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基本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必然产生全民的利益和目的;生产部门和劳动者的相对经济独立性,则又产生了生产部门和劳动者个人的某种特殊利益和目的。这些不同层次的利益和目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体系。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过程中,正确和全面地认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体系,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相当紧迫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 什么是宏观经济效果呢?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指国民经济全局的经济效果.它不单是生产经济效果,也不单是流通经济效果,而是社会主义再生产全过程经济效果.这种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对宏观经济效果的内容、性质及其量的规定性却很少有论述.因而对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效果的内涵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实现程度,还是有必要进行探讨的.  相似文献   

3.
满足社会全体成员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客观目的。它反映了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大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所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应该是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切工作的根本出  相似文献   

4.
讨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除研究它的内容,肃清左倾路线的影响外,还应研究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如何实现,谁应该成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执行者,弄清这些问题,对经济体制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如何理解斯大林的定义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论述,而斯大林的论述又是概括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观点。“文化大革命”中有些人想否定斯大林的定义。粉碎“四人帮”后,大多数人认为斯大林的定义是正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已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或者说是在计划指导下的商品经济,这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这是我们多少年来经济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那么与此相联系的,作为整个经济运行出发点的劳动是否具有直接社会性,同样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对此经济理论界无论教科书还是报刊杂志几乎都在沿用以往的传统观点,即认为社会主义劳动都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有关生产目的的文章,多从生产关系方面加以论述,这种分析,对于揭示生产目的所体现的生产关系性质和社会生产的本质,是完全必要的。然而,对于生产目的的分析如果仅限于此,不大容易分析透彻,尚未能全面把握生产的全部属性。在社会生产中,生产目的不是单一的,除了生产关系方面的生产目的外,还存在着社会再生产角度的生产目的,这两种生产目的都是客观存在的,都是从不同的方面对社会生产的阐述。弄清两种生产目的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我们更科学地理解每一个具体社会形态下的生产目的。本文试图对此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武模桥,魏遂群任何社会生产最终都是以消费为转移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社会生产都以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为直接目的的。中国经济改革以来,经济体制实现了由传统的计划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企业由执行行政计划转向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生...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要实现这个目的,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有一个合理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合理了,才能使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平衡协调,按比例、稳步地发展生产,从而更好地满足需要。因此,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必须从一个国家当前的实际出发,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具体说来,必须考虑三个水平,两个数量。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没有得到充分实现的症结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讨论这个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就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生产目的的实现问题作些初步的探讨。一建国以后,主要是1958年以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即满足全体劳动者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没有得到充分的实现,这突出的表现为我国工农业生产增长虽然不算很慢,但人民生活并未得到相应改善。在1958—1978年期间,我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6%,农业总产值为3.1%。生产的这种增长速度不仅是旧中国望尘莫及的,就是同当代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也是比较高的。据统计,在1950—1977年期间,日本工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12.4%,农业总产值为2.7%;西德工业为6.9%,农业为1.8%;美国工业为4.5%,农业为1.9%;苏联工业为9.7%,农业为3.3%。可见,在这个期  相似文献   

10.
<正> 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把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概括为“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对其正确性是无容置疑的。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如何实现,特别是如何按照这一目的的要求指导生产,这是过去很少研究论证的问题。本文打算就这方面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关系一直被看作民族问题研究的重要议题。围绕这个议题,展开了商品经济各种基本原则,如竞争原则、效益原则等与民族关系的诸种讨论。由于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长期忽视商品生产,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受到传统意识的种种束缚,在研究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时,不可避免形成  相似文献   

12.
<正> 改革实践告诉我们:对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相互关系必须给以科学的说明,应当从根本上破除把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完全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自觉遵循和运用价值规律,确定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同时实践也进一步向我们提出了对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之间相互关系再认识的要求. 1.革命导师在创立科学共产主义学说时,曾经对未来的社会主义经济特征提出过一系列构想。按照他们的构想,社会主义首先是在废除雇佣劳动的基础上,实行劳动者之间的联合,即达到联合劳动。每个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向社会提供的是他的劳动,在分配过程中所取得的是与其劳动相等的一份报酬。所以,任何人都无法凭借对生产物质条件的占有而占取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这个直接目的,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生产目的。因为从一般意义上说,任何社会生产都是为了生产物质生活资料,以满足人们消费的需要。不满足人及其需要的生产,在世界上是不存在的。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人们为了‘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32页)可见生产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但是,能否说,任何社会生产都是以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自己的直接目的呢?不能。社会生产的直接目的,必然从属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换句话说,生产方式怎样,生产的直接目的也就怎样。一般意义上的生产目的。要服从于生产的直接目的。例如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生产的直接目的是榨取奴隶和农民的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以满足奴隶主和封建地主阶级的需要;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进行生产的直接目的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一些同志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不存在商品经济。其实,商品经济的基本内容就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两者之间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商品经济依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它的存在和发展及其特点都与特定社会中占居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相联系。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经济的性质和地位问题,应从这些方面着眼。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但不排除商品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商品经济是一种经济形式,它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是存在并得到发展,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而具有普遍性。商品经济是相对自然经济而言,它的出现和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究竟具有哪些最本质、最主要的经济特征?这是一个对发展我国有计划商品经济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的问题。有的同志认为,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当前人们对商品经济与产品经济的区别都还很不清楚,因此需要着力研究和宣传商品经济的共同点,从中找出商品经济的一般特点和规律性,用以指导改革和清除长期以来产品经济观所造成的深重影响。与此相反,另有一些同志则认为应该把重点放在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个性”或特殊性的研究上面,否则就容易使个性“溶化”在共性之中,混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内部,即全民所有制企业相互之间为什么还存在着商品经济关系,为什么还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已经讨论了很长时间,许多同志发表了文章,阐明了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但到现在,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仍不够清楚,意见也很不一致,需要继续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问题的提出和讨论,是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的。因为这个问题,对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对于在本世纪内实现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应采取什么方针政策,应如何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应如何组织生产和发展生产都有密切的联系。如果经济战线上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不明确,那就要陷入为生产而生产的盲目性,就会在前进道路上左右摇摆,甚至走上歧途。从表面上看来,这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没有讨论的必要。但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来看,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实际情况来看,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问题,尚远远没有解决。本文拟在这个问题上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一) 世间一切事物都有质的方面与量的方面。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也不例外,它既有质的规定性,又有量的规定性。因此,可以从质与量两个角度对它进行考察。我们先从质的方面对它进行分析。就生产一般来说,人类生产劳动的社会目的是消费。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生产表现为起点,消费表现为终点,分配和交换则处于中间地位。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  相似文献   

19.
政治上民主化,人民群众真正当家做主,经济上现代化,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最本质的特征。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以后,经济建设成为我党一切工作的中心,而经济建设的唯一目的,就是为全体人民谋利益。胡耀邦、万里同志最近在西藏说:“我们共产党的唯一宗旨是为人民谋幸福、办好事。”“我们共产党就是要为西藏人民、为全国人民、为全世  相似文献   

20.
在辩证法面前,没有任何东西是永恒的、绝对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不仅在空间上具有层次性,而且在时间上也具有阶段性。我国现阶段是处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生产目的,是一个由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成份共同决定的。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活兼顾,建设社会主义与保卫社会主义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兼顾,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兼顾的目的系统。这个目的系统中的各种因素是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阶段性,首先是由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核心的整个生产资料所有制体系发展、进化的阶段性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