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试论布罗代尔对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理论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罗代尔的史学思想与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存在诸多联系.二者都受到涂尔干学派与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并保持良好的私交.布罗代尔借鉴了结构人类学的结构整体观与结构分析法、历史时间理论与跨学科研究,促进了整体史观的发展与完善,拓宽了年鉴史学的研究领域,丰富了年鉴史学的研究方法.布罗代尔立足干历史学本位对结构人类学思想的借鉴,并未改变历史学学科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人类学是一门多学科、跨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它以人类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研究为对象,以探讨人类历史文化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为目的,运用跨文化(Intercultural)之历史深度描述方法界定历史人类学,具有重要的实践理论意义。跨文化(Intercultural)是指文化的“内在性”、“涵化性”和“互动性”,即通过跨族群文化互动构建历史人类学理论,它与历史认识论、方法论和本体论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根据历史民族志和历史人类学的学科特点,跨文化理论方法已经成为研究历史人类学的主要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3.
新史学、人类学与社会学结合,构建一门新的历史科学——历史人类学。通过对新史学与历史人类学概念的梳理与内涵的探讨,进一步把握历史人类学跨学科与跨文化的理论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历史人类学运用跨学科和跨文化方法替代“新史学”概念,在特定的历史场合可促进对异质文化的深度描述和解释,并从整体上重新阐释新史学概念,推进传统史学观念的更新,从而强化历史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中国乡村研究这一多学科共同关注的领域,历史人类学抑或田野历史学作为正在兴起的一种新的研究趋向,既是历史学与人类学学科相互融合与渗透的结果,又有力地推动着这两大学科的发展。我们需要在学科本位意识与学科融合趋势的张力中,推动文献与田野研究方法相融合、历史与现实解读视野相结合的历史人类学的发展。通过跨学科研究方法的融合,注重对乡村社会历史与现实的深度理解,实现当代中国乡村研究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5.
历史人类学与文学人类学近年来分别倡导的"大历史"与"大传统"理念,均将目光投向人类文明的早期,纵深考察人类文明的发生学与动力学因素,其中所呈现的综合性与跨学科趋势超越了传统史学与文学研究相对狭小的疆域。由于学科发展与学术旨趣的不同,二者的具体诉求与相关实践也体现出一定的差异。前者姿态更为激进,其理论谱系除历史学、人类学还涉及宇宙学、生命科学、生态学等众多领域;后者因崛起较晚相关理论仍在探索中,因而对"大传统"的讨论尚限于考古学范围。尽管如此,后者对于大、小传统概念的革新与改造,显示出理论接受过程中的本土反思与知识创新。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理论为人类学框架下的文化遗产研究开辟了具有启发性的方法论路径。后现代人类学"多声部"的民族志为人类学文化遗产研究提供了一种整体观方法;同时,"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启发又为"文化遗产空间"概念下的文化遗产民族志研究提供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整体观方法论支撑。在后现代理论观照下的人类学文化遗产民族志研究将引领跨学科的文化遗产研究实现物质与非物质、自然与文化、历史与现实及未来的多重整合。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技术哲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仅构建了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体系、挖掘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技术哲学思想、与国外技术哲学研究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互鉴,而且推进了中国技术哲学的学科建制化发展,总体上展现出工程—分析研究进路、社会—伦理批判进路、人类学—文化研究进路以及综合性研究进路等。但是,中国的技术哲学研究中也存在诸如学科定位不够明确、理论基础不够扎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挖掘不充分、问题意识亟待加强以及国际影响力有待提升等局限性。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技术哲学发展,应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进一步完善学科范式,夯实哲学理论根基、推进跨学科合作,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技术哲学资源,强化面向新兴技术实践的问题意识,走中国技术哲学的特色之路,积极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整体史视野中的历史人类学与“人类学的历史学化”过程中的人类学整体观,对历史本体和历史实践的主体性等问题,有了本体论和认识论层面的反思.历史人类学并不否认对人类学学科传统的知识传承,但在开放的跨学科甚或“去学科化”合作中,这样的历史人类学应该建立起整体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9.
对于"他者"的研究与关注,体现了人类学自身综合性与开放性的学科特征.人类学总是在对他学科的差异性整合中,不断地认识和完善自我.从叙事的角度,探讨人类学与历史学的粘合过程,不仅符合人类学进行自我整合的学科特征,而且也有益于研究具体族群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叙事作为二者并接策略具有现实基础和理论基础,可以通过移植策略、再生产策略、建构时间秩序策略、视点转移策略、交流策略实现人类学与历史学的并接.  相似文献   

10.
人类学研究灾厄在当下炙手可热,但是在关键词的运用上却显得比较凌乱。正在使用的“灾害人类学”或“灾难人类学”学科称谓在中文语境中都不能全面准确地概括人类学的灾变研究视域,而灾害和灾难在中文词意上亦有明显区别。此外,自然科学的灾变(突变)理论已经由早期的地质学理论延伸到了当下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对文化和人的本质等问题的探讨,与渐变论或社会变迁理论形成研究视角上的对称和互补。灾变才是人类学研究灾厄的基础性关键词。所以,将“灾变人类学”作为人类学麾下一个分支学科的准确称谓,不但扩大了这一分支学科的研究内涵和外延,而且也充分体现了人类学作为现代学科的开放性、跨学科性和多涵盖性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是"教育部首届文学人类学高级研讨班"学习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现。叶舒宪《首届"文学人类学骨干教师高级研讨班"总结发言》重申了中国文学人类学的学术理念,即通过建立一个跨学科的文学人类学学科体系去启悟全球化语境中现代人如何重新认识人类文化传统、思考人类及其生活本质。叶舒宪认为此次高研班师生们  相似文献   

12.
对文学人类学在国内外的产生及发展状况做了简单梳理。通过分析研究归纳出文学人类学主要包括:神话原型批评、原始主义批评和仪式研究三个方面。指出文学人类学的出现及发展是当代社会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带来的诸多问题的一种理论诉求。以跨学科为理论基础、结合了人类学观照自身的学科理念的文学人类学成为了新世纪里寻求文学研究突破的一种崭新呼声。  相似文献   

13.
从汉学人类学疏离于一般人类学的过程,中印社会科学研究的水平与影响力比较,人类学大师的有关经历与论著,侧面反映了人类学中国研究存在的问题和留下的余地.人类学的中国研究要成为一个有世界意义的"地区类型",就要在学科内部探索人类学知识与"当地思想"的"现实表达"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出于对这一关系研究的必要性的深刻意识,人类学大师对中国人类学才产生一个共同期待:文明社会的人类学.但是,海内外中国人类学在此方面的研究,并未达到本应达到的水平.致力于中国研究的人类学若要对世界人类学有所贡献,那就需要"反思地继承"前人成就,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历史上的文明、政治文化的历史动态过程、帝国宇宙观展开深入研究. 在中国研究中进行有历史基础和关怀的人类学研究,将对世界人类学的理论探讨和当代世界文化关系的处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历史跨学科能力是学生开展历史跨学科学习活动的必要心理条件,是在深挖跨学科能力中的历史学科特点与历史学科能力基础上的跨学科学习条件后,二者共融互生的产物。其遵循以历史学科认知结构为逻辑原点、以建立多学科信息间的联结为学习方式、以历史跨学科认知结构为目标指向的生成逻辑,细分为跨学科情境感知与问题发现能力、跨学科思维发散与假设提出能力、跨学科知识整合与假设实证能力、跨学科方法迁移与问题论断能力、跨学科学习反思与经验总结能力等五项子能力。初中历史教科书“课后活动”栏目题型多样,涉及多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考查,具有跨学科的本质属性,可为培养学生的历史跨学科能力提供如下实践路径:情境学习、假设演绎、推理论证、合作探究和反思学习。  相似文献   

15.
跨学科研究已经成为近年来人类学发展的一个趋势.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的彭兆荣教授以自己在西南的学术经历为线索,讨论了人类学与族群、区域、文学、旅游、遗产等研究领域的关系,对目前学术界的学派划分、学科界限等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倡导一种无边界的人类学研究.并以西南为例,对"学派"、"遗产"等概念在中国的使用进行了谱系梳理和辨析,对于我们了解西南地区的旅游人类学和遗产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人类学群与中国人类学"大会上,庄孔韶以世界人类学群与中国人类学关系为题,表达中国学者跨文化与跨学科做人类学研究与应用的多种思考。以费孝通、林耀华的作品为例,讨论老一辈作者的学术态度、撰写与行动选择特点;新一代学者参与公共卫生调研和灾后重建项目中体现的科学主义、行为主义、忽视历史遗产的思潮影响,重申当今世界各地多样性文化的重要意义;以及在文学人类学和汉人社会研究中,强调了中国古典文论钩沉的现代人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06~2007年中国大陆人类学界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社会与文化、汉人社会以及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社会现实问题均展开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并取得引人注目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人类学在跨学科研究中日益泛化、理论创新乏力等问题。中国大陆人类学研究今后亟待加强学科体系建设,重视应用研究和区域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人类学在理论和方法上对灾难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人类学作为社会科学将灾难中交汇的环境、生物和社会文化三个因素纳入思考的范畴,并在研究中形成了"考古与历史"、"政治生态学"、"社会文化与行为"和"应用与实践"几种范式。这些范式之间相互关联,吸取了其他学科的灾难研究经验,以人类学整体观的视野和微观的民族志田野方法对灾难研究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文学人类学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对过去的文学研究单一化的模式有一个拓展过程,文学人类学就是试图用人类学的视野、人类学的知识和人类学的整个学科体系对文学文本进行阐释,文学人类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人类学与文学互动、交融是适应知识重新整合时代的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文学人类学需要编撰一部本科教材,这是学科建设的当务之急。从必要性层面看,文学人类学已取得的理论成果需要在本科教学上给予关注,同时其跨学科的学科特征也可以为当下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一个有力的支撑点。从教材编撰的基本规约层面看,学科理论的逻辑起点、学科方法论的识别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差异度,以及强调通史性的眼光等方面,都应当有个基础性的考量。从教材的内容结构层面看,"文学共同体"的基本结构、表现意义和多种表现形式是建构的基础性内容,其中"四重证据法"应作为阐释的重点。教材在结构层面上应当强调可操作性,例如重构本土文学的理念、发展史的描述及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运用,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