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世纪以来陈忠实的短篇小说数量不多,现实题材作品往往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琐事切入,关注社会变革中普通人的生存境遇、精神世界和文化心理,表达作者对现代文明的探索与思考。"三秦人物摹写"以真实的历史人物为原型,刻画了秦人宁死不屈的精神文化气质,以探寻现代人缺失的精神文化资源,细节生动传神,风格刚健质朴。  相似文献   

2.
在张爱玲小说中,作者对男/女人物的刻画形成对照,这种对照表现在形体、精神以及在家庭中的身份等几个方面.在这种对照中,女性人物显出一定的独立主体性,而这种对照本身也使文本中的女性主体意识得到凸显.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曾经分析过乡土文学的主要特征是侨寓异地 ,关注故乡 ,写出胸臆 ,隐现乡愁。他的相当数量的小说就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这表现在他作品中的题材取向、人物类型和语言表达往往具有浓郁的作者故乡的特色 ,而人物的心理蕴含、作者的心理矛盾及特定的历史环境则构成了其小说乡土特色的精神内核。对故乡的眷恋及作者的叛逆精神 ,常常形成作者的写作动机 ,在这种动机之下 ,鲁迅成功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 ,并赋予与这些人物相适当的心理蕴含。先说阿Q的心理蕴含 ,他是传统农业文明在近代鲁镇的产物 ,“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 !你算是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个关注和书写社会现实的作家,津子围以小职员作为书写的对象,通过描写小职员的生活故事,揭示了改革年代职场中小职员的精神状况。津子围的叙述满怀温情,他在表现人物历险的同时,也对人物的精神出路给予善意的祝愿。  相似文献   

5.
托马斯·曼的《魔山》既继承了现实主义小说的叙事传统 ,又以对话性叙述超越于这种传统之上。小说通过人物与人物、作者与人物之间的对话 ,把《魔山》建构成一个开放性的对话性叙述文本 ,反映了 1 9世纪末 2 0世纪初欧洲资产阶级精神世界的全貌 ,并在此基础上广泛深入地探讨了欧洲文明的发展趋向、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安忆特别注重对人物“生存情绪”的渲染,她的作品充满了对女性情感的迷失、性的苦闷和困惑等“存在之烦”的描写,对女性(也是对整体上人)的基本生存问题的领会、关注和思索贯穿于她的创作之中.王安忆善于刻画人物的那种无所不在的刻骨铭心的孤独感.她试图在作品中通过话语交流和思想的沟通,通过人类本原的交流形式来缓解这种孤独.这非但不能消解反而加重了人物的孤独感.正因为孤独,人总是要不断地寻找“生存之根”,以寄托飘浮的命运.王安忆作品中所表达的这种对生存情绪的渲染和对孤独、寻找等存在主义哲学命题的叙写,表现了作者强烈的存在主义思索和一定的存在主义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7.
传统批评对乔治·艾略特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丹尼尔·德龙达>的抨击集中在其犹太主题与人物塑造,这种误读来自对作者的超越时代的种族意识的无视.小说的犹太内容不仅促成作者在叙事艺术方面的突破,而且书中理想化的犹太人物、深切的犹太关怀,以及对其文化身分与种族意识的关注无疑将作者推到历史的前沿.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作者以理性的目光审视着由变态的物欲和性欲所主宰的两性婚姻关系,鲜明的人物塑造和细腻的心理描绘揭示出人性的颓废和泯灭。与同时期具有女性意识的文学作品相比,张爱玲的作品缺乏追求个性的叛逆精神,更多表现的是虚无的自我满足和逆来顺受的奴性意识,这种根深蒂固的社会认同既是当时变态社会的必然产物,也是作者自始至终无法超越自我的时代局限。  相似文献   

9.
端木蕻良小说人物生命力释放的形态,有别于同时代作者及至东北作家群。没落的贵族家世和萨满教文化及其祖先崇拜观念的浸润是这种独特性产生的根源。顽强的生命活力、大胆的反抗精神、强烈的求生意志构成了小说原始强力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0.
题材的“非重大”性和对普通人物命运的关注是吕幼安小说的显著特色,以人物个体对环境及人物自身的感知为叙述视角,揭示人物深层的精神空间是吕幼安小说给人的最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1.
周蘩漪、曾树生分别是曹禺的名剧《雷雨》和巴金的小说《寒夜》中塑造的两位女性人物,她们有着截然不同的精神内涵,作者和读者同样对二人有着明显不同的价值评判和情感投射。这种主观意识却与文本人物的客观意义存在不容忽视的错位问题。造成这种错位的根源,是男性中心意识给现代社会的文化价值观造成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有关民国时期晚清人物经济思想的研究,目前学术界的关注程度还不够充分。该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孙中山的研究,至于其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是相对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经济思想研究要滞后一些,成果也不能相提并论;其次,在孙中山经济思想研究中,存在明显的个人崇拜。孙中山之外,涉及到的其他人物包括曾国藩、孙鼎臣、张之洞、张謇、严复等,学术界研究大多取推崇、认同态度,甚至赞许有加,其客观性令人疑窦丛生。由晚清人物经济思想研究可知,民国时期的学术批评精神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为之作传的一些人物,或以事业,或以人格,或以才气,或以精神气质令司马迁倾倒,给其带来强烈的崇高感。作者将这种感觉融入笔端,后世读者在阅读这些作品时,也受到强烈的震动。  相似文献   

14.
唐五代小说“议论”的主体有作者、叙述者、故事中人物.作者或与叙述者合二为一,以旁观者的身份直接发表“议论”,表明自己的立场以及对事物的情感态度评价;或潜入叙述者、故事人物,通过“议论”这种形式与接受者间接对话,从而引导接受者体会作品的创作主旨.在叙述故事进程中,作品往往用“引证明理”“比较论理”“假言推理”“指谬析理”等方式进行“议论”.这种在作品中陈述观点的方式,是作者对人生的一种认知和态度,成为作者塑造人物、表达思想、升华主题的重要创作手段.不仅影响了接受者的阅读视线,使接受者的阅读感受超越故事本身的精彩而直指人心,而且作者也通过自己意图的阐发,引领接受者体味故事中所蕴含的更为广阔的人生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红楼梦》对人物征于"男人"和"女儿"的两极分类及其褒贬取向为切入,可以解析"女儿"世界代表人物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痴"性精神特质,并且触及小说关于人之终极命题的探讨。书中"女儿"世界的"痴"性偏执和深入同于文人和哲学家对关于人情归宿的终极命题,也即觉悟后的归宿问题的探索执着。作者以《红楼梦》为文学载体隐寓的深在"旨义",实则正是其对终极命题赋以感情的智性求解的执着精神。  相似文献   

16.
纳撒尼尔·韦斯特的《孤心小姐》通过大量充满暴力和黑色幽默的语言精准地描绘了破败的社会和人物的精神困境。这篇小说受到国外学者的关注却没有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国内对这部作品的研究也处于匮乏状态,其研究视角集中在讽刺艺术、存在主义、异化主题等方面。文章从大众文化角度探讨这部作品中的大众文化现象以及其一对人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多杰仁青是藏族青年作家,以普通平凡的人物为艺术形象,写出他们平凡而又动人的故事,并溶入作者本身自觉的现代意识追求。本文通过多杰仁青几个短篇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其以人物为机缘,凸现的一种张扬激昂的文化之根,指出其所依托的文化之根,正是藏民族千百来来沉淀的一种精神之根,这也是不断滋润作者思想的养份。  相似文献   

18.
古典戏曲在人物设置时,虽然不能离开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但这种人物关系并不是欧洲传统戏剧所追求的对抗性的矛盾冲突关系,它非但不推崇激烈的冲突,反而是作者对冲突的有意淡化。在表现人物之间的冲突关系时,也总是趋向于使这种冲突显得比较温文尔雅,比较诗意,比较有分寸,表现出中国古典戏曲在人物关系设置时对诗性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菲茨杰拉尔德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实展示了一种爵士时代的社会风貌——物欲弥漫下的精神世界的贫瘠与信仰危机,而这种普遍的道德沦丧与精神贫乏有着时代无法逃脱的原因和责任,从而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与思考:当人类拥有了财富与自由之后,他们还应追求什么?文章对《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人物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20.
心理描写是指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活动的描写,直接揭示人物精神世界和思想活动。深刻、生动的心理描写,能充分揭示人物的内心境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开掘作品的思想,深化作品的主题。鉴于此,我们应该掌握心理描写的方法,下面结合课文,谈谈几种典型的心理描写方法。一、直接揭示人物思想活动和精神状态直接描写就是直接客观地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描写,以揭示出人物言论和行动的思想基础,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更加完整丰满。这种方法有较大的描写范围,运用也较灵活。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管营让林冲去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