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军长征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点。长征中的红军曾在滇、康、川、青、甘藏区转战达一年半以上,党和红军在藏区进行了民族、宗教、统战政策的实践,推动了藏族人民革命运动,受到藏族人民的拥护。长征也是中国革命最艰苦困难的时刻,但却得到了藏族人民的有力支援,藏族各阶层群众为红军长征的胜利做出的贡献和牺牲将永载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  相似文献   

2.
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对四川少数民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她增强了四川少数民族人民的民族民主革命意识,加强了四川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她播下革命的种子,推动了四川少数民族革命斗争的发展,这些影响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在二万五千里的行程中,红军不仅经过了广大的汉族居住区,而且经过了十几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红军所到之处,广泛地宣传和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得到了各族人民的理解、欢迎和支持,从而顺利地通过了一个个少数民族地区,争取了时间和主动,最终胜利完成了战略大转移。可见,我党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贯彻和执行,是保证长征胜利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党的民族政策与红军长征的胜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及民族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认为,红军长征的胜利,也是党的民族政策的胜利。  相似文献   

5.
长征期间,党充分认识到民族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从大力宣传党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和主张、开展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帮助少数民族人民建立自己的政权、帮助民族地区恢复和发展生产等四个方面对民族工作进行了开创性探索。这些探索对我们现时期的民族工作依然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与启示意义,它启迪我们:要加强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促进民族平等团结;要注重培养少数民族人才,推动民族地区发展;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民族地区稳定;要打好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战,提高民族地区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红军长征时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风俗政策的基本情况,认为其基本特点是: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与严格执行部队纪律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作为党的民族统战政策的重要内容;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必须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四川藏区,在艰苦的生存条件和陌生的社会政治环境中,得到了藏族民众的理解、接受和支持。这是红军长征顺利跨越雪山、横穿草地的重要保证和依托。其中,在藏民族中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影响的藏传佛教僧人从对红军的模糊认识转变为支持红军,对长征的继续推进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对中国现代革命进程也产生了特殊的历史影响。其间,红军审慎地关注并认识藏区社会的特点和僧人的特殊社会地位,初步制定了正确合理的民族政策,为今后处理和解决民族问题作了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8.
[提要]四川民族地区在红军长征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长征文物遗存的集中分布区、长征精神的代表性承载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核心建设地段。该区域的长征文物遗存,在生成背景、类型范围、分布状况等方面皆具有自身特点,且具有极高综合价值。基于该区域长征文物遗存的资源特点和价值,需要统筹协调推进其保护和利用工作,特别是统筹协调好长征文物遗存及其关联资源的跨部门跨领域综合保护与利用,发挥好长征文物遗存的资源综合价值。对长征文物遗存资源特点和价值认识的深化,有助于为切实做好长征文物遗存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从资源关联性、分布特点和综合价值入手,探索资源综合保护和综合利用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机制。  相似文献   

9.
红军长征先后经过12个省市区,曾两过全国少数民族成分最多的省份云南,为了顺利通过少数民族地区,同时团结各族人民共同革命,实现革命的目标,党在这一时期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民族工作,为红军长征顺利通过云南奠定了基础,为长征的最后胜利做好的准备,同时更对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关系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次年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越过涪江,进入岷江流域。四方面军西进有效地牵制了国民党及川系军阀十几万兵力,打破了敌人的新围攻,打开了与中央红军会师的道路。红军在涪江以西和岷江上游的广大羌族聚居区停留近五个月,其间红军在羌区宣传和实践了党的民族政策。羌族人民在中国革命的紧要关头,为红军长征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四川藏区为例,深入分析当前四川藏区发展文化产业的资源优势、发展成就、面临的困境、机遇,并为推动四川藏区文化产业发展提出积极有效的对策建议:四川藏区发展文化产业,要树立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要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扶持;要积极探索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要加快专业人才的培养,突破人才瓶颈;要加大资金投入,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相似文献   

13.
红军长征过凉山期间,经历了巧渡金沙江、会理会议、彝海结盟等重要的历史事件;尤其是红军在通过彝区时,先遣部队司令刘伯承与果基小叶丹“彝海结盟”,使红军能顺利通过凉山彝族地区,抢占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赢得了战略上的先机。这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一次成功实践,是红军长征历史上的光辉篇章。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藏区城镇化的发展具有其特殊性,不同于我国中东部城镇化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方式。藏区城镇化的发展动力机制由于为其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环境所决定,具有多元化和初级化的发展特征。藏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应该注重发展自身特色;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高原特色经济;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发展绿色城镇。藏区新型城镇化发展中还应注意传统和现代这两个文化要素的融合,才能走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16.
公信力是集中体现政府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的社会度量标准,它是评价和鉴定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的稳定是社会和谐发展、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而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公信力的建设直接关系着地区的稳定与民族的团结,乃至整个国家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红军长征的文化魅力体现在长征取胜过程中展现的道德魅力、军事魅力、智慧魅力和意志魅力等方面,它是以毛泽东为首的革命先辈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及人类先进文明成果吸纳、继承、实践、创新而形成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胜利。长征文化不仅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走进历史、走近英雄的崇高体验,还给一切有志于实现自己志向的人提供一种从道德、智慧、勇气到坚忍、决心、毅力等个人修为方面的系统方法,更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8.
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首次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国情和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地制定并实践了民族平等团结、保障宗教权利、调整统战对象、培养民族干部、恢复和发展经济民生等一系列符合实际的民族政策,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初步探索。这一时期党的各项民族理论由“教条主义”逐渐走向“实事求是”,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从“照搬”到“结合中国实际”的转变。基于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关系斗争性与同一性辩证统一原理的解读,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统战政策对象,遵循既团结又斗争的原则,联合民族宗教上层人士,实证检验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真理性。长征深化了党和红军对国内少数民族的认知,促使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国情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相似文献   

19.
四川民族地区的资源开发中存在诸方面问题,已成为影响当地发展和稳定和谐的因素.由此,在对四川民族地区的资源开发中,必须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创新开发模式,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资源开发的扶持补偿机制,出台符合当地实际的优惠政策,让开发的成果惠及于民,才能实现四川民族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20.
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反映了民族地区“三个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充分体现了民族地区人民的共同愿望。以青海为例,准确理解和把握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意义、特殊性,从民族地区的特点出发,探索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是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