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我国司法人员职务犯罪数量出现明显增长趋势。一系列法官职务犯罪案件对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些案件在社会环境、职业身份、构成罪名等方面表现出惊人的规律性。司法人员职务犯罪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种客观现象。导致司法人员职务犯罪的影响因素呈现多元化趋势,市场经济的逐利特性对司法人员脆弱的法律信仰和职业伦理形成严重冲击,司法权运行受制于其他权力因素导致司法权行政化、形式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法官职业伦理教育缺失和司法权获得的制度缺陷使司法人员职务犯罪有机可乘。司法人员职务犯罪防控机制是一项多元的社会工程,需要标本兼治,治本需真正实现审判权独立。  相似文献   

2.
职务犯罪在我国刑法中并不是一个法律概念,它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或违背职责的一类犯罪。对于职务犯罪的定义,学术界也是争论不一,至今尚无统一的认识。一般认为,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滥用职权或放弃职责,玩忽职守,破坏国家对职务活动的管理职能,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犯罪行为总称。   目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关键时期,旧的体制已打破,新的机制尚未健全,许多方面还处于一种无序状态。腐败便在这种环境下滋生、蔓延,职务犯罪就象一股逆流浊浪,猛烈地冲击国家…  相似文献   

3.
转型时期职务犯罪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公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在转型时期,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犯罪问题──特别是职务犯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为国人所注目。职务犯罪是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务的便利,违反公正、廉洁、高效原则,滥用职权或放弃职责,玩忽职守、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受惩罚的行为。而对转型时期职务犯罪原因进行分析,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不失其积极的意义。一、国家公职人员公职意识淡漠是产生职务犯罪的内在因素我国的民主政治,从…  相似文献   

4.
李迅华 《学术论坛》2005,(11):134-137
死刑的废除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就我国现状而言,废除死刑的诸多条件尚不成熟,死刑的存在仍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我国是世界上规定死刑罪名数量较多的国家,共有70个死刑的罪名。但如此之多的死刑罪名在我国的法律条文中却往往缺乏裁量的具体标准,造成我国死刑适用中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5.
职务犯罪侦查作为一种国家公权力应当由专门机关行使,但在我国刑事诉讼体系构建中采取了一种具有我国特色的分配方式,将刑事侦查权分给不同的机关行使,由公安机关(含国家安全机关)主要负责一般主体的职务犯罪侦查,检察机关负责对即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进行侦查。随着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我国刑事诉讼体系逐渐发生了较大  相似文献   

6.
职务犯罪侦查作为一种国家公权力应当由专门机关行使,但在我国刑事诉讼体系构建中采取了一种具有我国特色的分配方式,将刑事侦查权分给不同的机关行使,由公安机关(含国家安全机关)主要负责一般主体的职务犯罪侦查,检察机关负责对即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进行侦查.  相似文献   

7.
受贿罪是我国现阶段易发高发的典型职务犯罪行为。作为打击受贿犯罪的主要法律依据,我国的受贿罪立法尚存有诸多缺陷,主要表现在:受贿罪主体规定有欠缺,对贿赂对象的规定过于狭窄,将"为他人谋利益"作为构成要件的规定扭曲了受贿罪本质,受贿罪罪名体系和刑罚设置缺乏科学性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对我国的政治体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而传统犯罪预防体制下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职务犯罪的预防显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故将情景预防机制引入到职务犯罪预防之中,对职务犯罪预防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职务犯罪监督的性质和现实意义职务犯罪监督是人民检察机关依法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行为进行立案、侦查、起诉的活动。职务犯罪监督不同于权力机关及党政机关对刑事法律、民事法律和行政法律的监督即“一般法律监督”。一般法律监督的对象虽然也是国家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和措施的出台,涉农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呈日益上升趋势,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深入查办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涉农职务犯罪的同时,还应积极开展具有前瞻性的涉农职务犯罪预防,努力从源头上减少和遏制涉农职务犯罪的发生。本文针对我国涉农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提出了有效遏制涉农职务犯罪的治标、治本、治心措施。  相似文献   

11.
浅析刑法罪名之间的逻辑关系潘利平按传统的刑法罪名理论,罪名分为类罪名和个罪名两类,它们除了具有各自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不同的作用以外,在它们之间还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明确二者的关系不仅有助于刑法科学罪名体系的建立,而且对司法实践也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随着...  相似文献   

12.
渎职侵权犯罪实证研究——以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枉法、徇私舞弊,妨害国家正常管理活动,致使公共财产或者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渎职侵权犯罪规定在我国<刑法>分则第九章,共计23个条文,42个罪名.  相似文献   

13.
所谓职务犯罪心理成因,是指能够影响职务犯罪心理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各种因素的总和。按是否属于国家公职人员主观性认识来划分,可把职务犯罪心理成因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大方面。客观因素又可分为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两个方面。前者指国家公职人员生活和工作所处的社会大背景,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和行业因素等;后者指国家公职人员生活和工作所处的社会小背景,主要包括国家干部管理体制、国家公职人员所在单位的规章制度、对国家公职人员的监督体制以及亲朋好友的态度。主观因素具体包括国家公职人员的政治觉悟和理论素养,法制意识,群众观念和对人民的感情,工作作风、生活和消费观念。一般来说,主观因素是国家公职人员职务犯罪心理的必然性决定因素,客观因素则是偶然性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4.
论职务犯罪的立法完善问题王学成职务犯罪是国家公职人员违反职责规定,破坏职务行为的廉洁制度,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的.或者不尽职责而造成重大损失的各种犯罪的总称队这类犯罪不但严重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经济权利,而且严重侵蚀国家的肌体,败坏党和国家的声...  相似文献   

15.
介绍贿赂罪取消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新中国刑事立法初期 ,介绍贿赂罪便已经存在 ,但对于该罪名的存与废问题却众说纷纭 ,这种争议也影响到了刑事立法 ,在多个刑法修订文件中均取消了该罪名。实际上该罪名的存在与我国严厉打击贿赂犯罪的刑事政策相矛盾 ,也与罪责刑相适应这一刑法基本原则相违背 ,现行标准也无法明确划清本罪与贿赂犯罪共犯的界限 ,设立本罪还使刑法中同类行为在刑法上得到不同处理 ,最后 ,从国外刑事立法看 ,绝大多数国家刑法中均无此罪名。从刑事立法的科学性上看 ,应当取消介绍贿赂罪的罪名 ,对其以贿赂犯罪的共犯论处  相似文献   

16.
洗钱犯罪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洗钱罪是我国97年刑法修改新增加的罪名。本文首先从犯罪学角度对洗钱犯罪的特征进行了分析,进而介绍了国际刑法及欧洲国家的反洗钱立法,最后对我国刑法中洗钱罪及其适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强调对洗钱犯罪既要讲打击,更要重预防  相似文献   

17.
论高等院校职务犯罪及其防控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在法律上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高校领导干部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赃枉法的职务犯罪呈增长趋势。高等院校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突发性、严重性和危害性已经引起了社会的警觉和关注。因此,在当前加深对高等院校职务犯罪概念和特征的认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高校腐败犯罪的体制和体系就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论职务犯罪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职务犯罪是指具备一定职务身份的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破坏国家对职务行为的管理活动,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一类犯罪行为的总称。它包括非国有单位职务人员的犯罪和国家工作人员(含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本文从加强职务人员的道德教育和刑法知识的宣传教育方面,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部门的作用方面,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方面和依法严惩职务犯罪方面等探讨了职务犯罪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职务犯罪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严重障碍。我国加大了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与此同时,更应加强对职务犯罪的预防,从源头上遏制职务犯罪。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角度,探寻遏制职务犯罪的对策,构建预防职务犯罪之机制。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全球化背景给刑事法领域带来了激烈震荡,随着经济前行乏力,世界范围内的腐败及其衍生犯罪日益猖獗,各国积极采取多种手段加以应对,其中强化职务犯罪控制手段成为重要措施之一。为了有效提升打击腐败行为的效果,《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进一步丰富了职务犯罪侦查手段,进一步拓展了侦查幅度,特别是对一系列特殊侦查手段的授权和准许值得关注。我国职务犯罪侦查中仍存在侦查手段单一、侦查效能低下的现实短板。从侦查行为的客观规律及职务犯罪行为的自身特点出发.我国检察机关应确立特定条件下特殊侦查措施优先适用权,并积极设置优先适用的途径和渠道,具体可体现为对国内法的优先权、对其他侦查机关侦查行为的优先权、对其他侦查手段的优先权、不受重罪原则与比例原则限制四个方面。作为具有典型性的特殊侦查措施,控制下交付措施具有优先适用的现实价值,在必要的程序规制下的优先适用可以取得较为良好反腐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