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恩立 《理论界》2010,(5):188-190
英国提升青年就业能力的系列政策,实现了就业促进向供给面管理的转型和技能提升的战略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政策演进、特征及具体实施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从青年群体和国家的中长期发展与就业的持续性考虑,我国就业促进政策的重心应转向提升青年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2.
列宁将从战时共产主义主义政策转向新经济政策称为"战略退却",它包括两个内容:从1921年春从社会主义建设退到国家资本主义、同年秋冬再后退到国家调节商业。苏维埃政权实行这些"退却"是有条件保证的,同时也要注意潜在的危险和困难。当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也是必要的和有意义的实践尝试。列宁的"战略退却"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也对理解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退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远星 《社会科学》2023,(3):106-120
卫生防疫政策作为最古老的公共政策之一,在现代公共卫生体系中仍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我国卫生防疫政策7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我国现代国家建设的一个缩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解读我国卫生防疫政策的变迁,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有助于提高国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风险的能力,更好地实践健康中国战略。基于1949—2021年期间中央层面卫生防疫的政策文本,通过数量、词频的统计,对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进行分析和归纳,可以归纳出政府在不同时期的政策部署,我国卫生防疫政策遵循长期均衡和短期间断的非线性变迁特征。政策目标从“传统传染病防治”转换为“突发卫生事件的应急防治”,并逐步升级至“全面健康建设”。政策工具也从“单一”逐步转向“多元”,但仍存在工具使用的片面倾斜、组合不科学的情况。提升政策工具的合理配置,实现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的科学组合,是完善卫生防疫政策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检察机关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适用上的稳妥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昕 《天府新论》2008,(6):96-98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要求政法机关既要打击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又要加强人民内部矛盾的排查调处工作,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围绕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检察机关在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时要求:领悟刑事政策宗旨,从方法上保障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适用的正确性;建立繁简分流机制,从程序上保障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适用的可行性;推行量刑建议改革,从手段上保障轻缓刑事政策适用的可靠性;树立公诉一体意识,从机制上保障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适用的抗扰性.  相似文献   

5.
国际上文化产业主要发达国家的政策模式呈现五种特征,分别为提升文化认同到带动经济发展、产业创新,基于文化创富的演进型政策模式;以市场导向为主,同时又扶持非营利文化机构的竞争型政策模式;基于文化保护的干预型政策模式;基于政府引领的自由竞争与国家干预的中间型政策模式;基于法律保障的约束型政策模式。文化产业活动一般由投资、研发、生产和消费等要素环节组成。通过对英、美、法、澳、日、韩等国家的文化产业政策在投资、研发、生产、消费等领域的绩效分析,提出"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政策治理的基本方向和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6.
困境儿童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也是社会福利制度构建的重要议题。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辨明困境儿童概念的基本内涵和演绎,追踪困境儿童福利政策的拓展,提出困境儿童研究的多元主题,是该领域亟待完成的任务。运用主题内容分析方法,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困境儿童的研究轨迹和政策发展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从弱势儿童到困境儿童的概念演变及发展、困境儿童社会福利政策从补缺向普惠演进、困境儿童研究议题从单一到多元化。而在未来一个阶段,其研究议题将转向困境儿童需要、家庭与国家责任、社会福利政策和困境儿童福利关系、困境儿童福利输送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社会政策建设回顾与农民工的社会政策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者们普遍认为,农民工融入城市面临制度壁垒和社会政策的缺位,但通过回顾,我国农民工社会政策建设正在逐步完善,前进脚步从未停止。而农民工作为政策的利益攸关方和受益者,从被动服从政策安排转向积极寻求政策需要,政策制订必须从农民工自身的特点出发,才能让农民工社会政策的初衷与预期结果完美契合。  相似文献   

8.
刘思萱 《社会科学》2012,(4):98-107
在全国法院倡行服务大局、能动司法的背景下,政策如何影响司法裁判已成为司法理论与实务不容回避的话题。以我国企业改革政策为切入点,对1979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与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对比分析,初步梳理司法回应政策的四个演进阶段。通过对最高人民法院44个破产案件审理相关文件解读,将司法回应政策的具体形态区分为四种形态。进而强调司法回应政策应保持必要的谨慎,并从司法回应政策的基本定位、区分政策层级对回应形态的选择适用、制定回应的前置程序、个案回应形成指导性案例这四个方面,理性建构司法对政策的良性回应机制。  相似文献   

9.
流行教科书对政策科学演进史的解读,是一种阶段模型.其实,这只是政策科学发展的路径之一.由于政策阶段只是政策主体行为的理论外化,而人的行为总是多因素作用下的产物,因此政策科学的演进,其内在的路径必然是人类对政策过程中因素的不断发掘:先是一种具有科学理性的认识因素的发掘与理性的政策过程理论的形成;接着是权力因素的重新发现与政策过程技术与政治双因素理论模式的出现;然后,政策科学转向多因素理论研究.由于这种理论转向,政策科学的范武革命深入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研究的前沿课题.  相似文献   

10.
1980年代以来台湾文化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代以来我国台湾地区文化政策的演变呈现出清晰的脉络走向,即从"总体性"的文化建设转向"地方性"的文化发掘,从政府主导的文化建设转向开放性的文化参与,从公共服务层面的推动转向产业化的引导和开发,通过"社区总体营造"政策理念的架构,逐步将"在地"文化的"产业化"合法化和使之成文化建设的主轴,并直接影响和推动了新世纪以来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发起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杜鹏  武玉 《中州学刊》2023,(3):82-90+2
体系化的养老服务政策是中国老龄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养老服务政策的适时变迁也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助推力量。1982年以来,我国养老服务政策的演进过程可以划分为探索起步、初步形成、三足鼎立、快速发展、优化升级五个阶段。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出发,中国养老服务政策的生成逻辑主要来自国际社会趋势、国内人口转变以及国家治理的转向;让老年人在家庭内部享有专业化、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是中国养老服务政策变迁的路径依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深入推进,养老服务政策逐步实现多元供给主体融合发展的渐进式转型;政策转型的动力机制来自经济环境变化、政府理念创新、多元主体互动、社会技术变革和外部示范效应。由此可见,准确把握当前我国养老服务政策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政策的发展与走向进行理论思考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吴羽 《理论界》2012,(4):62-64
从大陆法系国家刑事政策历史演进看,刑事政策理论和实践与社会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社会文化构成了刑事政策诞生、选择的重要根据。启蒙运动时期人道主义理念与理性批判精神促成了现代刑事政策学科的诞生;19世纪中期后,实证主义与社会连带思想影响到社会防卫论的产生及发展;二战之后,新人道主义、人权及法治观念促进了新社会防卫运动的兴起。  相似文献   

13.
文章定性分析了政策主导下的城市群发展基础,定量分析了城市群多中心空间结构的演进机理。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以前政府制定的各项区域政策决定了各大城市群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基础以及市场化制度基础。2000年后政策引导变量(经济区发展规划与城市群可达性水平)则主要通过市场驱动变量(城市群分工水平、产业集聚水平以及市场发育程度)间接推进多中心空间结构的演进。文章指出,市场驱动路径下,中、西部地区应以建设中心城市为重点,积极发展都市圈,走由集聚到扩散的发展路径;东部沿海地区则应主要建设区域一体化的多中心城市群。这两条市场驱动路径都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14.
马岩松 《理论界》2022,(8):99-10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强调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文章立足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实际,阐述了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夯实师德建设基础、健全规章制度、加大师德宣传力度、完善评价考核奖惩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若干举措。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区域政策出现新的变化,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倡议、自贸区建设等区域政策的提出与推进体现了新时期的国家战略意图。在这一过程中,区域政策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区域政策的综合性提高,国内区域政策与国际区域战略相结合,区域政策转向与城镇化规划相结合。综合型区域政策的推动需要提升规划的功能,在区域政策的规划与实施中,地方的作用不断增强,区域成为央地互动的平台。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城镇化政策为我国城镇化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既反映了我国城镇化政策演进的规律,又引发了对城镇化建设积极思考,为新时期提高城镇化质量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政策适用主体及其政策态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适用主体是相对于政策制定主体和政策执行主体而言的,是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在实施公共政策过程中所发生影响和作用的承受者。作为影响政策执行的当然变量,政策适用主体对政策执行会产生一系列根本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正向或负向间的切换,取决于政策适用主体的政策态度——顺从或不顺从。因此,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洞察政策适用主体的政策态度并不断提升他们的政策顺从度是政策执行主体所必须面对的要务,也是其义不容辞的职责。  相似文献   

18.
教育政策是社会公共政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形成了教育发展中的“二元”格局:城乡间、区城间、性别间和校际间的差距。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公平的实现,也极大地阻碍了我国贫困地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社会整体现代化的进程。所以,消除差异是中国教育政策的理念转向:教育政策要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从“城市中心”转向“均衡发展”;从“市场产业化”转向“公共利益性”。  相似文献   

19.
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作用发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克君 《理论界》2012,(9):189-190
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高校党委要从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实践出发,特别是要立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和目标,系统思考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具体做法,使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师德师风建设中起到重要的引领和促进作用,以推进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20.
王依娜 《河北学刊》2022,(4):217-224
老年社会福利发展史在本质上是国家、社群与老年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史。西方老年社会福利在趋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其研究视角从“国家”“社群”转向“老年人”;理论解释从“国家功能论”“多元论”向“人的需要理论”渐进;老年社会福利理念从“制度建构论”到“社群多元论”,并在应对“新社会风险”过程中基于“老年人需要论”迈向“积极老年论”。本文通过梳理西方老年社会福利研究的演进历程,讨论其研究视角历史变迁的过程及其社会基础,揭示学术研究变迁与政策演进的内在联系与耦合性,并由此为当代中国老年社会福利理论发展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