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本文在对教育科研素质内涵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关于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质职前培养的一些错误认识,并提出了以构建《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为核心,以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习与毕业论文撰写为主要落脚点的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的职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调查了某市432名职前教师的品德心理现状,结果发现:(1)职前教师的品德发展水平总体较高;(2)职前教师的品德发展并没有随着年级的提高而提高,相反却出现下降的态势;(3)品德心理三因子之间的发展不均衡,即品德意志的发展水平最高,依次为品德认识和品德情感;(4)理科职前教师的品德发展水平高于文科职前教师的发展水平;(5)女职前教师的品德发展水平高于男职前教师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职前成人学员逐步成为成人高校的学生主体,他们没有职业经历,缺乏职业经验,必须针对他们的特点,转变教育观念,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构建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培养。  相似文献   

4.
在教师教育标准化、教师资格考试统一化和卓越教师实施项目化的背景下,我国急需重点研究职前教师的优异潜质标准。根据潜质和教师专业素质的三维结构,结合职前阶段的教师专业发展特点,职前教师的专业潜质可分为知识特质、能力特质和品性特质三个维度,实质上优秀的职前教师即是知识优化、能力优异、品性优良的职前优质教师。三优潜质,是职前教师成为优质教师的核心潜质,也是职前教师将来成为卓越教师的关键潜质,更是职前教师持续发展的秘诀所在。制定并实施优异潜质标准,把三优潜质的培养规律视为职前教师教育的第一规律,在当前教师教育标准化形势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学凯 《阴山学刊》2005,18(3):113-118
从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要求的角度反观高师院校的职前培养,主要是为了分析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区高师院校职前培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高等师范教育如何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提出服务于基础教育的教师培养一体化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职前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师专业知识难以融合、课堂互动性决策能力薄弱以及专业发展条件欠缺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明确课程目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师范生实践能力、优化师范生专业发展环境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与克莱尔·科斯尼克教授开展了对42名教师的跟踪研究。研究发现,教师较多地参与了涉及不同内容的非正式学习,尤其是从课堂教学中学习,并从中获得了远多于正式学习所能获得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教师也逐渐意识到自己作为教学决策者的角色,并形成清晰的发展目标与学习的重点内容。我们还发现教师倾向于忽视自己所学的学科知识。基于上述研究发现,我们明确了职前教师教育应该充分关注的七项重点内容。它们是项目设计、学生评估、课堂组织与共同体建设、包容性教育、学科知识与教法、专业身份认同和教学愿景。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主要体现为:其一,新型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竞相纷呈;其二,各类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改革逐步深入。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八方面:一是与本科层次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相应的培养目标在定位上“高而空”;二是与本科层次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相应的课程体系普遍呈现“新瓶装旧酒”的格局;三是与本科层次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相应的教学方式总体上是“形”变而“神”未变;四是与本科层次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相应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五是与本科层次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缺乏弹性;六是与本科层次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相应的培养过程与中小学实际明显分离;七是研究生层次的教师职前培养模式难以普遍推广;八是与本科层次及研究生层次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相应的管理体制存在明显缺陷。  相似文献   

9.
构建融合职前培养、入职培育和在职研修为一体的、开放的、可持续性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首先必须破除教师教育课程职前培养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积弊,切实重视实践教学。理念是先导。重视教师教育课程实践教学,就必须首先充分认识教师教育课程实践教学的功能。教师教育课程重视实践教学,既能验证教育理论知识、培养教学技能,也能生成实践智慧、涵养教师气质。认识教师教育课程实践教学的多维功能,有利于增强教师教育课程实践教学设计与开发的观念自信和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10.
根据教育改革计划,今后师范毕业生须参加并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方可从教就业。基于此,师范教育类专业要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而且要进行人才培养的全程改革,具体体现为加强招生录取改革、加强教学改革和加强教育评价改革,以便切实培养"标准"的教师素质;当然还需要以追求卓越为办学理念,通过适应与超越相结合的教育改革充分实现职前教师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胡夏 《阴山学刊》2006,20(2):80-82
教师个体专业素养的高低,可以追溯到师范教育阶段。教师教育类课程要面向教育实践,帮助学生建构新的教育观,不断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引导师范生变革自身的学习观念与方式,多创设体验与沟通的环节与氛围,不断提升师范生自知/自省智力与人际/社交智力。教师教育类课程,需要相应加大心理学课程的比例。  相似文献   

12.
教育生态观立足于系统视角来处理教育因素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之间的相关性,而当前的教师培训实践漠视教师的主体价值、忽视教师的人际交往、无视教师的培训需求,与教育生态定律相违背。教育生态理念观照下的教师培训应尊重个体、关注群体、追求动态平衡,要立足教师专业素质现状,创设以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为鹄的生态培训环境。  相似文献   

13.
环境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规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环境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的选址、培训的方式、开设课程的内容、师资力量、教学管理制度、实验室(所)建设等问题提出了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4.
开展环境教育以唤起全民的环境意识是解决环境问题最基本、最长远的方法。而环境教育师资培训是实施这一方法的关键之一。本文调查分析了广州市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现状和特点,对环教师资的培训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教师职业从"臭老九"到"香饽饽",教师教育逐渐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聚焦教师队伍建设探讨教师发展,成为近年来教师教育研究的突出特点。从国家政策视角,我国改革开族以来的教师教育产生以来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教师教育研究理念层面从综合大学办教育的提出到合格教师的发展和完善到从合格走向卓越;政策层面从宏观到微观,从重视教师教育数量到重视教师教育质量;实践层面从旧三级到新三级递进,从职前职后教育分开进行到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这些无不体现我国教师教育研究真正意义上从合格走向卓越。  相似文献   

16.
创建教师教育学科,为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奠定学术基础、获得学科支撑,这是基于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教师教育改革创新举措的基本判断。对建设教师教育学科达成共识之后,接着迫切需要解决教师教育学科的组织问题,从而有效地推进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本文从教师专业特性与教师教育机构管理现况入手,阐述教师教育学科群建设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为了突出育人导向、能力导向、实践导向、专业导向,教育部2011年开始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推进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规定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可以参加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师范专业毕业生必须通过考试才能获得资格证书。这项改革是一把双刃剑,师范专业按照培养方案开展教师培养,要经过教育实习,而非师范专业只经过心理学、教育学考试和教育教学能力测试,就可以获得资格证书。这种政策隐含着对教师教育的否定。特别是各省、市、自治区的教师资格证书考试科目和内容与教育部印发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之间缺少契合。这可能会导致高等学校取消教师教育专业,开办教师资格证书课程中心,不再为学生提供实习。因此,建议实行四年学科专业教育加一至二年教师职业教育的制度,培养更高水平的基础教育教师。  相似文献   

18.
教师教育一体化是我国教师教育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主要存在着体制机制创新不足、教学内容结合不紧、教育资源整合不够等三方面的缺失。推动教师教育一体化,建设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师资队伍是前提保障,建构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是重点,建立一体化教师个性发展模式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