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就业市场的一种持续现象。知识失业的突然性会不断冲击各类毕业生乃至整个社会,会对人们产生重大的社会、心理影响。其主要表现在:1.引发一系列的认知失调。对上大学的美好预期和对其中风险认识不够,突然出现的知识失业使得人们对原有的认知平衡和心理预期被出乎意料地打破,出现了严重的认知失调和心理失衡。2.就业焦虑和风险恐惧。当就业更多成为关系而不是学识、能力的竞争时,对于学校学生及其家长增加的只能是焦虑…  相似文献   

12.
经过三年的紧缩、调整和经济衰退之后,进入1992年新春,中国大地又凝发出了改革和发展的新的生机。随着中国深化经济改革新浪潮的掀起,远在万里之遥的联邦德国,也与中国来了个“二重唱”,唱出了推进中国经济改革的最强音。1992年4月9日——11日,在联邦德国吉森大学,成功地举行了一个“中国经济改革10年”国际研讨会。这次研讨会是由联邦德国吉森尤斯图斯一利比希大学教授,中国经济问题专家阿明·波奈特(Armin Bohnet)博士发起和主持的。参加这个研讨会的中德专家及各方面代表共64人。应邀专程从中国赴  相似文献   

13.
赵卓亚 《快乐青春》2009,(11):38-40
一天,阿凡提想吃饺子,便买回3斤肉。可妻子给他吃的却是素汤面。“肉呢?”阿凡提问。“被猫吃了。”阿凡提把猫放到秤盘上,猫重3斤。他歪着脑袋问:“老婆呀,如果说这是猫,那么肉呢?如果说这是肉,那么猫呢?”  相似文献   

14.
15.
16.
【学界观点:再论全球化的后果】唐海燕、胡峰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上撰文认为,全球化的后果明显地呈现出层次的差异性,至少可以从直接后果和深层次后果两个层面来概括:(一)全球化的直接后果:世界贸易量进一步增加,并将有利地推动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将会继续保持强劲的全球扩张和渗透能力;全球化的发展使金融进一步自由化;全球化的发展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更加迅猛,国际间的信息网络逐步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知识经济的作用在发达国家十分的明显;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可持续…  相似文献   

17.
18.
张东辉 《东岳论丛》2008,29(1):51-55
本文通过对1978—2008年中国经济理论的发展历程回顾发现,中国经济理论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呈现阶段性变迁。而中国经济理论的发展既是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引进、研究及应用的必然结果,也是创建中国自己的经济理论的必然需要。中国的经济实践是经济理论发展的原动力,而国际学术资源的共享、学术研究的频繁交流又为吸收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经济理论必将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经济转型后期的中国经济改革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改革模式是与中国的国情相适应、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以实现中国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宗旨的经济转型模式。这一模式的形成,既体现了经济现代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反映了中国特殊的制度、国情和历史阶段的要求。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了经济转型的后期,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呈现出了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在这一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的经济转型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第一,中国的市场经济模式仍然是一种处在工业化、市场化过程中的初级的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第二,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既要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又要注重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把市场机制的长处和社会主义的优点结合起来。第三,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坚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积极推进改革开放,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改革与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科技部副部长徐冠华院士谈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在2000年12月中国软科学研究会主办的第三届学术年会上,国家科技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强调,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应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是一个在创新理念、管理模式、运作方式、评估标准等都有重大突破的科技体系。他认为,要倡导鼓励竞争的价值观,摈弃传统的中庸的价值观,倡导敢为人先、敢冒风险、敢于创新、宽容失败的先进的文化前进方向。当前,我们的研究项目几乎无一失败,在成果鉴定中几乎都是国际先进、国内先进等类似的评价,这不符合科学的规律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