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唐王朝的边疆封授政策是一项柔性的政治、文化措施,唐高祖通过其施行初步区分了东北边疆地区的藩国和羁縻地方政权。前一层次包括高句丽、新罗与百济三国,后一层次涉及靺鞨、契丹等民族或政权,唐王朝对这两个层次的首领进行了不同性质的封授,虽然封授政策本身尚不完善,但得到了顺利实施,使东北边疆秩序初步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2.
19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沙皇俄国利用中国东北边疆人烟稀少的空虚形势,鲸吞我国大片领土,并且继续执行其侵略政策。面对东北边疆的严重危机,清政府开始实行移民以充实边疆的政策。清政府移民实边政策的实行,尤其是在深化阶段的种种措施,使以往东北边疆人烟稀少、空虚荒凉的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对抵制外患、巩固边疆安全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东北移民实边的实践,对如何治理中国广大的边疆地区、保障其稳定与安全,仍将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摘要]雅克萨战争,是清政府为了抵御沙皇俄国的侵略进行的一次正义的自卫反击战,体现了清朝政府团结边疆各民族、积极抵御外敌入侵、寸土不让与外敌的边疆防务思想与治国理念。只有边疆地区的和平与安全,才能真正保证边疆的稳定和长治久安,也才能为国家抵御外敌入侵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后备力量。清代统治者在东北边疆采取了政治、军事、民族政策上积极得当的防务战略与措施,逐渐加强了对中俄边界地区的控制和管理,从而保持了东北边疆地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4.
甲午战争之后,伴随着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东北地区危机四伏,承受沙皇俄国与日本双重侵略之压力,使本已存在的边患呈现加剧之势。为应对危急局面,清政府进一步调整其边疆政策,变局部开禁为全面开放,将招民垦荒作为巩固东北边疆安全的重要措施,吉林沿边地带作为东北边防重地,也加大了移民实边的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于巩固边疆安全起到了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海外中国东北边疆研究的主流话语脉络有三:其一为"民族国家"语境下的20世纪初期日本"满洲"研究,表现为非正义性与非理性;其二为由拉铁摩尔"农牧对立"观引发的"征服王朝"研究及其在战后日本学界的发展,其核心观念是将辽、金、元、清等王朝视为独立于中国史之外的游牧政权史;其三为"内亚史"与"新清史"研究,其特征是以"内亚"视角观察中国东北边疆,认为边疆影响中国。此三类研究,其本质特征都是以近代西方"民族国家"话语解释中国古代东北边疆,甚至直接割裂了中国与东北边疆的关系。从根本上看,这些海外中国东北边疆研究面临着两个基本矛盾:"民族国家"话语的普适性危机与西方"边疆"观念在中国的不确性。  相似文献   

6.
试论唐前期均田制在西域地区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朝时期 ,西域作为重要的边疆地区 ,一直受到中央政府的重视。特别是从唐太宗至唐玄宗的百余年间 ,唐政府曾从经济、政治及思想文化等方面对西域地区进行了大力开发。均田制的实施 ,就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这有助于促进边疆的农业 ,发展民族经济 ,巩固西北边防 ,维护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尤其是20世纪20年代后期直到“九·一八”事变之前,来自关内的难民大量涌入东北,民国中央和东北地方政府出于安置难民及巩固东北边疆安全之双重考量,引导难民在关东大地定居垦植,开发荒地、发展农业,改变当地地广人稀的空虚局面,成为当时东北移民实边政策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巩固东北边疆之安全,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试论营州在唐代东北边疆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州是唐王朝在东北边疆的军政重镇,在维护唐王朝与东北边疆诸少数部族之间的君臣关系,实现唐王朝在东北边疆地区的行政管理,防范、平定东北边疆叛乱,发展东北边疆经济诸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中华民国成立到 1932年日本炮制伪满洲国 ,是东北边疆边患日益严重、边乱频仍的历史时期。东北地方政府在这一时期为治理边患、平息边乱、开发边疆、反对“满蒙独立”推行了一系列诸如“移民实边”、“屯垦兴边”、“以路治边”、“以夷制夷”等治边政策 ,为维护东北边疆的稳定与开发和祖国统一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对东北边疆的历史地位及东北地方政府治边政策产生的背景、特点进行分析 ,探讨了地方政府在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下治理边疆的经验教训 ,这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凸显的今天 ,无论从发展学术 ,或对现实的需要都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20年代末期,为应对愈演愈烈的东北边疆危机,执掌全国政权不久的南京国民政府继清政府、民国北洋政府之后,继续大力推行东北移民实边政策,“裁兵救国、寓兵于农”成为移民政策实施的一种重要方式。作为当时东北主政者的张学良积极响应这一政策,并具体实施了兴安区屯垦计划。尽管由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导致兴安区屯垦被迫中止,但是该屯垦计划的实施,依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对当时东北蒙旗地区的农业开发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清朝重新统一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以后,出于稳定边疆形势、维护领土完整的施政目的,制定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其中,大一统观念是清朝制定民族政策的思想基础,极力淡化华夷观念是清朝民族政策的指导方针,"德足绥怀,威足临治"是清朝处理民族问题的总方针,因俗而治是清朝制定和实施边疆少数民族政策的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12.
清代新疆哈萨克贸易是边疆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清代西北民族贸易史中的重中之重,乾隆时期新疆哈萨克贸易发展迅速,其贸易中心地点也从乌鲁木齐转向伊犁,客观上成为这一时期清朝政府治理边疆政策之哈萨克政策走向的重要考量。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中国民族关系史,既要研究中原与边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也要研究边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因为:第一,边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本来就是中国民族关系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中原王朝在某一时期的边疆民族政策,必然影响各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样,边疆各族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又影响着同中原的关系。因此,全面研究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对中国民族关系史的深入了解,进一步探索其发展规律,而且对中国历史的研究也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女真人建立金朝以后,为了巩固其肇兴之地东北的统治,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在东北边疆地区建立了以汉制为核心、兼具民族特色的行政建置,从而将东北边疆与内地整合为一体,在推动各民族经济的发展,增强少数民族的自树能力,以及促进多民族国家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60年代~70年代东疆地区封禁政策的危机,主要表现在沙俄的军事侵略威胁、朝鲜流民问题的冲击、东北边疆防御力量的空前削弱三个方面。清廷为了摆脱这一危机而苦苦摸索,移民实边思想便是这一摸索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东蒙自治运动(1945—1946)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国际冷战和中国内战背景下发生的带有民族分离倾向的民族自治运动。中国共产党正确引导了这一运动,为消除运动中的民族分离倾向做出了重要贡献。国民党则对此采取消极态度,最终失去了内蒙古民族主义者对其政权的支持。美苏因其各自利益,不支持东蒙自治运动。总结历史上边疆政策的成败得失,对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政府如何处理边疆问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东北边疆地区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也和伟大祖国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研究东北边疆史既有学术价值,也有现实意义。作为东北边疆史的又一项新成果,李凤飞先生主编的《东北边疆史料学》已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部全面、系统、翔实介绍、研究中国东北边疆史料的专门性学术专著。这部著作凝聚了十几位中青年学者的心血,既收录了《史记》、《汉  相似文献   

18.
民国初年,出于消弭边患、确保东北边疆安全的考虑,章炳麟应袁世凯之邀出任东三省筹边使。他到任后积极筹划移民实边、开发边疆事宜,并在改革币制、发展交通、兴办农垦矿业等各种实业建设方面做了具体规划,希望通过上述手段改变东北人口稀少、一片荒凉的空虚局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此抵制俄国与日本的肆意侵略。但由于种种原因,章炳麟的筹边规划并未付诸实施,最终很快去职。尽管章炳麟在东北任职期间政绩寥寥,但其强烈关注边疆安全的爱国情怀及其任职期间的作为,在民国初年东北移民实边政策实施方面,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东北出现了极为严重的边疆危机。清廷被迫放弃封禁政策。转而对东北实行移民实边,完成了封禁——弛禁——全面开放的转变,从而使得东北土地至清末基本得以全面开发。这一事件有着积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语     
<正>本期栏目主题关注中国边疆治理的文化与政治。边疆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有机构成部分,同时又是国家治理中的薄弱环节。在"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的过程中,我国边疆的地缘战略地位愈加凸显出来。边疆治理研究已经成为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研究的前沿和重要领域。边疆是我国占全国人口10%的少数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区域,而民族本身也逐步由以体质差异为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