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探讨人际困扰对大学生感戴水平和主观幸福感关系的调节作用,采用大学生感戴量表(GRAT)、人际困扰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组合,对206名大学生为被试进行自陈试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⑴感戴水平、人际困扰和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相关显著;⑵人际困扰在大学生感戴水平对生活满意度维度的影响中调节效应显著,而对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维度的调节效应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旨在考察普通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现状。研究结果显示: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男女教师主观幸福感间没有差异;平均数结果显示,高学历教师主观幸福感偏低,单纯从事教学工作的高职称人员主观幸福感最高;职级上表现为处级干部主观幸福感低于副处级和科级;房产、婚姻、工作性质对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维持并提升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需要从社会、学校、教师自身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主要运用T检验、F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评定352名高中生的幸福感与自我概念,有助于探讨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概念的状况及其相关程度。结果证明: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均明显;不同自我概念水平学生幸福感水平差异明显;自我概念各分量表与负性情感呈负相关,自我批评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由此可见,高中生自我概念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领导干部的主观幸福感、工作幸福感和工作绩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领导干部的主观幸福感和工作幸福感水平较高,对工作绩效的自我评价较高;领导干部的幸福感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领导干部的工作幸福感会影响其主观幸福感,工作中的自我接受和福利待遇幸福感影响其生活的满意度,自我接受和人际关系幸福感影响其情绪体验;领导干部的主观幸福感对工作绩效的预测效应不显著,工作幸福感的不同方面对不同的工作绩效具有显著的预测效应。研究建议:重视领导干部幸福感的人口统计学差异,有针对性地提升不同的幸福感;重视领导干部不同的工作幸福感对工作绩效不同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前有关居民幸福感影响机制的研究,多集中在个体特征和经济因素的考察,对社会因素关注不够。基于深圳和厦门的调查数据,从社会凝聚的角度分析其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从社会信任、利他倾向、社会认同、社会参与四个维度进行测量,研究发现:相比个体特征和经济因素,社会凝聚对居民幸福感有重要影响;地区经济富裕程度与居民幸福感存在负相关关系;社会凝聚各因素均对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建议政府应将增强社会凝聚力作为提升居民幸福感水平的重要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6.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观幸福感包括人们的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近四十年来,对主观幸福感的测量由单项问题测量发展为多项目测量.在一个非常综合的层面,主观幸福感的多数理论可按其性质归为"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研究发现,主观幸福感与个人性格因素、环境与人口统计因素和文化因素等相关.系统化和综合性的国民幸福指数,能够进一步提升主观幸福感测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当下老年用户已成为移动政务领域新的用户增长点,探究老年用户的内在需求满足如何影响主观幸福感对于改善公共服务、缩小数字鸿沟、提高社会公平、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依恋理论构建老年群体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模型,检验了不同制度和技术支持水平下老年用户的异质性。以适老版移动政务“赣服通”老年用户为调研对象进行模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能力需求满足和关系需求满足对情感依恋有正向影响,同时通过情感依恋间接作用于主观幸福感;自主需求满足对情感依恋没有显著作用。制度和技术支持在三种需求满足与情感依恋之间表现出不同强度的调节效应。建议适老版移动政务设计者进一步优化其设计与功能,不断提升老年用户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随着免费师范生走向工作岗位,人们关注的焦点开始从免费师范生高校培养环节转向其职后生涯发展过程.免费师范生职后生涯发展问题已经引起学界的关注.由于配套政策不够完善、发展路径难以确定、成长养分天然不足等职后特殊境遇,免费师范生的职后生涯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成长参照的建立,对于免费师范生职后生涯发展而言,具有时空定位、自我调适和路径对接等重要意义.由政策、理论、角色、自我等四个维度参照共同构成的“四维一体”成长参照,为免费师范生职后生涯发展提供了一种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9.
自六所部属师范大学招收免费师范生以来,教师教育本土化趋势日益增强,具有区域特色的教师教育形式纷纷涌现,教师教育改革呈现区域突破的特质:幼儿教师培养"自成体系";地方院校免费师范生教育"相继崛起";农村地区教师发展"深受重视"。为推进整体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高水平院校应承担幼师培训重任、在更多地方师范院校实行免费师范生制度、试行教师定向培养机制、实行教育实验区。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问卷对高校体育教师的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研究,问卷内容主要包括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三个方面。结果表明:女性教师较男性教师的主观幸福感高,新婚教师比未婚和其他已婚教师幸福感高,31-40岁教师的主观幸福感较低,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幸福感高于其他群体,体现了教师的幸福感随着职称的升高而上升。  相似文献   

11.
追求人生幸福与人境和谐是人类生活永恒不变的主题。我国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同样面临着"幸福在哪里"这样的人生困惑,究其原因,是由于三等学生的心理落差、苛严僵化的管理模式、单调乏味的娱乐生活所造成。要解决好这一问题,需要民办高校努力营建和谐幸福的校园环境,传递人生幸福感的正能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关大学生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主观幸福感主要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的评价[1].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反映主体的社会功能和适应状态.文章试图将大学生性别差异因素引入大学生这个群体进行研究探讨,旨在了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并进一步探讨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性别差异的关系,对某高校在校294名大二年级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加强自信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大学生有更强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随着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幸福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话题。在心理学界伴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与发展,主观幸福感逐渐成为心理学家关注的课题,研究主观幸福感有助于改善与增进人类的生活质量。文章旨在通过大学生主观幸福的归因及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探讨,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培养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Based on earlier, mainly aggregate analyses, conventional wisdom previously held that income inequality reduces happiness. But aggregate models consistently yield misleading results in this domain, substantially because of intractable problems of sample size, confounding omitted variables, and conditional effects differing between poor developing nations, rich advanced nations, and nations in transition from Communism. Based on more recent evidence, scholarly views are beginning to merge on a consensus that national income inequality is irrelevant to individual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advanced nations and normal times, as shown by multi-level models with appropriate controls (including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 engine of happiness and foe of inequality). For developing nations, consensus is not as strong, but the bulk of the evidence indicates a neutral to positive effect for inequality. Building on this foundation, this paper provides exploratory analyses to stimulate future research, extend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cultural forces that generate these results; dissects changes over time and expectations for the future; and addresses the possibility that inequality may reduce well-being in extraordinary circumstances and for particular groups – for example creating differences in formerly Communist nations between the political left and the right, and between older and younger cohorts.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它把幸福和物质生活、艰苦奋斗、集体主义等结合起来。通过辨析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相近的一些范畴,包括幸福与人的需要、幸福与快乐、幸福与财富、幸福与社会及其制度等的相互关系,认识到需要和欲望是追求幸福的内驱力,快乐是幸福的表征,财富是幸福的外在条件,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相似文献   

16.
鉴于以往对个体幸福感的微观研究大多只关心自己感兴趣的变量,甚至只是以双变量分析得出经济收入对幸福感影响的结论,本研究依据多元理论视角,通过建立一个综合性的解释模型,探讨经济因素对家庭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经济收入并非是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精神/感情生活满意度、积极乐观的心态、家庭成员间的和谐相处和人际协调对提升幸福感更具积极意义.从经济因素制约机制看,绝对收入决定论、相对经济地位认同的作用不大,而欲望理论和家庭压力论对家庭幸福感的负面效应却更大些.  相似文献   

17.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幸福范畴的追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幸福观的根本立足点是社会而不是个人,是社会人而不是自然人。它要求人们正确处理幸福感与幸福观的关系、创造与享有的关系、个人全面发展与幸福人生的关系、自己幸福与他人幸福的关系、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幸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国民幸福视角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兴起对国民幸福造成不良影响,以GDP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唯一指标无法如实反映国民幸福水平,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问题冲击着国民幸福,这促使人们反思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促进国民幸福水平的提升,而"不丹模式"下"国民幸福总值"的理念和实践则对我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科学地构建和测评国民幸福指数,将国民幸福作为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取向,正确看待经济因素对国民幸福的影响,注意社会转型期提升国民幸福的关键,这是从国民幸福的视角思考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郭志峰 《阴山学刊》2008,21(6):90-96
以《综合幸福感问卷》为工具研究大学生综合幸福感。发现大学生幸福感在性别、文理科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幸福感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学生干部的幸福感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城市学生幸福感高于农村学生;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幸福感有显著差异;经济因素主要影响主观幸福感;运动能提高幸福感,但过量运动反而会导致幸福水平下降。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回归作用的依次是运动时间、是否贫困生、年级、生活支出、性别、是否学生干部.对心理幸福感有显著回归作用的依次是是否学生干部、年级、运动时间和城乡来源。研究发现SWB与PWB都是幸福感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20.
幸福感是人们对主观生活质量进行的一种情感性评价,是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本文在文献评述及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年)提供的数据,从自我期望体验、身心健康体验、心态平衡体验等三个层次上深入分析我国城乡居民幸福感之间存在的差异。通过对分类变量进行有序逻辑斯蒂回归,发现城乡居民幸福感差异与以往的研究结论不同,即农村居民幸福感不高于城镇居民。同时,简要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