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社会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教育对象的日趋复杂,教师职业倦怠严重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甚至导致一些教师产生过激行为和厌世轻生。本文从教师职业的特点出发,分析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7,(7):250-256
通过心理资本量表、工作满意度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和职业倦怠问卷对528名在岗教师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心理资本、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等三因素与教师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并对教师职业倦怠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工作满意度在心理资本与教师职业倦怠间起到中介作用;社会支持调节了心理资本通过工作满意度影响教师职业倦怠这一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因此,心理资本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心理资本既直接降低教师职业倦怠,也通过增加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进而降低其职业倦怠,并且这一过程会受到外界社会支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师职业倦怠直接影响教师的教书育人行为 ,因此了解教师倦怠的成因 ,有效克服和预防教师的倦怠心理和倦怠行为 ,是目前教育界不可忽视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4.
职业倦怠: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根本障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师职业倦怠是当前应重视和解决的问题。职业倦怠首先消磨的是教师的职业热情和成就感,它不仅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影响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未来发展。职业倦怠阻碍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会使教师整体素质降低,进而影响到人才的培养。长此以往,势必会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我国开展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国内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以借鉴国外研究理论成果为起点,实现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本土化。在此基础上,走精细化拓展之路,但尚未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系统化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张洪平 《南方论刊》2015,(3):110-112
民族前途系于今日学子,今日学子的状态则取决于教师。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是极易产生职业倦怠的职业,导致思品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应从社会、学校、个人等方面入手,让思品教师活得有尊严。  相似文献   

7.
丘碧群 《南方论刊》2008,(10):82-83
目的,探讨中学教师职业的现状及可能产生的原因。方法:采用王芳、许燕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对粤西地区476名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进行调查。结果:粤西地区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并不严重,并体验到较强的个人成就感;中老年教师、已婚的教师、体验到更多的情绪衰竭、非人性化、认知枯竭;高中组的教师比初中组的教师更有可能面临认知枯竭的威胁。结论:我们应从多方面入手,防止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理论研究涵盖概念界定、影响因素、干预措施等内容;实证研究涉及量表的引进与修编、倦怠程度差异等。上述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针对不足提出本土化、动态化和差异化的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十分普遍,这种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教师的健康和教学效果,也不利于高教事业的健康发展。以此通过研究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分析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希望引起社会各方面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新疆乌昌地区中学历史教师为个案,分析了中学历史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从历史学科角度对教师职业倦怠这一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试图建设性地回答这一世界性难题。  相似文献   

11.
大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职业倦怠是现代大学教师职业生涯中面临的严重心理疾患,对教师的身心健康、专业发展以及教育教学工作都有很大危害。职业倦怠的产生既有社会和学校的原因,也有教师个人的问题。预防和矫治职业倦怠也应从社会、学校、个人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教师心理卫生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通过分层抽样对河南省中小学在职教师进行测评,研究分析河南省中小学教师心理卫生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成人常模,心理问题检出率17.52%,其中强迫、恐怖、精神病性、躯体化、焦虑表现最为明显;男女教师间比较无显著差异;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差于城市教师,存在显著差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初中教师,高中教师最差;36岁以上的教师心理问题较多。教师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的影响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作者认为,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反映,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自己更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作者研究分析了中小学教师心理不健康的各种主要表现,探讨了造成中小学教师心理不健康的因素,研究分析了中小学教师心理不健康的种种表现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同时,论述了教师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维护和促进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一些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南通市某中学高三学生SCL-90评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采用SCL-90进行问卷调查,受试者是来自南通市某中学的676名高三学生。结果:除人际关系敏感外,受试者各因子均值都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P〈0.001);与江苏省大学生SCL-90评定结果相比,受试者除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精神病性外,其他因子均值都较高(P〈0.001);与全国中学生SCL-90评定结果相比,受试者在强迫、抑郁、焦虑、恐惧、精神病性等因子上得分较低(P〈0.05);男女高三学生各因子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该中学高三学生整体上存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和偏执倾向,其中抑郁、焦虑、恐惧等症状不及全国中学生明显,男女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相当。  相似文献   

15.
本次研究的目的:探讨西藏自治区小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方法: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全区城乡小学青年教师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农村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城镇教师差,农村青年教师的得分均低于城镇教师,其中焦虑、精神病性达到显著性水平。2、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比男教师的差,恐怖这项因子男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3、汉族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藏族教师的差,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精神病性三个方面差异显著。结论:加强教师的心理卫生保健,有利于减少心理问题,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学校兴衰系于教师;教师素质重在师德。师德师风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新形势下,针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体现出的职业认同感低、工作压力大、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首先要引导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调节心理压力,并不断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法律、道德和工作制度,力求通过教师自身和政策层面的努力,推进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相似文献   

17.
刘志成  孙佳 《云梦学刊》2010,31(3):126-129
高校教师的亚健康状态不仅威胁教师的身心健康,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带来了很大影响。通过对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亚健康状态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研究了5个省16所中学的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覆盖面较广,但教育效果不佳,主要反映在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学内容理论性太强,没有针对性,不太实用等方面。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求比较一致,如期望的教学模式为交流互动式、时间安排希望在寒暑假集中培训、教学内容希望多增加一些学科前沿知识等;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工作和学习不能兼顾等因素已经严重影响到教师对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建议通过制度建设、教学模式改革、优化师资队伍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保障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最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李孝川  王凌 《学术探索》2014,(1):145-147
云南省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沿边线一带学校教育呈现出"离农"性的倾向,教师流失严重,以及"双(多)语"教学开展困难等特殊的问题形态。而学校教育的功能定位游离于边民的需求之外,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很难留住人才,以及多民族杂居的实情带来双(多)语教学工作的困境是引发这些问题的根源所在。要应对这一局面,必须从云南边民的实际需求入手,重新定位沿边线学校教育的价值和功能,以待遇和生活环境的改善为基点稳定教师队伍,并大力培养和培训双(多)语教师,确保双(多)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以此促进沿边线学校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