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网络认同是人在网络化的生活场域中,通过网络实践活动建立起来的反思性共识心理。网络认同的整体系统包括了主体要素、客体要素、载体要素三大基本要素。主体要素包括主体行为、主体思想、主体关系要素;客体要素包括客体内容、客体活动要素;载体要素包括实在载体、时空载体要素。主体要素与客体要素通过载体要素构成了网络认同的两极,三种要素及其子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有机结合构成了网络认同。  相似文献   

2.
易招娣  衡孝庆 《浙江社会科学》2023,(5):74-81+73+158-159
在场域理论视域中,产教融合主要包括政治场域、经济场域和文化场域等三种场域,它们由不同的主体所主导,对应着三种不同的实践场域,形成三种不同的权力结构,遵循三种不同的制度规则而产生的角色定位与意向表达的差异。本文通过探究产教融合场域内多元主体互动运行逻辑,明晰了场域内多元主体的权力边界,即既要避免各主体权力的“缺位”,也要防止各主体权力的“越位”;深化产教融合就是要进一步使产教融合场域中的行动者在保有自身特有的场域性前提下,积极构建与对应场域相契合的组织结构体系。作为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政府、企业和学校等三方权力主体,尤其需要中间性组织作为媒介以寻求产教融合三方主体的共同价值、目标和诉求,以此来统一价值取向、统一行动意向、统一目标诉求,达成行动的一致性,最终实现共同利益,进而从政府、企业、学校和中间性组织等四方主体视角完善运行策略以达成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实现提升产教融合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嵌入视角以社会工作为中心,探讨嵌入主体和嵌入对象的关系,对被嵌入对象的能动性与多元主体的互动重视不足。组织场域视角鸟瞰包括社会工作机构在内的组织互动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突破嵌入视角的局限。组织场域视角下,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是政府、医院、社会工作机构等多个组织互动合作并建构新制度的动态过程。在政府主导作用下,社会工作实现了强制性嵌入,内生动力不足的医院与社会工作机构形成了间接桥联,但组织场域内也存在权力失衡与过度依赖、合作共识缺失与认同困境、利益关联薄弱与互动不足的问题。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从嵌入发展迈向共生发展,构建良性互动的权力关系,增进相互认同和合作共识,建立多方共赢的互利关系。在多元主体共治的社会治理背景下,组织场域视角更有利于社会工作机构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4.
文军  方淑敏 《学术界》2022,(12):72-82
社区是社会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和重要场域。在吸收场域理论与生态理论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可以构建出权力结构、关系网络以及主体惯习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互动场域视角,并将互动场域视角与职业自主性的三个维度管辖权、专业边界以及专业知识进行一一联结。社区治理作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互动场域,社会工作身处其中且深受互动场域特性的影响,面临着专业管辖权受限、专业边界模糊、知识创生阻滞等多重“自主性”困境。对此,亟需从权力让渡、边界形塑以及知识再生等层面入手增强社会工作主动性、能动性,破除社会工作专业自主性困境,提升社区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5.
社会工作学科恢复重建三十余年来,学科的“主体性焦虑”从未缺席。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下,社会工作介入应急治理场域的身份形塑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2008年以前社会工作介入应急治理场域的专业身份,是由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相关之社会服务需求与专业断续发展所产出的“制度驱动”式主体身份。2008—2019年,政府主体和专业社会工作于应急治理场域的互动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嵌入式”“双向赋权”的主体身份特征。2019年之后,政府主体与专业社会工作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驱动下呈现出“嵌合”式过程性认同的特征,专业社会工作的主体身份得以进一步彰显。社会工作介入应急治理场域的发展既反映了我国应急治理制度演变的过程,也是制度变迁的结果,政府与社会力量之互动关系折射出应急治理的现代化进程,体现出社会工作于应急治理场域的实践自觉必然与制度化体系保持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6.
从场域理论视角分析,法官解释是特定司法场域的产物。由于所处的场域的不同导致了法官与民众对法律解释的分歧,因此法官在解释法律的过程中应注意吸收民意,防止两者过分悖离。  相似文献   

7.
在文艺消费场域中,不同的层面、系统和参照系对消费主体性起着不同程度的建构作用,是导致消费主体复数性和游移性的客观因素;另外,处于消费场域中的主体,在与不同消费层面、系统和参照系相迎合的同时,表征出强烈的主体性色彩和自我建构性,是消费主体复数性和游移性形成的主观因素。在二者对话、互动的影响体系中,对消费者主体性的把握,不仅是研究消费场域的极佳视角,也是研究文艺生产、文艺消费的绝好参照。  相似文献   

8.
随着跨县域的社会矛盾频繁发生,社会矛盾跨域联调在社会治理中变得尤为重要。从行动主义的视角来看,社会矛盾跨域联调本质上是以基层党组织、基层政府和社会力量为主体的多元行动者在行动场域中的策略选择。面对复杂的治理环境挑战,治理体系需要从价值取向、信任关系和合作能力三个层面打造社会矛盾跨域联调的责任共同体行动网络。行动主义的分析框架为重新检视社会矛盾跨域联调现状提供了理论支撑,有助于破解当前联调行动的责任困境,建立起主体共治、多方共建、需求共促的行动规则体系,进而促成具有主动性、公正性和长效性特征的联调行动。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执行场域过程化要素包括政策制定层与政策本身,实施层与政策工具选择,行动者位置关系构成的执行客观关系网络,大学生及其身处的思想政治教育场域、资本、惯习等。其制度化要素包括规制性要素、规范性要素、文化—认知性要素及符号系统、关系系统、惯例和人工器物。高校各部门已经形成高密度、高中心实施网络,网络可达性强,形成了核心工作网络体系。但在全场域构建、场域融合和政策工具丰富度方面仍存在问题,需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统筹场域建设优化,推动场域融合,形成协同实施效果,通过机制化、日常化及项目优化形成好惯习。  相似文献   

10.
文化遗产(cultural heritage)是元文化(metaculture)的再生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中,文化再生产过程其实质是传承场域的再生产。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呜哇山歌为例,通过布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的视角,对当下文化遗产语境中国家、地方政府、传承人、地方民众等各文化主体围绕传承与保护所建构的传承场域予以剖析和讨论,以期为未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非语言交际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形式,对语言交际起到补充、替代、强调、调节等作用。本文着重分析非语言交际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2.
俄汉直接抱怨言语行为语用学礼貌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和面子论等理论,对俄汉直接抱怨言语行为的几种礼貌策略进行对比分析,指出抱怨语是言语交际中的特殊行为,具有重要的语用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确立语用的根本或者说最高原则无论对语用研究还是对广大言语交际参与者都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本文依据对个人语料库的研究 ,阐明为何得体为语用的最高原则。  相似文献   

14.
关于构建有实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应是以提高人的创新教育素质、塑造现代创新人格为目标的教学 ,因此 ,课堂教学的评估尤为重要。本文对构建有实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探索 ,对其操作基本原则、评估内容、评估人员组成及操作程序作了具体的介绍 ,同时分析了在课堂教学评估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由于各种原因,尤其是文化差异,译者在跨文化语言(包括言语和非言语)交流中通常扮演着双重角色,即桥梁与干扰。以此为出发点,分析译者在跨文化语言交流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干扰因素,这种现象是由于译者因文化差异、语言特点等种种原因而对源讯息做出误译所造成的,再分析译者的误译对跨文化交际造成的负面影响,文章最后提出了减少这些负面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插说"和"追补"是现代汉语语法中的两个术语,用以描写句子的部分动态变化。从言语交际的实际出发,结合信息传递理论、言语交际过程及交际中主体的认知加工和选择原则等,对"插说"和"追补"重新进行解释。句子的动态变化是表层现象,"插说"和"追补"的真正本质是信息补偿和交际反馈。  相似文献   

17.
李春媚 《河北学刊》2003,23(1):141-144
西方媒介批评理论中,有四个代表性阶段和人物尤其重要。“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传播思想是媒介批评的理论源头;电子时代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体现出乐观精神和技术论倾向;“后现代”对现代性的反思批判成为“后现代”语境下媒介批评的特殊视角;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媒介批评更加丰富,传媒应如何应对多元文化的交流和挑战成为焦点。这四个阶段的媒介批评理论有着一些共同的精神与传统,并体现出一定的逻辑联系和发展脉络。它们为媒介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以参照的理论背景和原则立场。  相似文献   

18.
刘澍心 《云梦学刊》2006,27(3):139-141
言语交际的过程从实质上是通过话语信息传递与理解交际意图认知过程。说话人话语与意图合作是普遍的语用原则。但由于语言本质上的不确定性以及间接言语行为的使用,话语和意图的关系经常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合作与分离。听话人在领会意图过程中自然感到的对语境的依赖程度显示着话语与意图之间的距离,也决定着话语所表达的是规约含意还是非规约含意。  相似文献   

19.
言语交际的R—A—M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Sperber和Wilson(1986/1995)创建的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认为言语交际是一个明示一推理的过程,成功交际要具备最佳关联性。Verschueren(1999)坚持“语用综观论”(The Pragmatic Perspective),认为言语交际是一个对语境因素和结构选择的顺应,并且顺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和受意识凸显度的影响。Dawkins提出的模因理论(meme)认为言语交际是一个复制、模仿和感染的过程。本文在吸取这三个理论各自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语用理论模式:关联一顺应一模因模式(Relevance—Adaption-Meme)。此模式不只是介绍了言语交际过程中话语的理解和产生的认知心理过程,而且分析了在交际过程中言语是如何在说者和听者之间传播的,并运用此模式对言语交际进行了分析。此模式对语用理论的建设和更完整的认识言语交际和传播过程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跨文化交际是一门综合学科,近年越多的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开始学习这门课程。但是,目前跨文化交际这门课程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许多大学英语老师还没能摸索出一个完善的课堂模式。基于对这门课程为期四年的教学和研究,提出一个中外合作的教学模式,这个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让中外教师充分发挥优势,学生能更好地提高跨文化交际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