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以牧民参与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意愿为研究对象,选择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为案例地区,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当地牧民参与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意愿进行研究,并对影响牧民意愿的主要因素进行估计.通过研究得出,当地牧民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有着较强烈的参与意愿.家庭总收入水平、家庭劳动力负担系数、拥有草场面积等多种因素都影响着牧民参与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意愿.当地政府应加大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宣传推广、加强对牧民的教育培训、综合考虑牧民在生计能力方面的差异、丰富草原生态补奖的形式,从而提升牧民的参与意愿.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辽河的治理使得保护区内动植物栖息地质量得以改善,生物多样性显著恢复.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仍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分析辽河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环境,倡导辽河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包括完善保护政策与制度,确定优先保护区域,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与评估,强化生态系统与物种资源保护,加强遗传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惠益共享,建立公众参与及合作机制等,为辽河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土地权属对保护区而言至关重要,土地权的归属将直接影响保护区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由于历史和其他原因,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湿地保护区没有土地所有权,这给保护区带来了诸多的问题.从论述土地权属的历史及土地权属不清造成的不良后果入手,在借鉴国外保护区土地权属管理的经验上,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权属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从牧民的角度讨论普氏原羚保护的相关问题。采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迭代聚类法,按牧民收入将牧民群体分成三组后,选取影响普氏原羚保护的指标对样本牧民进行聚类,将各收入组的牧民进行细化对比分析,并且根据每户牧民所处的具体地理位置和作者对当地的了解,分析不同类别的牧民与普氏原羚及其保护的关系,并且针对性地提出一些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整体性保护、区域性整体保护与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我国探索科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创举。整体性是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精髓和特色。我国现有"整体性保护"和"区域性整体保护"两个表述。目前,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整体性保护的探索主要有对文化形态实行综合保护,注重生态环境的综合保护和建设,讲求文化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三种方式。而保护区的建设要有所成就,最终仍倚赖于区域内政府整体协调规划机制的构建和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6.
藏族世代生息在青藏高原上,他们选择适应高原生态环境的游牧作为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青藏牧区牧民在长期的游牧实践中形成具有民族地域文化特色的朴素的生态观,世代保护着他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如今对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的管理与保护,应该重视当地牧民在草地保护中的主体地位,认识并尊重当地民族的传统游牧文化,因地制宜,从而促进当地自然、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云南省6个典型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355户农户的实地调研为基础,建立自然保护区周边农户关于保护的成本收益评估指标体系,对保护区周边农户总体的成本收益和关于保护的成本收益情况进行计算,并对不同生计资本下农户的保护成本收益情况进行分析与讨论。研究表明:自然保护区建立后农户家庭的总体收益大于成本,但从农户因为保护区建立而产生的收益成本角度考虑,自然保护区也会产生一定负面作用;具体来说,农户对农地、林地利用的程度,农户房屋、通讯以及养殖资产的多少将对其收益的实现产生差异性影响,而农户担任村干部及其自身教育、健康等素质的提升则会对其保护收益的实现和保护成本的降低产生积极影响。保护区下一步需要继续巩固农户所拥有的传统自然和物质资本,重点发挥人力资本的优势,并且注重对贫困农户的支持和帮助,不断充实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的金融和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8.
石山木莲(Manglietia calcarea X.H.Song)是贵州特有珍稀濒危植物.为了解茂兰保护区石山木莲资源现状,采用样线调查法,对茂兰保护区石山木莲资源分布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茂兰保护区石山木莲资源分布狭窄、数量稀少,仅发现8个分布点共计10株,已处于濒危状态.主要分布在保护区洞多、洞常、瑶寨、卡记海拔650~820m之间的山坳、山腰、洼地、槽谷的次生林中、闲置地边、黔竹林内及密林下.根据石山木莲在茂兰保护区的地理分布特点和资源现状,分析其濒危原因,探讨实现其有效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与英、法、美各国对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定义、保护态度、手段等方面的对比,发现北京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具有历史建筑丰富、传统民居众多、居民久居其地的特点,但是目前北京的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及保护重点是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而忽略了对居民的保护,应对北京社区的发展进行长远规划,对民居与居民进行整体性保护,以达到保留保护区传统风貌,促进其文化、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由于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以及国家对牧区定居政策的实施,使牧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牧民居住环境及家具随之改变.通过对蒙古族传统家具特征的研究,分析出蒙古族家具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蒙古族家具的演变与发展,具有极高的价值.从而为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寻找理论的依据.对保护民族和地方特色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