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刘万华 《殷都学刊》2013,34(2):38-42
《商丘宋氏家乘》是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商丘地区家谱中编修较为完善的一种,不仅对研究宋氏家族有重要的意义,其典型性对于研究商丘地区家谱编纂工作亦有重要的作用,《商丘宋氏家乘》的编纂流传过程,大致可分为初创、定型和衍变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商汤立国之前商族虽经历多次迁徙,但先商时期商族主要活动于豫东商丘一带。关于殷商文化起源于商丘,历史文献中有众多记载,甲骨卜辞中"商"地也频繁出现,商丘地区至今仍存有商人先祖及其后裔宋国的众多名胜古迹。在考古方面,商丘的永城、柘城和夏邑等地均发现有先商时期考古文化遗存。文献材料、甲骨卜辞、名胜古迹与考古发现均表明,殷商文化起源于豫东商丘地区。  相似文献   

3.
张巡诗歌的时代意义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巡诗歌的时代意义浅析@王少华$商丘师范学院中文系!河南商丘476000~~~~  相似文献   

4.
"商丘古城"概念的界定是商丘社会历史研究中不可回避的核心问题之一。4000余年历史长河中的商丘大地上,"宋国都城"、"秦汉睢阳城"、"隋唐宋城"、"宋南京城"、"明归德府城"等都是中华历史上的重要城市和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所内蕴的"始祖文化"、"商文化"、"火文化"等也是中华民族的源头文化,更是商丘的特色文化。由于种种原因,"商丘古城"的能指与所指经常游离,影响了研究者思想的的表达与交流。所以,"商丘古城"概念的提出,有利于把商丘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古城形态统一起来,挖掘、提升其内涵,促进传统文化的整合。  相似文献   

5.
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商丘,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文物古迹星罗棋布,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本文指出,要通过对商丘文化资源的宣传和科学规范的管理,在古代名人景点上下工夫,不断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实现商丘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河南商丘地区回族的历史与现状张玮,胡云生商丘地区地处黄淮海平原,素有“豫省门户”之称。这里的回族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数字,商丘地区回族人口为113691,占全区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97%,居全省第三位,杂居、散居在76个乡...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9月2日至3日,由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郑州大学近现代河南与中国研究中心主办、商丘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承办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第四届近现代河南与中国学术研讨会"在商丘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6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河南与抗日战争"这一主题进行了比较深入地研讨。研讨会开幕式由商丘师范学院副校长  相似文献   

8.
《社会科学家》创刊十周年祝贺单位(排名不分先后)广州市社科联暨《广州社会》编辑部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编辑部河北沧州市委《百家论坛》编辑部河南平顶山市求索杂志社安徽省社科联暨学术界杂志社哈尔滨市社科联暨《社科战线》编辑部商丘地区《商丘社会科学》编...  相似文献   

9.
张新斌 《殷都学刊》2009,30(3):54-60
中原大商文化具有悠久的传统与深厚的积淀,中原不仅有着商圣群体,也有良好的经商环境与著名的商业都会.商丘是中国商业的起源地,深入挖掘中原大商文化资源,打造商丘商祖品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6年5月16日至17日,商丘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商丘举办了“中国·商丘西汉梁王陵文化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汉画研究所、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西安秦兵马俑博物馆、河南省文物管理局、河南省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及有关方面的代表共8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在会前参观了商丘古城、永城芒砀山西汉梁王墓地。会议围绕西汉梁国史、西汉梁王陵文化考古及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各位专家踊…  相似文献   

11.
陈爱敏 《文史哲》2003,(4):116-120
美国华裔文学的创作反映了中美两国文化相互碰撞、吸收和交融的历史 ,折射出漂泊在异国他乡的华人移民及其后代对中美文化所持有的截然不同的态度和两代人围绕着文化认同、民族身份的得与失所表现出来的矛盾与冲突。透过华裔文学 ,我们还可以看出变化的文化语境对改革开放之后赴美的新移民对“文革”题材创作与作品的接受所产生的影响 ,追寻历代在美华人为维护和弘扬中国文化而进行斗争的历程。  相似文献   

12.
如何看待与评价沈从文的浪漫主义美学思想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长期以来,由于沈从文本人一句我没有读过卢梭的书而堵塞了将他与西方浪漫主义美学相互沟通的阐释路径。但事实上,众多史料与文献都证明沈从文曾受到卢梭思想的影响。而一旦打通与卢梭的联系,那么沈从文作品的思想与文学意义就大大超出过去所谓乡土文学的价值,而具有了反思现代性的浪漫主义特质。他的作品充分地表现了人类对于自然神性的景仰,对于自然人性的赞美,展现自然人性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以及自然人性与异化的城市人格的冲突。沈从文所做的一切,就是要把自然人性鲜活健康的血液注入这日渐衰朽的民族肌体,重铸我们的民族性,使人格坚毅而刚烈,人性完美而纯正。  相似文献   

13.
如何看待与评价沈从文的浪漫主义美学思想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长期以来,由于沈从文本人一句:我没有读过卢梭的书而堵塞了将他与西方浪漫主义美学相互沟通的阐释路径。但事实上众多史料与文献都证明沈从文曾受到卢梭思想的影响。而一旦打通与卢梭的联系,那么沈从文作品的思想与文学意义就大大超出过去所谓乡土文学的价值,而具有了反思现代性的浪漫主义特质,他的作品充分地表现了人类对于自然神性的景仰、对于自然人性的赞美,展现自然人性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以及自然人性与异化的城市人格的冲突。沈从文所做的一切,就是要把自然人性鲜活健康的血液注入这日渐衰朽的民族肌体,重铸我们的民族性,使人格坚毅而刚烈,人性完美而纯正。  相似文献   

14.
田悦芳 《河北学刊》2012,32(2):96-98
作家特有的文化心理往往会使作品呈现出其独有的观照世界的方式,从而影响着作家的创作风貌。由于家庭环境、政治信仰等文化因素和社会现实因素的影响,巴金的文化心理在经过1934—1935两年的创作沉默期后有了一个明显的变化。而巴金文化心理的变迁,对作家在文学与革命的选择、英雄与普通人的塑造、社会与家庭的题材书写等方面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反映出巴金将文学创作作为一种宣泄政治热情的代偿性行为向有意识创作转变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被誉为"三驾马车"的何申、谈歌、关仁山三位河北籍作家在文坛上先后发表了他们的代表作,掀起了"现实主义冲击波"."三驾马车"的成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他们后期的创作在题材和文学视野上,以及作品的批判精神上也表现出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底层文学创作的主体--知识分子、作家主动选择"代言人"的写作立场,以底层书写的方式呈现底层状态、凸显底层问题、探寻底层困境的解决方向,这既是当前底层写作群体的一种现实要求,也是知识分子、作家在新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7.
王建平 《殷都学刊》2004,(4):104-107
许慎的《说文解字》以其鲜明的写作目的 ,规范的编排体例 ,丰富的学术内容奠定了他文字学家的地位。《说文解字》中反映出的博采通人、反对门户之见 ,敢于创新、反对因袭旧说 ,创作态度严谨、反对主观臆断等学术著作的写作特点 ,则体现了他的文章观。  相似文献   

18.
空间维度不是地域文学史编写的重要的衡量尺度,重要的衡量尺度应是这一地域共同的文化结构形态和地域文化特性的趋同。地域文学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的特点,具有内在的继承性、延续性,某地域文学应当包括描写内容与该地域风土人情相关的外籍作家和土生土长的作家及其作品。地域文学史的编写要坚持文学本位和作家本位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的小说中对现代小说的各种基本叙事角度都有所运用,即使是同一种叙事角度,其格局和写法也有所不同。沈从文小说在叙事角度上的广泛探索和卓越成就,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树立了成功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非常独特的作家,他所创作的湘西小说,以爱与美的悲剧性冲突作为小说的基本内容,以悲剧连环套式的循环结构作为小说的基本形式,以冲淡的小品散文的创作手法作为表现悲剧的基本手段,构成其悲剧艺术的完整的理论框架,形成了独特的悲剧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